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影牛肉,據聞是四川達州市通川區特產,通川區位於四川東北部、達州市中部,東北與宣漢縣相鄰,西南與達川區毗鄰,西北與平昌縣接壤。
相傳唐乾符二年(875年),大詩人元稹左遷四川通州(今四川達州)任司馬,傍晚在途經通州落花溪一鄉間酒店飲酒時,店家以烤制極薄的牛肉香脆片奉之。元稹見此牛肉片體薄張大,透明如紙,奉於燈前,影隨約而見,頗為讚嘆。再入口,麻辣香脆,味道無窮。元稹借物生情,聯想起當時京城長安里流行的燈影戲,脫口而出,稱讚該牛肉片“若影戲然”。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達州人劉仲貴以經營燒臘、滷肉為業。最初,他製作的五香牛肉片厚肉硬,吃時難嚼,且易塞牙,銷路不暢,生意清淡。後來,劉氏結合民間配方逐步加以改進,終於研製出了一種新的牛肉片製作方法,做出牛肉片薄、色鮮、味美、酥脆,遂起名為“燈影牛肉”。同時,又將牛肉片用細繩一張張串起,掛在店前,以此招攬顧客,來往客商見了甚覺稀奇,取一片品嘗,香酥可口,味美化渣,劉仲貴也因此聲譽大振,被後人尊稱為燈影牛肉始祖。
而我印象中的燈影牛肉,並不好吃。
記憶中,是在旅途中,去哪裡,為了看什麼,不記得了,早年不寫遊記。
雖然是四川特產,但是記憶中的燈影牛肉,似乎是在去河南或者陝西的途中,也許是記憶出了錯,不管怎樣,是在一個荒涼的黃昏下的北方小鎮,有黃土的小街,一個小攤,在那裡沒有太多其他的食物,就看見了這攤燈影牛肉。
我年少的時候並不寬裕,但是旅費還是有的,比起北方的一窮二白畢竟要稍微好些。我餓了,也不問價錢,心想這燈影牛肉有什麼典故麼?姑且勿論,這個名字還是有點浪漫的色彩。於是就買了些許。
一口咬下去,就後悔自己又輕信了北方的食物。這牛肉雖然沒有壞,但有點霉,硬,毫無肉香,只有是硬和咸。頗有梁實秋在台灣得了所謂的金華火腿的感覺,“一股死屍味”,和真正的金華火腿失之千里。
我一向對北方的食物保有戒備之心,這個美好而又帶着一點遐想的名字,讓我上當了。到底為啥叫燈影牛肉,我在相當長的以後,才啞然失笑。
阿呆是從來不犯險的,對於未知的食物,從來不染指。我到底還是有冒險精神,所以時不時也會栽在騙子手裡——準確地說,是騙名手裡。
這就是燈影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