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往事:女博士楊元元的死值得我們同情嗎? |
送交者: 平凡往事 2009年12月14日15:35:43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楊元元死了,有那麼多人同情,而且聲淚俱下,她真的值得我們如此嗎? 我認為她既對不起父母,更不值得我們同情。她的死只能說明她沒有責任心,沒有做人的良知。我們為什麼沒有死,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我們也會一直走下去,就是因為我們有責任感,我們知道我們活着的意義,我們懂得要回報父母,回報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還要回報社會,所以我們有戰勝任何困難的勇氣。 我遇到許多美國孩子,父母只提供支助他們到18歲,以後就靠他們自己。他們沒有錢就去打工或貸款,有錢繼續讀書,但沒有人為此去選擇自殺。我有一個美國朋友,是個醫生,今年快60歲了,仍然還沒有還清讀書時的欠款。另一個黑人朋友,平時他喜歡來我店裡和我聊天,他是本科在讀生。突然幾天不見他的蹤影,我有些想他,就打電話問他出了什麼事,他說騎車時,被人刮了一下,踝關節骨折了,正在醫院裡養病。我下班去看他,給了他一些錢,他很感動,還似乎是不太相信,我說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待友之道。他聽後居然哭了,我很好奇就問他為什麼,他說18歲以後,父母就再沒有給過他一分錢。我問他上學的學費是哪裡來的,他說是靠打工和貸款。我問他你父母很窮嗎,他說他父親是黑人中很有名的律師,但他沒有這種想法,他還說要了父親也不會給,所以還是不開口的好。我感到很詫異,我們許多中國人,恨不得自己不穿不吃也要滿足孩子們的需要,認為只有如此才是個好父母,而不是從思想上幫助他們獨立自主。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懂得教會他們的孩子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培養他們承受壓力和痛苦的能力,只有如此,孩子們才有能力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最後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我們身邊不是有許多華人的孩子考上了好大學,卻因為沒有獨立生活和承受壓力的能力而中途放棄了嗎? 不久前我還看到幾篇有關因為孩子在父母哪裡要不到錢而反目成仇,最後還殺死了父母。楊的自殺,不也是在變相要她母親和親人的命嗎? 她對得起含辛茹苦養她的母親嗎? 她又為她的母親做了什麼呢? 美國有許多人,活了一輩子,也讀了一輩子的書。如果他們認為自己的能力或知識不夠用,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回到學校繼續深造。他們會邊上課邊打工,或打工攢到錢後再回到學校里去,直到畢業,這才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不是嗎? 我們不應該反思一中國的教育制度和傳統思想嗎? 楊在讀博,沒有錢,完全可以先去找一份工作,有錢以後繼續完成學業,為什麼總想從父母的身上刮油水呢? 我看她就是太自私,太不成熟。不要什麼事情都怨社會,遇到困難就後退,根本就是懦夫,即使她將來有一天走向社會,也會成為社會的包袱,而非棟梁之材。中國沒錢的人太多了,但有作為的不都是富人的子弟啊,他們不就是靠自己的能力去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理想的嗎? 演徐三多的演員,是個農民的孩子,北飄多年,現在成了中國演藝圈的大腕,他吃了多少苦,如果也選擇自殺,我們還能看到他今天的成功嗎? 在國外有多少從國內來的博士都在餐館打過工,有人因此自殺嗎? 他們今天的輝煌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她就不能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嗎? 我相信,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都是從苦日子走出來的,不但自己成功也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才是值得我們學習和讚美的人呢。 蒲松齡考了一輩子秀才不中,69歲寫了[聊齋]一名驚人,他吃了多少苦,和受到多少侮辱? 有時候活着比更死難,但我們還要活着,因為我們不只為自己而選擇活着,還有責任和義務。自殺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對自己的背叛,更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8: | 崖: 賀歲故事影片《地壇的故事》 | |
2008: | 米國華人,面對先實把! | |
2007: | 返鄉小記+5 | |
2007: | 七天(聖經上說,神造這世界,用了七天 | |
2006: | 鞋子,饅頭,總理,日子 | |
2006: | 剝豬玀 | |
2005: | 獻給我的若水女人 | |
2005: | 獻給死亡的情詩(四首) | |
2004: | 水泥墩子 | |
2004: | 老農逸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