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辭海》的文化定義為什麼錯了?
送交者: 格致夫 2017年09月19日17:06:25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格致夫:《辭海》的文化定義為什麼錯了?



最負盛名的美國辭書權威出版商韋氏公司公布的2014年度十大熱詞中,排在第一位的是“culture”(文化)。在《淺析秦暉教授“文化無優劣”之謬》一文中,筆者提到“文化”這個概念的定義問題。在留言評論中,幾位博友對文化的不同理解,凸顯這個基本概念問題的重要性。誠如一位博友所言,如果基本概念沒有達成一致,“一切討論都是雞同鴨講。”


但不幸的是,文化這個概念過於寬泛!要給它下一個準確定義,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據相關文獻統計,中外有關“文化”的各種定義至少有200種以上!迄今仍沒有令人滿意的公認定義。本文在簡要梳理文化這個概念的起源、中外一些典型定義的基礎上,分析《辭海》的文化定義錯誤及其原因,並給出筆者兩個簡明定義。


1】“文化”概念的起源與原始本意


關於文化這個概念的起源,按維基百科引用的說法,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義,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出生物在其發展過程中積累起與自身生活相關的知識或經驗,以適應自然或周圍環境。文化本意是一群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中,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17世紀哲學家塞繆爾·普芬道夫將這個古代表達轉化為現代“文化”一詞,他認為文化在於“使人類擺脫野蠻,通過巧法成為完全的人”。西方對“文化”的初期定義之一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


而根據華夏文明的考證,“文化”也是中國語言系統中古已有之的詞彙,最早源於《周易》。“文”的本義,指各色交錯的圖案、花紋、紋理。在此基礎上,又有若干引申義:1)包括語言文字在內的各種象徵符號,進而具體化為文物典籍、禮樂制度;2)由倫理之說導出彩畫、裝飾、人為修養之義;3)在前兩層意義之上,導出美、善、德行之義。而“化”的本義為改易、生成、造化,指事物形態或性質的改變,同時“化”又引申為教行遷善之義。


西漢以後,“文”與“化”才合為一個詞,例如:“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說苑•指武》);“文化內輯,武功外悠”(《文選•補之詩》)。這裡的“文化”,或與自然界對舉,或與無教化的“質樸”、“野蠻”對舉。因此,“文化”的本義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養,本屬精神領域的範疇。梁啓超的解讀為:“文化者,人類心所能開釋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


值得注意的是,東、西方“文化”概念具有共通的人之教化這個原始本意。而將西方的culture翻譯為“文化”,則是日本人的貢獻。直至今天,文化這個詞仍具有與其原始本意密切相關、且最狹義的一個特別含義——特指個體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知識修養水平。但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文化”的含義在逐步演變、擴大,其現代用法主要是指廣義文化概念。下面,就來討論文獻中傳播較廣的一些文化定義。


2】典型的廣義文化定義


文化,作為一種社會與歷史現象,既是人類活動的當前形態,又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文化的本質屬性之一,就在於其從柔性到剛性不同層級的社會影響力。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既凝結於物質形態之中,又貫穿於人的精神世界!這是存在廣義與狹義兩種文化概念的根本原因。廣義的文化,着眼於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強調人類獨特的生存方式,亦可稱為大文化。


—— 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這是百度百科“文化”條目給出的一個定義,顯然受到西方定義的影響。它雖算不上高大上,但應該說相當有水平。其特點在於強調,文化的內涵就是人類生活形態要素。該定義顯然並非看上去那般“狹義,而是包括了物質成果在內的一個廣義定義。特別是外延中提到的衣食住行等,具有很強的物質性。該定義的優點是具體形象、通俗易懂。而唯一的缺點是,其內涵和外延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文化最重要的特徵——意識形態的精神世界!諸如特殊的哲學思想、特殊的藝術等,很難說屬於“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另有一個被普遍引用、影響很大廣義定義,則彌補了這一缺點。這個來源於1979年版《辭海》的定義如下。


