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獅子:閒話唐駿及中國互聯網(說與克己等聽) |
送交者: 鐵獅子 2010年07月11日10:21:52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
關於唐駿的事我一直沒有跟進,所以知之甚少。 但是克己等人昨天為唐駿所說的一句話“94年去微軟,第一次使用電子郵件,感覺很新鮮”而覺得不可思議,就只能說他們對國內當時的情況很不了解。而我當時順手回的一帖說94年沒有“互聯網”也只是就國內具體情況而言。 在美國,Internet網大概早在60年代中末期就有了吧。那時中國翻譯為因特網或網際網等等,而彼時Internet網的概念及實際應用就是局域(INTERNET=Interactive Network Analysis 交互式網絡分析)。可是現在對於非專業大眾而言,已經天羅地網了的Internet概念是指已經實現了的真正意義上的國際互聯網絡。 在96年(如果我沒記錯),當國內電訊行業的網絡大系統建好後,為了推廣使用就規範統一稱Internet為因特互聯網(簡稱互聯網)。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一般有電腦又連接了網絡的個人或單位才可以發電子郵件了(不過當時很貴)。而我是屬於比較早在家裡就電話上網的那撥兒人,也是到97年初才在家裡上網的。那時主要只是發email(那時網絡上還沒有什麼像樣的搜索引擎,門戶網站所能提供的資訊也很有限,主要功能就是能夠通過電子郵件遠程發送文件)。 美國情況我不了解,就說點我知道的有關日本和中國網絡的一知半解吧。 86年我到日本時,當時在日本也算數得上的某大電腦公司內部的局域網還沒有建,後來也沒有抓緊建立。當時在日本大公司內有局域網的也屈指可數,運行情況不得而知,而當時使用局域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內部數據共享。而大的企業或單位間的互聯就更少了,因為各自所建的系統五花八門,沒有規範的統一標準,這便使得局域網間的接口工作量很大很大,2個、3個、4個、....n個局域網的鏈接幾乎就是災難(主要使用LAN)。 為了解決此問題,80年代中晚期以太網的標準便應運而生,理論上絕對完美可行(這就是所謂的兩個協議),但是卻沒有產品。後來有了但是又非常昂貴,這個問題的解決好像就到93年了。 而你說你80年代中期在美國大學就已經使用電子郵件了,是指在本校的院系內?還是大學間?是被普遍使用呢?還是只是局限在計算機等相關專業內的師生? 93年解決了價格,95年IEEE宣布了快速以太網標準後(FastEthernet),這才解決了速度。中美間的海底網絡電纜大概就是在96年完成的。這之前一般個人上網是不可能的,在單位因工作需要而上網的也是鳳毛麟角的。 例如93年時中科院高能所要發個郵件去美國是有衛星專線的,直接上到美國能源網(別的地方美國也不讓去)。而那之前中科院除計算所外也幾乎沒有幾個所使用局域網的。94年中科院才申請加入因特網(要國家批准),當時中科院與清華、北大聯合在沙河搞了個衛星站點直通美國。到95年計算所內也不是每帶電腦都可以上網的,首先他們內部的路由器能帶電腦的數量也是有限的。但是到了96年電腦網路綜合布線工程的生意在京城就火起來了,主要還是局域網,為單位內部數據共享服務(而後來,直到2000我移民加拿大,互聯網對於個人或單位還是太貴。例如2000年我兒子一上網打遊戲每個月網費就要800-900元)。 再有類似IE的瀏覽器在美國是什麼時候被廣泛使用的?最早的Windows95沒有捆綁IE是肯定的,好像是到Windows98才捆綁的。由此推斷在美國因特網被更廣泛地使用大概是在95-97年左右,而比較像樣的搜索引擎也大概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後來才有了gooogle. 基於以上我的一知半解,因此我就覺得唐駿要是94年從中國去得美國,而之前沒有使用過email一點也不奇怪(其實唐駿也沒必要事事都說謊)。 97年我有個朋友從美國帶了個項目來北京,但是在我家上他美國公司的網頁就很慢,幾乎就進不去。後來我帶他去中科院計算所談項目,在那裡上美國網就嗖嗖的。因為他們的網線幾乎就連在國家大路由器的出口上,直來直去。絕對不像我們升斗小民家裡用得電腦網絡,要九曲十八彎繞來繞去地才能到了那個出口。 我這裡全憑早期記憶估妄說之,你們就估妄聽之吧。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dlh: 讀書就和與人交往一樣,也講究個 | |
2009: | 麥片粥: 檸檬口味的歌德魚翅湯 | |
2008: | 40多歲的男人最容易花心,以為自己成功 | |
2008: | 給負心郎出一個餿主意--閻騰事件的啟示 | |
2006: | 墩體紀實:初見老五 | |
2006: | 故事接龍-網友見面分外親(3) | |
2005: | “七五八”噩夢 | |
2005: | (精彩圖)耗子領你們逛大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