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來[citizen]版,看到大家說了很多關於北京上海的事,也想湊一把熱鬧。我是寧波人在北京一所還算不錯的學校里學計算機,上海北京這兩個城市我都是很熟的。
看到各位在[citizen]版上比較各種各樣的數據,GDP,稅收,進出口額順差逆差等等,這些數據定義是否清晰,有多少水分,沒有證據供我說三道四。但是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北京在華北地區其發展現狀是一枝獨秀的,無論是總量還是人均,無論是GDP還是“可支配收入”都遙遙領先周邊地區包括第三直轄市天津。相比上海與其附近的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人均相對差距就沒有那麼大,這是什麼原因?從上海沿江而上,蘇州,無錫,南京(之間還有兩個相對偏小的城市鎮江和常州)城市的GDP總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呈遞減排列,離上海越近,各種經濟指標就越高,蘇州崑山更是一個政策和地理位置相得益彰的典型,這種清晰地幾乎可以定量的經濟現象充分體現了上海的經濟輻射能力,而這一切都是由地理位置決定的,換句話說本質上是由於交通成本的變化通過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顯現的。那麼北京及其周邊呢?為什麼北京對周邊的經濟輻射能力就這麼不明顯呢?本質上講,一句話:因為上海對周邊的輻射不但有消費型輻射,更是投資型輻射,而北京的投資型輻射的範圍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基本上沒有出五環,最多就是懷柔,大興有幾個開發區比較遠一些。北京對周邊地區的輻射更多的是消費型輻射,比如河北各地的蔬菜基地(這是我在看了央視一個關於張家口的進京“綠色蔬菜”基地使用劇毒農藥的的節目後知道的),北戴河的旅遊資源(在下今年五一去那兒玩了一趟,發現大街上除了秦皇島本地冀C的牌照,就是“京”字車牌最多,遠遠多於附近其他地區,據說到了暑假會更多),這種消費型輻射的確也會有助於周邊地區經濟上的增長,但是這相對於上海對蘇南地區雙管齊下的經濟輻射形式就要遜色許多。江浙滬之間的經濟互動到現在已經發展到相互進行投資輻射,消費輻射的階段,是相互競爭與合作中共同發展的“兄弟關係”:不但有總部研發中心在上海的跨國公司去蘇浙設廠,也有很多蘇浙企業主動把總部搬到上海去(比如寧波,溫州的很多大型民企),不但有上海人去西湖去拙政園旅遊,也有很多人江浙人去上海採購首飾,高檔轎車,甚至是房地產。這種雙向輻射迅速使得長三角的經濟在融合中高速發展。反觀北京與周邊的關係更像是一種“主僕關係”:北京人通過各種渠道(無論是按勞分配還是灰色收入)搞到了錢之後,全國各地(尤其是周邊省市)的人開始為北京人種菜,擦鞋,倒賣發票,搬磚頭蓋商品房,造高速公路路等等,但是很少說周邊地區的人有什麼強大的需求可以拉動北京本地的經濟發展,假設河北人天津人非常的富裕,消費實力巨大,同樣有助於拉動北京經濟發展,可事實上周邊這麼多窮鄰居不但幫不上忙,還要搶很多北京下崗職工的飯碗,不免還要帶來一些社會問題,比如治安,這些鑿實讓北京人頭痛。在下大二時曾去過一趟天津,這個新中國位列第三的直轄市建設還遠不如長三角地區的很多地級市,市中心的和平區就像是一個等待拆遷的縣城老區,只有他的塘沽區搞得還行。至於附近的河北,我去過一個滄州下面的一個縣城,感覺像是十多年前的江浙地區的一些縣級市,而滄州天津還都是沿海城市,真不知道像張家口這種周邊內陸的地方會窮成什麼樣子。那是什麼原因造成北京的經濟水平在華北地區鶴立雞群,與周邊地區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呢?曾經看到過一份資料,詳細的數據記不清了,說的是1949年時上海的GDP占中國的四分之一,南京,武漢,重慶,成都,瀋陽,廣州等工業重鎮分別約占中國的1%-2&,北京恰恰是1%,而天津卻高達6%,上海的四分之一,是北京的六倍!