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最後的貴族——康同璧母女之印像(下-2)
送交者: 章詒和 2003年08月23日17:14:11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也就在這一年,按毛澤東的偉大戰略部署,社會總動員,開始狠挖階級敵人,抓現行反革命。我必須返回成都的工作單位。離京前夕,我去和康同璧母女告別。

“小愚,你為什麼要走呢?陪着你爸爸媽媽多好!”康同璧邊說邊搖頭,分明流露出不滿。

我不知道該向老人家如何解釋自己的危險處境,羅儀風見我面帶難色,便對母親說:“小愚的工作單位在四川,在北京住了那麼久,當然要回去一下,至少該把這幾個月的工資拿回來。”

“去,把工資拿來,再回北京。回來還住在我家,我隨時都歡迎。你領回的工資,留着自己用。再不,送給爸爸媽媽,我這裡仍舊是吃住免費。我這個人是施恩不圖報。”

我們三個人都笑了。我答應康同璧,一旦把雜務事料理好,立即返京並仍住在她這裡。

老人很滿意我的回答。隨即伸出一個手指,問:“你去一個禮拜,好嗎?”

見我沒有反應,又伸出兩個手指,問:“要不,去兩個禮拜?”

見我仍無反應,便再加上一個手指,直聲直氣地問:“三個禮拜,你總夠了吧?”

羅儀風朝我眨巴眼睛,我忙說:“康老,要不了三個禮拜,我就回來了。”老太太樂了,高興得雙手拍巴掌。

其實,我很明白自己的返川之途是凶多吉少,一踏入川劇團的大門,即會被革命群眾專政。斗我,關我,怎麼收拾我都行。我捨得自己的命,卻捨不得父母。父母比天大,比命重。只要想到年邁的父親,我便心神不定,很悲哀,很迷茫。和康同璧的相對寧靜安穩比較,我簡直不敢揣測父親本已不多的未來。難以克制內心憂傷與恐懼的我,低聲對羅儀鳳說:“我這一走,不知道爸爸以後的日子會怎樣?”

儘管把耳朵湊過來,康同璧仍然聽不清我的話。她迫不及待問女兒:“小愚在說些什麼?”

羅儀鳳用粵語大聲地重複了我的話,她聽懂後,一隻手拍着自己的胸膛,說:“小愚,你放心地去吧!你的爸爸只要不生病,今後就不會出問題。我敢打包票!”她的口氣堅定無比。

我感謝她的快慰之語,卻情不自禁地問:“康老,您憑為什麼這樣說?又還敢打包票。”

老人說:“是命運告訴我的。先父的經歷,證明了命運是存在的。你大概知道戊戌變法的事情吧?”

我點頭,道:“中學歷史課就講了,大學又講了一遍。我還根據譚嗣同獄中題壁的情節,寫了一折戲呢。”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老人隨即大聲背誦出譚嗣同那首寫在監舍牆壁上的絕命詩。

她叫我移坐到她的身邊,又叫女兒給自己倒上一小杯水。見此情狀,估計這是要跟我認真談談了。果然,她開始了關於康有為命運的講述:“戊戌年(1898)的八月先父變法失敗,假如我還沒有記錯的話,是初六清早發生的政變。皇上(光緒皇帝)被囚,西太后臨朝聽政,下諭抓維新人士,南海先生是情罪重大的首犯。他恰恰在這一天的上午11點鐘,把自己的行李從招商局的海晏輪搬下來,改乘英國太古公司的重慶號輪船,離開天津。榮祿派飛鷹兵艦追,飛鷹兵艦的速度比重慶號快一倍。可是走到半路,兵艦的煤不夠了,只好折回天津。小愚,你說這是不是命定?初八船過煙臺,先父上岸買了水果。榮祿向上海道、煙臺道發出‘截搜重慶號,密拿康有為’的密電。恰好煙臺道有事外出,隨手把電報塞進了口袋。等他掏出一看,馬上返回煙臺時,重慶號已經開走。小愚,你說這又是不是命定?上海道得到密旨,連日親自坐鎮吳淞,凡來自天津方向的輪船都要上去搜查。上海的維新黨人士看見許多兵勇守在那裡,以為康有為這一回是死定了,大家痛哭而返。可就在這個時候,船上一個叫普蘭德的英國人用對照片的方法找到先父,把一道‘皇上已崩,急捕康有為,就地正法’的電旨拿給他看了。然後,這個英國領事館的人,讓先父馬上和自己一起坐小輪船登上英國兵艦。剛上了兵艦,上海道派來搜拿小船便靠了重慶輪。小愚,這又是不是命定?先父在船上情緒很壞,以為皇上已被西太后和榮祿殺掉了,便也想去死。在船上他寫了一首詩,我現在還能背出來——‘忽灑龍翳太陰,紫微移坐帝星沉。孤臣辜負傳衣帶,碧海青天夜夜心。’先父做完詩,又寫家書,和大家訣別。那個英國人看到這個樣子,就說:‘皇帝的死訊還沒有證實,請康先生忍死須臾。’在英國兩艘兵艦的護送下,先父到了香港,知道了皇上還活着的消息。所以,後來先父對我們家人說,這次脫險他有十一個可死的機會,只要碰上一個就沒有性命了。”

