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這有一個好處,也有一個壞處。好處是萬一敵人打進來,有戰略縱深,有迴旋餘地。因此不容易被徹底打敗。當年白崇禧總結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用的是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之所以能用空間換時間,是因為中國大,地理上有足夠大的空間。
日本當年在中國有一百萬陸軍。按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算,每九平方公里攤派皇軍一名,這名皇軍得管理好幾百民眾,這是一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如果不通過漢人,數學上日本怎麼也滅不了中國。但是,換個小國可就難說了。菲律賓,新加坡,法國,小地方說滅就滅了。
大國的好處,恰好也是他的壞處。假設有個無道昏君,必須加以推翻,而造反的是個明君。這時明君所處的地位,恰恰相當於日本皇軍。因此,推翻的過程必定很長,而且反覆必然很多。民國1911年就得國了,一直震盪到1949年,不但沒確立統治地位,而且被推翻了。因此,在歷史的紀元上,俺主張民國不能象唐宋元明清那樣,算一個被正式確立過的王朝。最多只能算一個過渡時期,或者三國演義那樣的混戰時期。民國的地位,就相當於當時的漢室。
共黨倒是可以作為一個正式的朝代進入歷史紀年。共黨從1949年得國,到現在小60年,經歷四代帝王。不但屹立不倒,而且進入了中興的太平盛世,頗有漢唐氣象。不過,共黨得國也花費了28年。毛病在於中國太大。在大國造反,不發展到一定規模就沒有逐鹿中原的本錢。而發展到一定規模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就決定了在中國新朝的建立一般需要幾十年。而開國之君,成功開國時一般都四五十歲。
毛澤東開國時就五十多歲了。假設毛澤東三十歲時開國,他就有很多的時間學習經濟方面的理論,並且跟幕僚詳加討論。很多彎路就可能避免。但他開國時那麼大歲數了,儘管努力的學習英文和科學,畢竟人過三十不學藝,時間上和精力上都顧不過來。因此,他的國家管理辦法,基本上是戰爭手段。大兵團,大殲滅戰。最鮮明的標誌就是各個運動。這些運動,實際就是戰爭時期的戰役。大打鋼鐵是一個戰役,反右一個戰役,文革一個戰役,等等。
五十多歲的人,能強打精神三十年,把各個戰役打完就不錯了。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結果如何,就未必能全面保證了。清朝的開國皇帝,從皇太極,多爾袞,順治,在建設上都沒什麼建樹。他們能鞏固政權就不錯了。到了第四代的康熙,才真正把國家搞強大了。
很多人責備毛澤東,說他搞建設走了彎路,但鮮有人認識到此事跟中國的尺寸有關。共高祖毛澤東一個人完成了皇太極,多而滾,順治三代皇帝的任務。共太祖鄧小平皇帝直接進入康熙的角色,讓中國的經濟搞起飛。這個效率夠可以的了。
一個吃包子的故事說,有個人吃了三個包子就飽了。說,早知道先吃這第三個,豈不早就飽了?俺們不可犯這種錯誤。太祖的包子吃飽了,不可忘了在此之前所吃的高祖的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