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認真做愛和做事的壞女人---看《The Reader》隨感
--牢頭
2009-4-25
昨晚決定趁着周末享受一下,從網上找來了一直想看的本屆奧斯卡的得獎片《The Reader》,港台翻成“讀愛”,大陸叫“朗讀者”,還是高清晰版的。靠,我也不知道該感謝那些上傳者還是鄙視一把我這樣的盜亦有道的偷窺者,反正我是圖方便主要就在網上看。現在的互聯網就是阿里巴巴發現的藏寶窟,別想着帶走,玩完了樂過了再給人家放回去,基本是要什麼有什麼。
先震驚了一下,N年不見,女主角溫斯萊特居然比泰坦尼克號的少女時代老了好幾輪,比《革命之路》也更往大媽堆里靠近了一級,原本還算豐乳肥臀的乳房成了被老頭子嘬過的柿子,癟了(有點像阿潤貼過的某法國名作“老妓女”),也許白女人老的快,也許導演要求她為了藝術這次無論如何得癟一回。我記得要是咱東方女子40左右還很有彈性的說。。。呢---對不起,扯遠了。
我看電影一般看完就完了,純為娛樂,不過這部影片的故事別出心裁,發人思索,今早躺床上半夢半醒時還真叫我翻了幾回烙餅。
首先,這個後來被判處終身監禁的前納粹猶太人集中營工作人員,法庭上千夫所指,卻是個本性善良的女人。1958年,德國,男主角出場時15歲,下學路上突覺不舒服,挨到她家住的很破舊的公寓入口的門洞裡實在走不動了,就蜷縮在那裡嘔吐,弄得很髒。她下班回家經過樓道看見這個陌生人,先是問候他,然後回家提水沖洗樓道,並為他擦洗護理,直到他能自己回家了。後來編導還用了一些細節來說明她的善良。
幾個月後男孩病好了,他媽媽知道他曾經得到過一個陌生女人幫助,就讓他買了鮮花去女人家道謝(想起了去年我的一個隔着好幾家的不認識的白人鄰居,他家門口停着的車被過路的車撞了,我是聽見很大的撞擊聲才出去看,順手照了幾張相,並說可以E給他並可以為他作證,後來我也沒作證案子就解決了,幾天后他特意過來敲門致謝,並送來一張starbucks的10元卡)。那女人神情冷漠,正忙着認真仔細地熨燙自己的布乳罩趕着去上班,她讓男孩在門外等她換衣服一起走,男孩好奇向屋裡窺視時看到她換內衣,情竇突萌,女人發現他偷看剛要斥責他,他羞愧跑掉了。
電影中但最出彩的情節是就是主題:由男孩給她朗讀世界名著,男孩的繪聲繪色的朗讀常常使她感動得流淚。而直到很靠後了導演才披露她根本不認識字,並且為此非常自卑。她當時35歲,單身,男孩15歲,處男,影片用了很多很美的鏡頭,描寫他倆的歡愛,先做愛,後讀書,後來是先讀書,後做愛。無論在哪都是讀着、愛着。。。但不管先做還是先讀,那女人都是一絲不掛般地一絲不苟。能看到男孩極度享受和這個可以做他母親的女人之間的愛。這場愛中女人是完全的主導,不僅因為她大他20歲各種的經驗豐富,而且她性格倔犟,眼裡揉不得沙子,如果她不能主導,這段情也無法維持。那麼自私和冷漠的男孩(和他生長的家庭有關)因她的認真執著的愛影響了他的一生,使他後來再遇到任何女人都不能全力投入。而她,也是靠了男孩後來給她寄到監獄裡的錄音,最終使她掃掉了文盲,並完成了她精神上、人格上的升華。
電影用了很多細節描述她的認真,做事一絲不苟,不知道迴旋,也不逃避應該承擔的責任,哪怕為此要做一輩子牢。令我印象很深的有兩處:1,在法庭上,和她一起受審的還有5名集中營的女同事,那些人請了律師為自己辯護,為了達到減輕罪責的目的說謊。她卻實話實說:“我的工作就是押送和看管這些集中營的猶太人,沒有上級命令我不能打開門。”(她們負責押運300個猶太人到另外的地方,中途把300人安置在教堂里過夜,並把教堂大門鎖住以防止逃跑。但突然遭遇空襲教堂起火,負責看守的6個女人一致不同意打開大門放生。)她還天真地反問主審法官:“要是您在我的位置上您會怎麼做?”結果另5個看她這麼傻,一致把責任往她身上推,說她是她們的頭,事後也是她向上級寫的報告陳述事件始末。2,當她服刑20多年後獲減刑即將出獄,男孩相隔20多年才不得不來看她,臨別時她站起身伸了一下手並想和他有所表示(我看是個想擁抱一下的動作),但是男孩裝作沒看見轉身就走了。這個男孩的最終的冷漠和逃避導致了她在出獄的前夜在牢房中自盡了。
電影同時也用其他人的苟且和冷漠來反襯,給我的感覺是這些“正經的人”,“無罪”者甚至“受害者”(比如那個在集中營長大的美國猶太女作家),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比這個“女納粹”更猥瑣,更該受到譴責。影片一開始是1995年,已經身為律師過着優裕生活的男主角,和他的新女友因為一點小事爭吵,女友說他:“你以前的女朋友到底需要和你交往多久,才能知道你心裡到底想的是什麼?”這句話到後來慢慢得到了驗證,在他有機會也有能力證明女主角的罪行只是4年而不是終身監禁時,他糾纏和失魂落魄了好久,最終因為自己的猥瑣而選擇了沉默和逃避。
下了網翻烙餅的時候想:人當然最好不犯錯,不過犯了錯,敢不敢擔當一把,才是更要緊的問題。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