講到這裡,康同璧舉起手指像數數一樣地說:“小愚,你看南海先生有多少可死的機會。假如皇上不催他立即離京,那一定是死了。假如西太后的政變早一天發生,那一定是死了。假如遲一天出京,那就會在南海會館被捕,一定死了。假如在天津住客棧,搭不上輪船,那一定死了。假如乘的是招商局的海晏輪,英國領事館的人就無法救他,那一定死了。假如追他的飛鷹兵艦不是因為缺煤折回天津,那一定死了。假如煙臺道不外出,接到電報就派兵截拿,那一定死了。假如那個英國人不派兵艦護送,半路被截,那一定死了。——小愚,你看先父就有這樣多的可死機會而不死,不是冥冥中有鬼神護佑,是什麼?我說這就叫命運,叫命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

接着,老人霍地起來站到我跟前,說:“不要看現在你爸爸倒霉,他的命終歸會好。別看紅太陽現在紅,連他的夫人也紅,將來這一家人的命,都不會好的。小愚,你不要笑,我說的是真話,老實話,正經話。”我的確笑了,卻笑得有些勉強。

康同璧覺得我似乎不大相信她的斷語,便神色嚴肅、拍着胸口大聲地說:“你爸爸命中注定,不會有事的!除非章先生他自己不想活了。你放心地去成都吧,不要擔心,也不要害怕。你遇到困難,還有我呢!”顯然,老人說這話的時候,已經忘記了終日吃豆腐乳的處境,忘記了夜間起身艱難挪步的年紀,更忘記了外面的紅色恐怖。我流着眼淚,撲在了她的肩上,仿佛在惡風撲面、腥雨滿地的時候,有人護衛我,向我張開了雙臂。

是的,一切死生之說、任何存亡之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識,卻又難以預知。後來的事情,恰如康同璧所言:一年之後,父親死於病。終極原因是自己不想活,是包括親人在內都難以理解的心靈創痛,精神孤獨,以及恥辱,疲憊,消沉。這使得他決意告別這個已是一無所求的紛繁世界。生命之於父親,真是一個過於奢侈的字眼,胸中填滿了痛苦與悲憤,走了。而這,不正是康同璧所說的命運或命定嗎?

我返回成都,即被革委會關押,失去了行動自由。(19)69年秋,已是現行反革命分子的我,抱定最後能看上母親一眼,死也要死在自己家裡的決心,半夜翻牆逃出川劇團私設的牢房,縱身跳上開往北京的火車,站在車廂廁所過道,兩天不吃不喝不合眼,回到了北京。當晚母親告訴我,在父親去世(1969年5月17日)後的三個月,即1969年8月17日康同璧病逝。

老太太最初不過是患感冒,先在家中調養。不想,病越來越重,便送進醫院,擱在了觀察室。窄窄的床鋪正好對着門口,穿堂風兒吹個不歇,過往之人走個不停。羅儀鳳一再懇求,是否可以轉到病房。

院方的人白了她一眼,回答說:“你母親不就是個社會名流嘛,這麼呆着就行了。”

幾天后,康同璧死在了觀察室。

記得一次閒聊,羅儀鳳對我講起西方的一則故事。她說,在一座大樓里,住着許多國家的人,有英國人,法國人,猶太人,德國人,還有中國人。一天夜裡,大樓突然起火。只見英國人去救妻子,德國人去救女兒,法國人去找情人,猶太人去拿錢袋。而中國人呢,卻背着老母親向樓下快跑。——她的故事惹得我哈哈大笑。笑後,忽然覺得我的羅姨,不正是在中國政治風暴中,馱着母親疲勞奔跑的人嗎?現在,母親從她的背上滑落下來,她或許可以喘口氣,歇歇腳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在我潛逃回京的短暫日子裡,經母親周密安排,我見到了羅儀鳳。時隔一年多,她形容盡變,變成了一個老婦。兩鬢和眼窩深陷,臉孔呈鉛色。本已瘦弱的她,仿佛全身僅由骨頭和神經構成似的。特別是那雙曾經美麗的眼睛,像撂荒百年的土坡,全無潤澤之光。算來她恐怕還不到六十歲,這歲數在國外正是好吃好玩的好時光。革命之於她,真的如自己所言——可謂經脈盡斷哪!

