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區別是什麼?自從柏楊用一種尖刻的話寫了這種區別後,不少人開始去反思這方面的問題。其實,這個區別在清朝的中國人掛着一條辮子出現在西方國家的時候就有了,這個區別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著書立說的時候就有了。不是簡單地用醜陋不醜陋就可以劃分的,因為這裡有一個標準問題。如站在西方人的立場上,有些現象屬於醜陋;如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並不覺得醜陋,因為已經習慣了。反之,如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來看,西方人的一些習慣也顯得很醜陋。
有報道說:在美國金融危機在嚴重的當口,有其他國家慫恿中國趁機痛打落水狗,中國施展出如宋襄公一樣的君子之風,不願趁人之危。但美國危機剛剛過去,就用對台軍售打了宋襄公一個耳光。按照中國人的標準,過河拆橋者被人不齒,肯定被視為醜陋。
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區別源自於兩造宗教、文化和歷史的區別。所有這些區別都源於思想的區別。中國古代的哲人太多了,光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的土壤就夠肥沃的了,你想一捆吳王闔閭在出奇兵攻打楚都時隨便翻翻的竹簡“孫子兵法”如今仍舊是西點軍校的必讀教材。1988年,七十五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發表了巴黎宣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要吸取孔子的智慧。中國人的思想寶庫太豐富了,如今有一個“富N代”的時尚名稱,從繼承思想財富的意義上來說,中國人都是“富N代”。中國人吃這些老本已經吃了幾百代了,還沒有吃完。隨便挖出一片竹簡,隨便挖出一斷青銅都是寶貝,都是閃光的思想,都是至理名言,都給老祖宗想光了,都給老祖宗聰明光了,有必要多想嗎?有必要創造嗎?毛澤東只要在書房裡放上一排文言文、鐘鼎文寫成的古籍,就可以解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乾隆爺只要關起門來,下下江南,看看石牌,世界不就都在他的龍飛鳳舞之間嗎?
即便到了現在,外國人在拍《阿凡達》,在想未來,在想其他空間的時候,中國人仍舊是老習慣不改,回過頭去啃一下老骨頭,中國的大大小小的王還沒有拍完,接下來該輪到“子”了,《孔子》拍完,還有孟子、老子、莊子、孫子。有名氣的“子”拍完,還有數不清的沒名氣的“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只要是男子都是“子”,中國人過去的事都來不及回憶,沒時間去想未來。實在沒辦法,拿一把鐵鏟,挖到地底下,什麼都有了。電影其實是最生動的思想,中國人的思想老是停留在過去,外國人,尤其是美國人,沒有多少歷史可回想,沒辦法,只能想將來,只能神遊宇宙。又如日本人,沒有多少土地,在動畫片裡都是上其他星球去開荒。
現實決定思想,思想決定習慣。
什麼習慣?舉一個例子就可說明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區別。
西方人不管實際上有錢沒錢都不諱言講自己沒錢,中國人不管實際上有錢無錢都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有錢。西方人只在乎自己的感覺,中國人更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感覺。
三十年前,中國剛剛出現了手提放錄機,馬路上的喇叭褲拎着放錄機在街上不怕累地一圈圈地走,聲音放得很響,就是為了讓別人聽見,讓別人羨慕。世界上最成功的商品就是奢侈品,因為它們的的確確是一本萬利,世界上最成功的營銷就是把這些奢侈品送進中國市場。奢侈品進中國,外國老闆笑死。外國的百貨店裡的首飾都是假的,買的人不在乎別人說是假的,因為大家都是假的。但在中國能這樣嗎?戴上一隻假的戒指去銀行貸款,人家會貸給你嗎?穿上一件工作服能進高檔酒店嗎?所以不少人寧可做有錢的二奶、三奶、四奶,數字是什麼並不重要,只要有奶。
奢侈品的最大功能是可證明擁有者有錢,有錢就有身價,有身價就有地位,有地位就有人羨慕。如果在一個荒島上,一個人帶來了一隻世界上最貴的鑽戒,失去可炫耀功能的鑽石和島上的石子一樣無異。如果這顆世界上最貴的鑽戒出現在中國的星光大道上,那還了得,可以在一分鐘內讓其他所有明星手上的鑽戒黯然失色,手上失色,臉上就更失色了。這就是為什麼鑽石大的人的袖子短,鑽戒小的人的袖子長的道理。中國人是為了別人的感覺而活。
為了別人的感覺而活,小而話之,可以是一件衣服,是一輛汽車,是一棟房子。最大的炫耀就是GDP了,外國人GDP變成了零點幾了都無所謂,仍舊過得瀟灑。中國人老是想着“保八保十”的,多累啊!要想保這保那,就會層層給壓力,最後把壓力全壓在買房的老百姓身上。如做不到怎麼辦?炒房地產,灌水分,結果是自己在自己的脖子上套上繩索,結果是自己倒霉,最後什麼都保不了。所做的一切換來的只是洋人們的摸頭而已:“中國真行!”這和很久以前的事完全一樣,為了一個很小的國家柬埔寨的國王西哈努克的訪問,全市大掃除,還要在車隊路過的街道列隊歡迎,所做的一切就為了一句話:“中國人真熱情啊!”
讀者想想,這一切不就是來源於我們遙遠的諸子百家的思想財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