—— 從廣義來說,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這是一個高度概括性的定義,它強調文化的內涵是人類活動創造的財富。如果我們將其進一步推演,可更簡明地表述為:文化就是非自然財富!應該說沒有比這個更簡潔的定義了。但遺憾的是,該定義存在明顯的缺陷:文化並非僅限於財富!文化中的糟粕就不是財富。例如,直到今天仍然殘存的黑社會文化、納粹文化、種族主義文化等,顯然屬於人類亞文化的內容,但並非人類的財富。(此問題在最後部分有進一步探討。)


—— 文化是一個種族、宗教、或社團的傳統信念、社會形態和物質特徵,亦包括一定時代群體共享的日常生活方式特徵。這是現行《韋氏詞典》對文化同一義項下的釋義。而《劍橋詞典》的解釋類似:文化是一定時代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特別是慣常習俗和信念。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艾略特在《基督教與文化》一書中,把文化界定為: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個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見諸於該民族的藝術、社會制度、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之中。


顯然,西方對文化內涵的解讀集中於群體的生活方式,這就涵蓋了物質與精神世界的諸多領域。雖然表述上與中國《辭海》完全不同,卻暗含異曲同工之妙!兩者並不矛盾。中式表述更概括,西式表達更具象。


值得一提的是,就廣義文化的解構而言,常見有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層次說,但更恰當的應為四層次說:1)物態文化——為適應、克服自然,以及追求人類發展,所創造的物質產品的總和。2)制度文化——為人與人相處及構建有序社會,人類創設的各種社會組織與制度。涵蓋經濟、政治、家庭、社團等領域,包括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典章律法等不同約束強度。3)行為文化——科學、技術、教育、民風民俗等形態出現,見之於日常生活之中,某些方面可具有民族、地域特色。4)心理文化——為滿足個體情感、心理、自我實現及社會文明發展的需要,人類開創了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領域。其中,人類長期蘊育而成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構成文化的核心部分。


3】較有影響的狹義文化定義


狹義的文化,屬於人類普遍認同的可傳承、交流的意識形態。互動百科上對狹義文化的定義是:特指意識形態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能夠被傳承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這就排除了關於人類物質創造活動及其結果的部分,專注於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結果,又稱小文化。顯然,這個定義脫胎於《辭海》的廣義定義。如前所述,其錯誤依然是用“財富”來表述文化!


1979年版《辭海》中的定義:狹義的文化,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這裡雖然放棄了廣義定義中“精神財富總和”這個表達,但仍暗含此意!可廣泛包括語言、宗教、風俗、道德、法律、制度、思想、文學、藝術等所有正面產品,但問題在於丟失了負面文化產品。此外,該定義並無必要地特別強調了相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


1871年,英國學者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了狹義文化的早期經典理解:“文化是一個複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裡所得一切的能力與習慣。”泰勒也是現代第一個界定文化的學者。


前些年,新加坡出版一本被吹得很厲害的中文著作《博弈聖經》,其中對文化給出一個獨特定義,不妨羅列在此:我們把脫離大腦的感覺、思維、意識、觀念,向主觀、理性、真理,一級一級的私湍增量,稱為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克林頓·道金斯為表明文化傳承的機制,他以生物學中的基因作類比,於1976年創造了一個代表文化基因的新詞“模因(Meme)。模因包含宗教、謠言、新聞、知識、觀念、習慣、習俗甚至口號、諺語、用語、笑話等,經由複製(模仿)、變異與選擇的過程而演化。這些相似但有所不同的觀念,在散布過程中互相競爭,因此出現類似“物競天擇現象。


而從存在主義的視角審視,文化是對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包括言說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為方式、意識或認知方式。文化不僅用於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為,文化特別包括作為個體人的自我的心靈意識和感知方式,一個人在回到自己內心世界時的一種自我對話、自我觀察的方式。


4】《辭海》的錯誤筆者兩個簡明定義


被廣泛引用的《辭海》定義為何會錯誤地將文化表述為“財富”?這就引出了“文化”與“文明”兩個概念間的區別問題。與西方語境不同,在中文裡,文化(culture)和文明civilization)很容易混淆。瑪雅文明與瑪雅文化、三星堆文明與三星堆文化各有什麼異同?周口店出土的北京猿人頭骨及該遺址其它考古發現展現了一種已消逝的文明?還是文化?