她直勾勾地看着我,說:“小愚,我們見面了。可你沒了爹,我沒了娘。”

我倆抱頭慟哭。她只坐了半個時辰,即起身告辭。

母親留飯,她謝絕了。說:“走這一趟路,只為看看小愚。”

母親執意送羅儀鳳到公共汽車站,回來後對我說:“可憐儀鳳,走路比我還要慢,說話的精神也沒有了。”

讓我不解的是,羅儀鳳本人好像未受到什麼政治迫害,怎麼變得如此孱弱,淒涼?

母親說:“康老死後,儀鳳的哥哥還是渺無音信。革命政權規定所有私房的產權一律交公,那麼租給外交部官員的房租收入,也沒了。斷了經濟來源的她,粗茶淡飯,節儉度日。在辭退幫工的時候,家裡的男傭老郭和二陳提出,要儀鳳每人給三千元安置費,否則就鬧到居委會去。康家哪有錢?儀鳳膽小,不敢得罪工農兵和街道的人,明知是敲詐,也只得忍氣吞聲。為了湊這六千塊,她都快急瘋了,白天找人託賣家具、衣服、雜物;夜裡焦慮,失眠,哭泣。泡在這樣的苦日子裡,她能不老嗎?到了冬季,儀鳳自己已燒不動鍋爐,只好燒壺開水,灌個暖水袋抱在懷裡。過着這樣的窮日子,她能不老嗎?再說,以往所有的生活內容及全部的社會關係,都斷了。好比終日坐在一口枯井裡。所以,儀鳳的老,是從心老開始的。”

母親的話,像一根根鋼針刺痛着我的心。而此刻的羅儀鳳可能坐在電車裡,躲避着別人的注視把臉朝着車外,死寂般的眼睛望着變換的街景,想着渺茫的未來……

整個晚上,我都在竭力思索,力圖給我的羅姨尋出一條新的生路。結果,什麼也沒有想出。舊夢已逝,新夢不來。其實,在我們的這個環境裡,她是做不出新夢的。她的處生之道,為新社會所不容。而新政權所倡導的整齊劃一的生活、觀念及思維方式,又把她的心靈最後一條縫兒,都封沒塞絕。這樣的特定人物及其生存情境,不禁使我聯想中國歷史上的遺民。難怪研究明清之際士大夫問題的學者說,中國歷史上“遺民多有祈死,待死,以生為死者”。⑤而父親說,康氏母女是中國最後的貴族,看來也是不錯的。

我不知羅儀鳳什麼時候去世的。後來得知:在“文革”後期,因街道積極分子和男傭的檢舉,羅儀鳳曾被關押,令其交代與司徒雷登的反革命關係。因為她16歲考入燕京,年紀最輕,功課最好,深得這位洋校長的賞識。羅儀鳳早就說自己是驚弓之鳥,怕的就是政治。我想,正是中國酷烈的政治折了她的壽。況且,靈魂高貴的人往往脆弱。

1978年春,我平反出獄,回到了北京。

一年的除夕,母親帶我去新源里聶紺弩家,給聶老做壽。中午,吃罷壽麵,母親即刻告辭。我很納悶兒:母親往常要呆很久,今天為什麼例外?

離開聶家,母親便告訴我:“托人找到了羅儀鳳後來居住的地址,好像就在這附近,今天咱們一定要去看看。”

母親一路走,一路問,根據字條上寫的樓號、單元號及門牌號碼,我倆終於來到了一棟普通居民住宅樓的底層。這個樓很舊,公共通道里的光線暗淡。按動門鈴後,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嫗開了門。

我驚呼:“這不是林女士嗎?!”

“你是小愚吧?”

除了滿頭白髮,林女士的樣子一點兒也沒有變。那時她不顯年輕,現在也不覺衰老。她對我母親禮貌又謙恭,猶如當年對待康同璧一樣。

她告訴我們:“康老和羅小姐所有的東西,都在這裡保存着。”說罷,轉身打開房間裡面的一扇門。

原來這是一個兩居室的單元房。裡面的這間屋子,比外屋略大一些。家具,皮箱和雜物堆滿了整個空間,一直堆到天花板。我仔細辨認這些舊物,想找到一件小東西,留做紀念。突然,我看到了那張黑褐色菲律賓木質圓形餐桌,那曾經擺着豆腐乳和烤饅頭片的餐桌,那放着一小碗燕窩等我去喝的餐桌。驀地,一陣隱痛浮上心來。

“你今後怎麼處理這些舊物?”母親問林女士。

她答:“不處理,我等着,等着康家的親屬。康家的人不來,我就這麼守着。”

