《深度撞擊彗星》 |
送交者: 李力傑 2005年07月04日08:58:13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大片《深度撞擊彗星》
觀看
背景
據介紹,此次深度撞擊的目的是期望了解更多關於太陽系組成的信息。 彗星是45億年前從原始太陽系中分離出去的。他們可能給早期的地球帶來了大部分的水和有機分子。湯德說:“沒有彗星撞擊,很有可能生命不會在地球上開始!彗星表面被風化過,這次撞擊能夠使我們了解一個原始的彗星。” 預期 90%成功不影響地球 談到成功的幾率,湯德說:“大家都認為我們撞擊的成功幾率有90%以上。為了避免失敗,我們想盡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包括許多測試。不管我們能否撞擊成功,對地球沒有一點危險,不會影響氣候等。由於離地球太遠了,探測器根本不會返回。同時,也不會影響彗星的軌道。” 參演
湯德稱,在此次深度撞擊中,有中國科學家和美籍華人科學家參與其中。但是,他並沒有透露具體情況。 此外,“深度撞擊”網站還曾全球徵集人名,收錄在一盤微型CD上。這盤CD將隨探測器一同撞擊彗星。據了解,上萬名中國人的名字將同世界各國共56萬志願者提交的信息一起飛向彗星。
“羅斯塔號”登陸“狂野” 據了解,此次任務將是人類探測彗星的起點,第二個彗星探測器“羅斯塔號”已於今年發射,它將於2014年降落在“狂野二號”彗星表面上,並且攜標本飛返地球。 文/實習生 王燕
深度撞擊六結果 據北京天文館專家寇文告訴記者,此次撞擊彗星後,可能會出現的結果大概有六種。 1.現象 彗核表面形成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大坑,拋射出的物質主體部分會降落到彗星表面。 說明:彗核是由較疏鬆的、原始的還未受影響的物質組成。 2.現象 撞擊後形成一個普通房間大小的大坑,拋射出的物質會以較高的速度飛出,其中有一半物質會落回到彗星表面,形成較小的拋射物層。 說明:彗核由固態冰物質構成,彗核不是原始未受影響的,而是後來凝聚的物質,彗核的硬度較大。 3.現象 形成的撞擊坑更小,但很深。 說明:彗核組成物質過於疏鬆。 4.現象 碰撞只能把彗核物質進一步擠壓緊密。 說明:彗核可能是由一些與泡沙岩類似的堅硬多孔的岩石組成。 5.現象 撞擊艙穿心而過。 說明:彗核由高密度粉末狀物質組成。 6.現象 彗星被撞擊後被沖碎瓦解。 說明:這一種可能性極小。 中國觀測僅是彗星被撞之後亮度變化 就撞擊彗星觀測情況,記者採訪了北京天文館專家寇文。他告訴記者,在以上那幾種可能中,人類最期望撞擊後出現的情況是,彗星表面被撞開一個大口子。 寇文強調,人們在地球上,只能看到其亮度變化,但這種變化究竟會有多大,目前還無法估計。此次撞擊最佳的觀測地點是在美國西部,但對北京來說,此時彗星剛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且此時北京正是大白天,根本無法觀測。 不過,寇文也強調,觀測本身就是一種意義,所有觀測者都應把自己看到的情況如實記錄下來,任何情況,都是有研究價值的。 北京觀測完美條件 時間:7月4日明晚9時左右
我國第一位用自製天文望遠鏡觀測到彗星的河南開封天文愛好者張大慶,今天上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採訪。據了解,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彗星叫“池谷-張”。 這幾天,張大慶說一直十分興奮,他早就準備好了400毫米的自製天文望遠鏡,就等着7月4日晚上9時,親眼看到“深度撞擊”與“坦普爾一號”彗星親密接觸的瞬間了。說自己非常想建一家個人的天文儀器廠的張大慶告訴記者,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天氣,希望4日晚上天氣晴朗。
Deep Impact 讓人想起“彗星撞地球” 非常巧合的是,1998年5月8日在美國上映的《彗星撞地球》與此次深度撞擊的英文名稱完全相同——“Deep Impact”。自然而然地,人們立刻回憶起了這部影片當時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恐慌與震驚。 在影片中,一顆不知名的彗星的一小部分撞上了地球,頃刻之間紐約、波士頓、費城等地被海嘯吞沒,人類陷入災難。 深度撞擊時間流程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