要知道當年的北京是和平解放的,上海的其他很多城市還飽受着戰爭之苦。這個數據幫我證實了兩件事情:一是在十九世紀上半葉上海經濟在中國甚至是遠東地區的龍頭地位,二是為什麼中央會將天津列為直轄市,而不是廣州,南京或其他城市。現在我想知道的問題就很簡單了:北京為什麼會在解放後如此大踏步的趕上並超過天津?天津有港口之利,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考慮應該是天津作為華北地區的經濟中心,向上海那樣對周邊地區包括北京河北帶來經濟輻射力才對啊?我“苦思冥想”總結出兩大原因:一是北大清華〉南開天大,二是北京無與倫比的政治優勢。對於第一個原因我想學術對於經濟的影響力在目前的中國還不是那麼大,中關村和CBD還不是同檔次的地區,舉個很簡單的理由:友誼賓館+翠宮飯店+當代商城+雙安〈〈北京飯店+中國大飯店+長城飯店+燕莎+“四大名樓”+硬石餐廳+……我想從這個側面應該足夠反映出到底什麼才更是北京城的支柱了吧。天津不可能有HARDROCK,更不可能有“四大名樓”。與天津相比北京對資源的積累主要不是通過市場經濟的手段,他使用計劃經濟的方式,到了改革開放以後就通過官場經濟,裙帶資本主義的手段積累財富,當然這些財富主要聚集在掌握政治權利的人手裡,普通的北京市民其實還是很窮的。北京在改革開放前是中國最牛的城市,所謂“偉大的首都”,天安門廣場更是全國人民心中的聖地。反而曾經的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人只能偏安一隅,即使是在工業上給國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因為“過於精明”等與社會主義集體利益至上的價值觀格格不入而招人白眼。在國際上更是被香港,台北,新加坡等小弟弟迅速趕超,失去了發展經濟的大好時機。一直以來通過政治上的操縱中國的資源紛紛向北京集中,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以“京”字開頭的鐵路和高速公路(其實從自然條件,發展經濟的角度上講天津更有資格成為華北地區的交通樞紐)。還有亞運會,奧運會,大劇院,五環路等,前面三個我就不說了,類似於玩帝國時的“奇蹟”,是個國家總得有幾個奇蹟,更何況是有着“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新中國呢,花店全國人民的錢也就算了。那麼五環路呢?北京人付不起,市人大一舉手,一百多億就拋給國家買單啦?如果最後終由國庫買單,那豈不是地方人大強姦國庫?反過來看看寧波杭州灣大橋,一百九十個億,國家沒有掏一分錢,我是寧波人,我以後開着車去上海的時候我一定要掏的,我認為那是我們寧波人乃至全體浙江人的驕傲。其實類似工程又豈止五環線!就憑北京市政的低效,北京人的惰性,以及那算不上好的自然環境只靠國家投資修鐵路建“奇蹟”等等是遠遠不夠的。北京人會說至少北京的那麼多高檔住宅小區,高檔商場餐廳總不是國家直接投錢的呀。是啊,但是是什麼讓那麼多北京人有錢去買高檔住宅,吃高級餐廳呢?他們的錢都是辛辛苦苦自己賺來的嗎,他們都是中關村的精英嗎?我不否認很多北京高收入者是合法致富,但是為什麼不遠處的港口城市天津怎麼就沒有那麼多高檔商場,高檔餐廳,高檔社區呢?其實很簡單,我記得大貪官和紳說過一句話很經典:縣上的是小貪,巡撫是中貪,朝廷里的才是大貪。道理也很簡單,如果下面的不孝敬上面的,他的美差還能繼續嗎?除此之外,大量的國家機構,事業單位,壟斷型國有企業(如石化,電信,影視出版還有鼎鼎有名的金融街),外國駐中國機構也成就了北京人的高收入群體,而這些無不是沾首都的光--不然主體在南方的中國電信總部怎麼會在北京?
從本質上講,北京人就和周圍的天津人,河北人,山西人,遼寧人,河南人等北方人都是一樣的,如果不是因為首都,不是因為政治權力導致的不公平,北京就像是天津,廊坊,保定一類檔次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