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牢頭的文章,我終於七拼八湊斷斷續續地把The reader看完了,好久沒有看到這樣的好電影了,導演,演員,劇本都是一流。英國導演Stephen Daldry還執導過Billy Elliot和The hours,這兩部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電影。我決定以後就飯他了。演漢娜的凱特溫斯萊就不用介紹了,演中年麥克的拉爾夫菲因斯前兩天我還跟問題多提起過,就是演英國病人里的男主角和辛德勒名單裡那個冷酷納粹軍官的英國男演員,長得算不上英俊,但很有味道,我覺得他的氣質更像德國人。演小麥克的大衛克洛斯是典型的德國英俊少年,出生在北德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因地區,記得中學歷史書上還提到過這個地名。導演的眼光和品位實在是太重要了,這個電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選了一部優秀小說做劇本。小說的作者是個法律教授,對戰後德國清理納粹的歷史有過研究,不知漢娜那個人物是他虛構出來的還是真有其人,總之他的選材非常新穎獨特,對人性的挖掘也很深刻。表現猶太人作為受難者的電影多如牛毛,但講述納粹犧牲品悲慘命運的電影這是我看到的第一部。
我雖然沒有被感動地流淚,但還是被深深地打動了,那個漢娜實在是太可憐了。跟猶太人相比,她幸運地生為雅利安人,但卻是底層的雅利安人,她的文盲只能以此來解釋。那個猶太女作家,雖然進過集中營,但童年生活毫無疑問是優越幸福的,這能從她後來跟麥克的談話中和她的家庭相片上感覺出來。漢娜沒有受過教育,頭腦簡單,心底單純,所以她才會為了一份工作不自覺地成了納粹的幫凶。她在法庭上呆滯疑惑的神情表明她那時還沒有意識到納粹罪名的可怕,她根本就不懂政治。所以她在法庭上的發言就像個天真的兒童,誠實的可怕,沒有絲毫的掩飾,對於法官的提問,她的回答只能讓一般人認定她是個冷血的納粹,(所以麥克的同學說,如果我當時手上有槍,我會殺了她。) 絕對不會想到那是因為她沒有接受教育所導致的弱智,她根本就不具備在法庭上正確表達,自我辯護的能力。她回答問題時法官驚愕無語的表情,麥克沮喪地垂下腦袋的鏡頭,還有最後法官宣判罪行時所表現出的對她的厭惡都能說明她的回答是多麼的天真愚蠢。她之所以承認那份報告是她寫的,除了害怕暴露自己是文盲,更主要的是因為她根本意識不到那樣做會導致的可怕後果。因為再要面子的人也會意識到生命,自由比面子重要的多。所以我不覺得她是出於敢於擔當的勇氣而做出那種回答的,這點上我不同意牢頭的解釋。
漢娜無疑是納粹政治的犧牲品。她雖然頭腦簡單,但卻是很敏感的人,特別是在經歷了跟麥克的愛情之後。猶太女作家在法庭上也說過,她當時以為漢娜比其他那些女看守要敏感要有人性,因為她喜歡讓犯人給她讀書。漢娜在監獄靠着麥克寄來的磁帶和自己借來的書終於擺脫了文盲狀態,認真費力地給麥克寫信,卻一直收不到回信,她肯定明白這意味着什麼。讀書一方面讓她獲得了思想,意識到自己過去的醜陋,另一方面也讓她感到失去麥克的愛是必然的結局。她出獄前夕,麥克雖然在監獄看守的請求下前來探監,但敏感的漢娜能感覺到他的冷漠。沒有親人朋友,連最後的一點愛都失去了,她實在沒有什麼可以繼續活在這世上的理由了。讓我感到難受的是,她死前留言囑託麥克把她積攢在茶葉罐里的7000馬克轉交給那個猶太女作家,再一次表明了她的天真單純。她想像不到那位劫後餘生的女作家在美國所過的優雅生活,她們根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女作家最後只留下了那個茶葉罐,因為它喚起了她童年的回憶,卻輕蔑地拒絕了那7000馬克。集中營的經歷給了女作家創作源泉和道德批判權,帶給漢娜的卻只有恥辱和毀滅。她畢竟只是個只能聽任命運擺布的,連自我辯護能力都沒有的卑微的小人物。也許正因為這一點,她的死成了麥克心頭不能釋去的一個重負。麥克最後領着女兒來到漢娜墓前的那個結局大概是電影裡最動人的一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