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喬治亞·格溫內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大衛·露登認為,陰謀論的存在是因為一些人覺得世界太複雜讓人理解不了把握不住。追求次序的需要是陰謀論者層出不窮的根本原因。他引用心理學家凱倫·道格拉斯的研究歸納了人們相信陰謀論的三大原因:
第一,理解與確定性的需要。
人類有一個天然的求知慾,總是尋求對於事件的解釋。我們總是追問為何某事會發生。比如,為何我要出門時偏偏下雨了?
我們不僅問問題,我們還很快地找到答案,雖然我們的答案未必是真正的答案,往往是給我們安慰的或與我們的世界觀一致的答案。比如, 下雨是因為我是個倒霉蛋。
我們所有人的心裡都藏有一些盲目的信念,那些我們以為是正確而其實是錯誤的看法。陰謀論就定義而言就是盲目的信念。
人們之所以相信陰謀論是因為陰謀論往往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簡單明了的解釋,從而幫助他們理解一些事物,滿足了他們或許膚淺的求知慾。
理解的同時會給人一種確定性。不確定性帶來心理壓力與焦慮感,而確定性解除心理壓力,消解焦慮感。
第二,控制欲與安全感。
人們總覺得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比如,許多人寧可開車也不願坐車,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開車更有安全感。但是我們都知道,即便是最好的司機都可能因為無法控制的原因而發生意外。
同樣的道理,陰謀論讓相信它們的人有一種安全感和有掌控的感覺。特別是當陰謀論之外的其它看法讓人覺得害怕或有威脅之時。
比如,假如同意全球升溫的災難是由於人類的活動所致,那麼我就得很痛苦地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有專家或政客告訴我全球變暖是惡作劇的話,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維持現在的生活方式了。
第三,維持正面形象的欲望。
研究表明:感覺被邊緣化的人更容易相信陰謀論。
人人都想維持一個正面的形象。正面形象通常源於我們扮演的社會角色,特別是在工作中、在與家人朋友的關係中扮演的角色。
當我們知道自己的社會角色(父母、配偶、朋友、教師、顧問,等等)為他人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之際,我們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我們會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
然而,假如一個人無工作、靠福利金度日,感覺與世隔絕呢?
他/她會有大量的時間在互聯網上閒逛、瀏覽陰謀論的信息。他/她還可以與其他相信陰謀論的人交流。這會給沒有社交活動的他/她帶來一種歸屬感。並且,他的網絡瀏覽還會讓他/她覺得自己是擁有某種知識的特權人物。
大部分相信全球變暖的人不會這麼做,因為他們相信科學。而陰謀論者不相信科學,相反,他們相信所謂的“專家”。當陰謀論者拋出反對全球變暖的“證據”時,你很難合理地反駁他/她。從陰謀論者的角度看,毫無疑問她/他對全球變暖問題知道的比你多的多。
因此,對陰謀論的相信似乎不是一個理性的選擇,而是一個非理性的恐慌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