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呼文天祥:天下大勇 |
送交者: 呼呼文天祥 2005年07月25日10:21:12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看了這位朋友的杭州遊記,想起了過去多次去岳王廟的經歷。順便說點題外話。 我總覺得,我們中國人,漢民族民族國家意識太薄弱,而且很變態,比如:
中國人的這種對民族國家意識的極度缺乏,和北中國漢人在北宋,南宋末年,明朝末年被滿洲蒙古人滅種90%的事實,就是我們中國這麼多人渾渾噩噩,麻木不仁,智商低下的落後現狀的根本原因。 最近看新聞,日本隊成為了第一個出線進入2006德國世界盃足球賽的隊伍,另外南朝鮮也出線了。 一個連續三次,另一個連續六次,再想想中國,連續N次都是無比難看地所謂夢斷第一輪,第二輪,就輸給這個那個國家。 看着日韓足球隊痛痛快快地進軍獨國柏林世界盃,不知是否有很多人像我這樣會又會感慨。 中國人其實好像還挺愛和人比的,買房子,買汽車,個人發家致富好像都會和別人比,但是好像換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得紅眼病的人就好像不多了。 所以十幾年了死活(也許永遠)做不出自己的汽車,足球隊也永遠地因為那三斤半沒完沒了的心裡負擔而永遠出不了線。 反正我是受夠了聽所謂中國足球隊的傻筆消息了。 我總這麼說,從中國的汽車工業和足球隊,可以充分認識到,中國人大部份是農民和小商人,沒有足夠的進取心和榮譽感。中國文化至少這一百年來,到今天,就是落後。 對於中國足球隊和賣國的中國汽車工業官僚來說,與其現在這個樣子,還不如文革,軍管。
中國需要更多的浙江民族企業的那種精神,加上湖南人的革命精神,匯合成軍歌花道的新中國文化,而擯棄北方農民,河南天津的滿蒙庸俗文化。 中國有很多古語,都是在漢文化被消滅之前的,唐宋,特別是更早的春秋戰國時代的經典。
崇洋媚外: 為什麼不可以崇洋而不媚外? 日本人崇洋的程度, 在日本的朋友可以來描述一下,但是他們媚外嗎? 洋為中用: 實際是這句成語產生的時候,沒什麼東西不是洋貨了,連火柴都是洋火。 比較同樣的意思,日本人的“成語”是: 和魂洋才。 同樣四個字,力度差距,一目了然。 在杭州有個岳廟,裡面跪了幾個奸臣,被人唾棄什麼的,可說到底那些最多是漢奸,還不是異族死敵,為什麼不放個什麼雞烏豬什麼的金兵什麼的跪着呢? 只有希望我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不像中國足球隊的傻逼們。 是我們的希望! 附: 好文轉貼: 天下大勇 按照某些學者的認為,歐洲人考察日本強盛的原因,最終歸結在其武士道。所以,洋人們說起武士道的精神,便有濃厚的興趣和推崇。當然,這其中,黑澤明的作品,對近時的洋人起碼近時做電影的洋人,不乏影響。 不過僅僅一百年前,梁啓超編錄《中國之武士道》,便是針對歐洲和日本人當作口頭禪喋喋的“中國之歷史,不武之歷史也。中國之民族,不武之民族也”。梁任公於此,果然是恥其言,憤其言。至於題目的意義,則不過覺得其名雅馴,含義甚淵浩而已,並非楊度所忖欲別於日本之武士道。至於任公所選錄的人物,開宗明義,說的正是我先民之以武德著聞於太史者。劈頭第一的,就是後代尊為大儒而非大武的孔子,他以為,天下之大勇孰有過我孔子者乎。 然而,今天的年輕人,頭腦中所知道的武士道,大概更多僅僅局限於遊戲天地了。提起來,津津樂道的,可能只是攻略秘笈和必殺技法,這和他們的父輩說起武士道來不免深惡痛絕,恰成對比。 很有意思,在日本的江戶時代,曾有學者著書,描寫了屈原、諸葛亮等等的志士故事,把南宋的文天祥尊為“本朝武士之鑑”。據說,在明治維新之前,許多日本武士在沖向敵方陣地或者戰敗自殺時,就往往喜歡吟頌文大人那著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為亞洲漢文化圈,文化資源的相互借用,在所難免。譬如本來為中國儒家作為修身原則所強調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原來也是日本武士拿來推崇的元素。 尚武之精神,大約在任何時代任何民族,都是不該忽略的事情,國家安全的常規基礎,的確不能把寶單單押在逞舌辯之快的口水功夫上;霍元甲師傅招呼登門挑戰的日本浪人,也不可以僅僅憑溫良儒雅的風度就能完成切磋。梁任公所以專門著作那本小冊子,其內心出發,自然和其時積貧積弱的國勢及其激憤,大有關涉。時人常說,文明其精神,不可不野蠻其體魄。這話,頗有深意存焉。 語言的界定性,當然會令人產生某些時代色彩的聯想,譬如要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軍國日本,用武士道作為侵略中國和亞洲許多國家的精神鴉片,這在抗日救國教育中成長起來的人們心中,自有揮之不去的記憶。儘管那或許未必是武士道的全部面目,但這記憶,總有它的道理。受傷的人自然不該忘記致傷自己的兇器,歷史誠然也一樣是不可以淡淡忘記的。
漢民族永遠不具備的這種天下大勇的軍國主義武士道精神,就是永遠做不出自己的汽車,永遠要慘痛紀念被所有周邊民族屠殺PARTIAL滅種的可笑本質。 什麼時候中國人可以不用它馬的總是紀念這個那個屠殺????????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