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雨暴雪科學分析篇:七分人,三分天(圖)
DWNEWS.COM-- 2008年2月3日2:37:25(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網
陳宇奇(空氣動力學專家)
相比於火星、月球等太空星體,地球上特有的雲、雨、雪現象主要取決於大氣、水蒸汽、作為雲核的懸浮物顆粒和太陽輻射能(大氣環流動力)及其平衡,缺一不可。人為造成極端、超量級懸浮物區域性聚集,將極大地打破常有的平衡,而造成超常規的災難性的氣候現象。這次在亞熱的泛長三角、珠三角局部地區的凍雨暴風雪,在大氣能量動力學看來,堪稱為一次實實在在的能量釋放與重組的“冰雪大爆炸”。可以預見,這次超常規、災難性氣候現象之後,整個天空的懸浮物將被徹底地清洗一遍。
預測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必須對因為自然或人類活動引起的懸浮物顆粒的熱輻射動力影響有一個了解和認識,同時還需了解它作為雲霧核的特性及其降水影響力。大氣懸浮物是降水、降雪氣候現象的內因,是核心所在。
廣西被冰雪包裹的移動基站
懸浮物如何影響氣候的呢?我們知道懸浮物顆粒制約着地球間的熱輻射。懸浮物顆粒的形成源於自然(如塵土、海鹽以及其他一些生化釋放)和人類活動。它們在大氣當中通常會因化學變化經歷再創造和變異。它們對大氣能量平衡活動的影響或表現在對輻射熱的散射和吸收上,或通過作為水蒸汽的冷凝核成雲直至降水、降雪到地面。當然,懸浮物顆粒的存在也將極大地影響光合作用和農作物生長。
為什麼懸浮物如此重要,從平衡的角度講,大多數懸浮物顆粒起着將輻射能散射回太空從而減少地球所獲得的熱量。雲具有巨大的熱反射作用,當懸浮物顆粒成為雲水滴核時,其對太陽輻射能的散射作用就大大增強。但是懸浮物又能通過降水來影響雲的發展過程。所以它們之間的影響是相互的、複雜的。實測表明:數十年來,中國在低大氣層上懸浮物濃度持續增強主要是由於工業活動以及生物有機材料的燃燒和排放;其次也源於大規模的土地及建築活動。科學資料表明:懸浮物顆粒的尺寸、分布變化範圍很大,有些親水懸浮物遇水後體積增加,因而也將更多的輻射熱散射回太空,大大改變雲的微物理學特性,而使這些局部區域太陽輻射能減少而變得不溫暖。
很明顯,大氣污染懸浮物是造成泛長三角、珠三角超常規災難性氣候的主要原因。保護環境,科學地發展經濟迫在眉睫。
(陳宇奇于田納西納什維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