和林女士分手的時候,她向我們深鞠一躬,並連連道謝。

回到家中,心情無論如何也好不起來。晚上,全家吃過年夜飯,圍着九寸黑白電視機看節目。我的眼睛在看,心卻飛到了東四十條何家口。“瀚海漂流燕,乍歸來,依依難認,舊家庭院。”我想起了那裡的柴扉,石板路,御賜太平花,被挖走的榆葉梅,被開水澆死的玫瑰,還有我睡的窄窄小木床……

夜裡我和母親並排躺下。母親累了,可我毫無睡意。

我問母親:“那東四十條何家口的大宅院,是康同璧自己的房子,屬於私產。林女士應該在那裡替康老和羅姨守護遺物。”

母親說:“那宅院早讓別人占了。”

“誰占了?”我問。

“葉道英。”

“是葉劍英的弟弟嗎?”

“是的。”

我喊道:“他憑什麼占康家的私房?”

“江山都是人家的,還說什麼房子。”

“混帳。”我翻身爬起,在監獄裡學會的髒話,不知怎地竟脫口而出。

母親厲色呵斥,命令我改掉獄中惡習。我乖乖地躺下,望着漆黑的天空,最後一次見到的羅儀鳳那燈干油盡的樣子,就在眼前搖來晃去。我心想,如果羅儀鳳像我能學會罵人,她一定會像我一樣活着。

我曾打聽康氏母女骨灰的下落。得到的信息是:由康同璧兒子出資,由政協出面,將康同璧母女安葬在福田公墓。那時兒子已經坐上了輪椅,無法飄洋過海參加母親和妹妹的葬禮。而她們母女所保留的康有為的遺墨、手稿、藏書,其中包括那套珍貴的《大藏經》,按照康同璧生前的遺願全部無償地交給了國家。

事情到此,總算有了一個“入土為安”的結尾。但我轉而又想:康同璧在北平和平解放和中國婦女解放運動中,是有貢獻的,再說人家母女把上等宅院和珍貴藏書都上繳了,捐獻了,怎麼一塊不足三尺見方的墓穴加兩個骨灰盒,還要遠在美國的兒子出資?難道康同璧的資歷和貢獻,還抵不上我們的一個副局級幹部?

在已無神聖與純粹可言的今天,受人敬重的康同璧是一種絕響;我能去敬重並感受她,是一種福祉。

注釋①

梁啓超《飲冰室詩話》第六節載:“康南海之第二女公子同璧,研精史籍,深通英文。去年孑身獨行,省親於印度,以19歲之妙齡弱質,凌數千里之莽濤瘴霧,亦可謂虎父無犬子也。近得其寄詩二首,自跋云:‘侍大人游舍衛祗林,壞殿頹垣,佛法已劫。然支那女士來游者,同璧為第一人。’詩云:‘舍衛山河歷劫塵,布金壞殿數三巡。若論女士西遊者,我是支那第一人。’‘靈鷲高峰照暮霞,淒迷塔樹萬人家。恆河落日滔滔盡,祗樹雷音付落花。’”

注釋②

載濤(1887—1970)姓愛新覺羅,字野雲,滿洲正黃旗人。1890年封二等鎮國將軍;同年晉為不人八分輔國公。1902年襲貝勒。1908年12月加郡王銜;同月與鐵良等任總司稽察。清廷新設禁衛軍,任專司訓練禁衛軍大臣。1909年6月管理軍諮處事務。1910年2月赴日、美、英、法、德、意、奧、俄八國考察陸軍,5月派任赴英國專使大臣。1911年5月任軍諮大臣;其後任蒙古鑲黃旗都統。1912年1月,與載洵等組織宗社黨;3月宗社黨解散。1917年7月張勳復辟,溥儀任為禁衛軍司令;同月復辟失敗。1918年徐世昌任為將軍。1927年6月任翊衛使。1931年1月,國民政府聘為國難會議會員。1949年後,歷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970年9月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

注釋③

儲安平《英國採風錄》第73-74頁。1949年觀察社出版。

注釋④

趙君邁(1901-1988)湖南衡山人。畢業於日本成城中學,後赴美國留學,先後畢業於威斯康辛大學和諾維支騎兵學校。1928年回國,加入中國國民黨。1930年任浙江教導團團長。1936年任財政部稅警視察長。抗戰期間,任湖南省鹽務局局長,衡陽市市長兼警備司令。1942年被選為第三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4年任湖南省政府委員。1945年任吉林長春市市長。1946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2、3、4屆全國政協委員。歐美同學會副主任委員。1988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7歲。

注釋⑤

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第345頁。1999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 2002年8—11月於守愚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福州的回憶
2002: 天使愛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