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的道德基礎應該是正義,那么正義的基礎是什麼呢?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凡是人類見到受害的同倫(或者旁生),都會很自
然地生出惻隱同情之心,並且不願見到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由此而
產生出一種社會公約,來避免相同或者相似的悲劇,這可能是社會正義的人類良知
基礎;另外一個是以直報怨的是非觀,世間的事情有因有果,善行有善報,惡行付
代價,這可能是社會正義的人類理性基礎。
然而社會正義,還常常包含另外一個人類心理基礎,即以怨報怨的仇恨意識。這個
基礎有時同是非觀相混合(比如“正義的子彈”),很難分辨清楚,但這也恰恰是
反對死刑者的立論之處:不要以牙還牙,用仇恨來回報仇恨。一個人被判死刑,從
根本上講是個人悲劇、社會悲劇和歷史悲劇,所以人類正義常常也是悲劇的同義詞。
死刑不可避免,但死刑無論何時,都是人間最大不幸的一個悲慘的句號,念及於此,
人的悲憫之心也常常會從心底升起。按照佛教的觀點,現世惡業所感召的殺身之報
遠遠不是結束,那只是開始,是「花報」,而「果報」則在地獄,那才是真正的苦
海無邊。
假如同樣的巨大不幸發生在我身邊,我不知道自己會怎樣,因為悲情而生出憤怒?
還是因為悲憫而熄滅仇恨?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自己會怎樣,我只知道自己應該怎
樣,如此,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