維基百科引述一位中文學者的解釋:文明偏在外,凡是政治、法律、經濟、教育等生活上的表現,以及工藝與科學的成果,可以認為是文明的表現。至於文化偏在內,偏重於精神方面,包含了宗教、哲學、藝術等思想與習俗。


這個解讀流於表象,而錯失本質,難免牽強。在筆者看來,與文化涵蓋人類一切常規活動正、反兩方面產品不同,文明則是表徵個體或群體社會一定時期發展水平的一切要素!文明無疑包括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但並不包括不屬於人類財富的負面產品!就概念的隸屬關係而言,文明屬於文化範疇的一部分。就本質而言,文明代表特定主體特定時期的發展水平,而文化展現特定主體特定時期的全貌。這是兩者間的根本區別。例如,人們在大多數場合可以恰當地使用飲食文化、網絡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同性戀文化,等等,但有多少場合,你敢放心使用飲食文明、網絡文明、茶文明、酒文明、同性戀文明呢?由這類實例對比,不難體會兩者間的區別。而《辭海》的文化定義恰恰混淆了文明與文化的根本區別!


新的廣義定義。作為一種拋磚引玉方式,如果非要給文化一個高度概括性的廣義定義,筆者寧願表述為文化即人類常規產品。


之所以僅僅用6個字表述,首先是因為《辭海》定義中的“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這個定語沒有任何限定作用,屬於廢話,因為人類任何財富或產品的創造都不可能在這個過程之外!其次,除了“人類”,不加其它限定的“常規產品”已經暗含了物質與精神兩方面、以及總和之意,足以取代“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第三,用“產品”替代《辭海》定義中的“財富”,如前所述,目的在於涵蓋非財富部分的負面文化產品。例如,歷史上女人纏足、殺生獻祭、活人陪葬、各種酷刑等群體活動產品,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是人類的財富,但這些產品都曾經是某些個歷史時期、某些個民族的常規文化!


新的狹義定義。從功能角度定義概念是主要方式之一。如,“車”可定義為有輪子的陸地交通運輸工具。這裡的“交通運輸”就是功能。從這個思路出發,筆者試從另一個視角給文化下一個狹義定義:

文化,泛指人類促進自身社會化或差異化的一切精神產品。


不言而喻,作為文化的狹義定義,這裡必須剔除物質產品。而促進人類社會化(組織化、規矩化)和差異化(個性化、獨立化)則屬於文化的本質功能。


最後,真誠歡迎任何有誠意、認真的質疑和批評!


相關博文:

淺析秦暉教授“文化無優劣”之謬

從誤讀“平庸之惡”到人性的弱點

抬出哈耶克反政治正確 可惜鬧烏龍

高曉松捅原住民痛點與多元文化的無奈

試析“漢文化同化是災難”的荒謬邏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WK, this is the face of terror
2016: 逃離文學城:萬維成了中國網友的五月花
2015: 溪谷閒人:閒侃“勾股定理”
2015: 這波移民是被德國的甜言蜜語所吸引,不
2014: 當下讓滿洲公投獨立yes no,估計也是55
2014: oops, 香港的確有3百四十萬人拿BNO,英
2013: 回紫鳥,關於日本在東北的建設。
2013: 不得不說,得益於日本鬼子和蘇修,
2012: 一個好消息,希望大家祝賀俺一下
2012: 每天要喝一杯紅牛,才能延續下午的苟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