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讀(出國其實就是說不出來的痛)有感》
前兩天才看了《出國其實就是說不出來的痛》,不料今天便讀到這篇《讀”出國其實就是說不出來的痛”有感》。仔細研讀《讀”出國其實就是說不出來的痛”有感》一文,想來作者香巴媼老太太年齡尚在我父母之上,應是我的長輩了。 在此,晚輩我先向您老施禮問安了。不過對於你對前文作者的批判,晚生不敢苟同,在此,略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如果言語有不到之處,還請前輩海涵。
您說一不知作者痛什麼;二不知作者為什麼有痛說不出:三不知作者對出國一事主張什麼;四不知作者憑什麼把出國和忘記祖國相提並論。您之所以不知,是因為您沒有經歷過作者或者我輩所經歷過的在國內彷徨、在海外學習生活奮鬥,正如我們沒有經歷你所謂階級鬥爭,文化大革命的時期一樣。當然作者在該文中欲言又止,看似沒有明確清晰的說法和想法,卻正好印證了題目的說不出的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文章當然也只有有過同樣經歷,心有靈犀的我輩才能讀懂,感同身受。出國一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想任何一個人也不會有更明確的說法,不是簡單一個好或者不好就能解釋的了的。出國和忘記祖國相提並論,好像作者並未這樣說,而只是說很多移民已經漸漸淡忘了祖國一詞,這也卻是不爭的事實,很多人不但淡忘,而且極度仇視祖國,在這邊見的也不少,不知您老是否見過?當然,他們中有一部分人其實是分不清仇視共產黨和仇視中國的區別。
至於您在您文中所說,大饑荒,西藏和文革往事, 字裡行間,看不到您的痛,卻分明可見人性的美好,中華民族的善良與純樸。不知午夜夢回,您是否可曾想起這些曾經的故友,好人?您談起吃大龍蝦,難道您在六年前國內吃的東西就比在加拿大吃的差?以至於您要到加拿大來,才能讓您憶苦思甜?像您這樣舉家西遷,而您已經賦閒在家,真是讓人羨慕,恐怕這也是您覺得迄今已六年,感覺很好的主要原因吧。您卻不知我輩很多人現在依舊形隻影單,或者也就是夫妻一起相依為命在這個異國的國度打拼,為自己的將來未來奮鬥。這種感覺您是無法體會的。即使這樣,我父母也曾經來過美國,也與我一起生活過好幾個月,父親母親在旁而承歡膝下的生活,也着實讓我暫時忘記了在美國的很多煩惱憂愁,覺得生活多美好。然而父母親卻依然不能夠忍受在美國的孤寂,他們不會開車,也不會說英語,不能夠一群老太太在一起扭秧歌,在一起練拳打劍,也不能一堆老頭下棋談天,他們無比思念國內的親朋好友,思念家鄉的草草木木。我周圍一些中國朋友的父母概莫能外。您老適應狀態之佳,迄今僅見,晚輩實在是佩服的緊!天下沒有不散之宴席,父母走後,一個人又形影相弔,很多時候不竟悲從中來,心中之痛又有何人可說?
我現在也是博士畢業在公司上班,或有閒暇,也會釣魚旅遊,只是更多時候是在網上打發時間,家何在?友何在?在公司上班,忙些的時候尚好,如果不忙,美國人三五成堆在聊天,你即使湊過去,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何況我英語已經不算差的。這中間的文化心理上的差異,又豈是三言兩語能夠說的清楚的。您看到您兒子也許只看到表,沒有看到里吧。當然,也許您兒子就是喜歡獨自的生活,自己一家關起門過自己的,那我也無話可說。作人努力付出就有回報,日子過不好也賴不着別人,但是我想物質的回報遠遠不能填補心靈的孤獨。國內比起美國加拿大,肯定有許多不如之處,但是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也還有子不嫌母醜,狗不怨家貧之說呢。您說作者不懂歷史,那您肯定知道“越烏歸南、驊騮向北”這兩個中華民族的故事吧?獸猶如此,人何以堪?更何況中華民族還有樹高千丈,落葉歸根的傳統,即使不能死在故鄉,也要葬在故鄉。
最後,送您一段《與陳伯之書》的文字,望您細讀。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乎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
晚生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