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工業實例
Qualcomm當年搞CDMA通訊時,公司A為Qualcomm基礎站提供大功率線性放大器。
公司A的線性放大器的性能非常好,線性度高,噪音小,用起來手機通話清楚。
公司A放大器可靠性差一些。但是當時沒有幾家生產這樣的放大器,Qualcomm
把公司A列為第一提供者。由於設計思想的爭論,公司A分裂出一個很小的公司B。
剛成立時才十幾個人,也生產大功率線性放大器。公司B設計思想與公司A不同。
公司B在性能方面讓了一點步,可靠性考慮得多了一些。Qualcomm把公司B列為
第二號提供者,要公司A的產品多,要公司B的產品少。
Qualcomm不久發現,公司A的產品壽命非常短,公司B的產品壽命很長,是公司
A的幾倍。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公司B的產品可靠性越來越好。對此,Qualcomm
派很多可靠性工程師去公司A討論交流可靠性問題。Qualcomm希望有公司A的性能,
又有公司B的可靠性。由於公司A產品的線性度在世界上幾乎是最好的,Qualcomm
在決策上也掙扎了一番。最後忍痛割愛,Qualcomm把公司B列為第一提供者,把
公司A列為第二號提供者。要公司B的產品多,要公司A的產品少。一種手機通話
清楚,但用一會就壞了。另一種手機通話有些噪音,但能用很長時間。你選擇哪
一種?Qualcomm選擇了後者。
因Qualcomm的決策,其他通訊公司也隨之跟進。公司A股票下跌,公司B股票上揚。
公司A大量裁減生產線上的工人,公司B順勢把他們雇用進來。
其後,公司B繼續保持高可靠性,公司A繼續保持高性能。看看,同一夥組裝工人
在公司A生產出高性能低可靠性的產品,在公司B生產出較低性能高可靠性的產品。
這些品質主要是生產線上的工人決定的嗎?不是,是設計者起了主要作用。後來
公司A,公司B都把生產線外包給中國。各自的產品還是保持原來的特性。最後公
司A徹底倒台。
打開公司A和公司B同類產品的外殼,在幾乎大小一樣的電路板上,公司A的排滿
密密麻麻的零件,公司B的稀稀拉拉幾個零件。這事生氣沒用,在設計上多下點
功夫吧。
現在把GM汽車和本田汽車做個比較。GM汽車性能好,可靠性差。本田性能稍差,
可靠性好。本田性能差主要體現在低速時發動機扭矩較小,上高速公路時有點不
如意,但非常可靠。本田可靠性好是因為本田很早就實行了質量控制,在設計上
注重可靠性。一種汽車性能好,但三天兩頭進修車鋪。另一種汽車性能稍差,但
15年沒發生過故障(換輪胎,換車燈,主動維修除外)。你選擇哪一種?很多上班
族選擇了後者。
相當一部分人總想把GM汽車可靠性問題的主要責任推給生產線上的組裝工人。當
然組裝工人肯定是有責任的。但是有多少責任呢?如果說GM汽車的可靠性差是美
國工人組裝的結果,那麼克柔拉也用的是美國工人,為什麼克柔拉的可靠性比GM
車要好呢?GM在上海設廠,本田在廣州設廠,本田車的可靠性還是比GM車的可靠
性好。你能說,克柔拉雇用的美國工人,本田雇用的中國工人都比GM雇用的美國
工人,中國工人好嗎?
如果你了解現代化生產線,你就會發現,兩個人經過一些培訓,組裝出來的東西
差別很小。以一塊電路板為例。在生產線上,電路板上的電阻,電容,集成片,
開關都是程控焊接。無論誰去操作,電鈕一按,結果是一樣的。有很少一部分不
能程控焊接,需要手工焊接,最後也要送到自動檢測器去檢測。擰螺絲釘的工具
的扭矩都是事先設定好的,無論誰用結果都差不多。再加上質量控制檢測,異數
不是太多。
如果歷史的時鐘倒撥30多年,工人的操作確實比現在更能影響產品的性能和可靠
性。那個時候生產線的設備都很落後,質量控制還沒有被普遍應用。工人的操作
技巧在產品質量中占了很大比重。以擰螺絲釘為例,有經驗的工人知道什麼地方
的螺絲釘該用多大力氣去擰。力小了扭矩不夠,力大了損傷螺絲釘。
可是今天不同了。把擰螺絲釘的工具的扭矩設在2.25英寸磅上,無論柔弱的女孩,
還是血氣方剛的小伙子,都能較精確地把螺絲釘擰到2.25英寸磅上。30多年前的
有經驗的工人是達不到這個精讀的。
一個公司搞不好,工程師要比工人負有更多的責任,CEO要比工程師負有更多的責
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