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志剛說,令陳剛陷入困境的是,籌集資金是他在麻省理工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來自中國的資金,尤其是在2013年至2018年期間,當時他擔任該校機械工程系主任。
“他是一位非常傑出的研究人員,”鎖志剛說。“他很會籌錢。”
在此期間,
麻省理工學院與深圳當地政府成立的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學開展合作,陳剛成了該合作的公眾形象代表。鎖志剛說,這筆交易同時完成了兩件事:它讓中國推進了納米技術研究,也為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提供了資金。
“當然,目的是為了幫助中國人,但最終目標是給麻省理工籌錢,”他說。“
麻省理工知道這個情況。他們簽了這個大合同。院長簽署了這個大交易。”
麻省理工學院院長拉斐爾·賴夫(Rafael Reif)
上周發表聲明,指出與南方科技大學合作的1900萬美元資金不是提供給陳剛個人,而是提供給麻省理工學院的。
“雖然陳教授是該中心代表麻省的首屆教務主任,但這不是個人合作,而是一項院系合作,得到了學院的支持。”
與南科大項目相關的1900萬美元中國資金,雖然在刑事控訴中被強調,但在五天后提交的刑事起訴書中並未提及。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黃亞生說,比起以往的案例,如果說學者們為陳剛提出的抗議更激烈,那是因為同事們覺得,陳剛被控隱瞞的活動只是普通行為。
“這是我們學術界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寫推薦信,籌集資金支持研究,”黃亞生說。
他說,研究人員發現自己受困於
美國政府的政策轉變。過去幾年,美國政府鼓勵與中國機構合作,不會對潛在衝突進行積極審查。
“政策變了,”他說。“以前,你做的事情是可以的。現在就不行了。我認為對國家安全的擔憂是合理的,但將正常的學術行為定為犯罪,這並不是解決國家安全問題的辦法。”
Ellen Barry是《紐約時報》新英格蘭分社社長。她曾擔任時報俄羅斯和南亞分社社長,是2011年獲得普利策獎國際報道獎的團隊成員。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她 @EllenBarryNYT。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