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听听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协奏曲
送交者: 老中关村 2005年01月19日12:04:50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除了纯美,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这首作品?除了莫扎特,还有谁值得这样毫无保留的赞赏?

这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在1786年写成的最抒情最出色的钢琴协奏曲,其中每一个乐章都是诚挚温馨和热忱感情的抒发。

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第一主题以流畅安谧的叙述开始,乐队的音乐超脱,却自有一种连绵的律动,仿佛春风飘荡其间。第二主题的特点是亲切而热情,咏唱一个田园风情的新主题。

第二乐章柔美安谧,慢板哀婉而非悲戚,它的基本主题以意大利民间舞曲-西西里舞曲的节奏为基础,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旋律具有朗诵调的特点。

第三乐章回旋曲规模相当扩展。这一乐章的音乐充满了各种不同特性的形象和情节的变换有着纯熟圆满的色彩,它的基本主题是欢乐情绪的充分表达。   大凡一个对文艺有兴趣的人,最大的冲动是将作品拿出去面向大众,首先要有极娴熟的手法,其次要有稳固的声誉,然后是一种近乎顽固的自信,等等,有了这些条件的构筑,彻底的自我才能在作品中起到主导作用. 而莫扎特的大部分作品表现了一种大众趣味与作曲家的个性之间的调和。他是最伟大的音响大师。他营造音响的手法是无人能比。他的乐音之美是任何人都能感到的,却非浅薄,而是探之弥深。

-----------------------------------------------------------------------------------------------------------ZT 自classical.net.cn之古典音乐论坛2002年3月文章(HOROWITZ) 如果你想了解莫扎特的一切但又只能通过研究他的一种体裁作品,那么最佳选择就是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单在这一种体裁上,莫扎特就作了27首协奏曲,甚至比其他的作曲家所做的钢琴协奏曲的总和还要多。钢琴协奏曲横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虽然莫扎特只活了短短的35年。他的第一首钢协是在他11岁时创作的而最后一首第27 钢协问世不到一年他就与世长辞了。纵观莫扎特的全部钢琴协奏曲,我们就可以了解莫扎特作曲风格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可以看到整个维也纳古典乐派是如何确立的。莫扎特最初的4首协奏曲是巴罗克时期几首奏鸣曲的改编曲,而到了莫扎特晚期的几首协奏曲,曲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潜在的力量预示着18和19世纪之交乐曲创作的发展方向。(贝多芬就发展了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虽然贝的第一和第二首极力模仿莫扎特,但到了第三首就有很大的发展了,更不说后两首巅峰之作了

莫扎特对钢琴协奏曲的兴趣与整个欧洲对钢琴本身的兴趣是平行发展的。在莫扎特幼年时代,钢琴还只作为一种新发明的乐器,大键琴这个在巴罗克时期最为盛行的乐器仍旧占统治地位。但是,钢琴强大的音响和丰富的表现力逐渐使它的前辈相形见绌。随着人们对这种新生乐器作品需求的增加,一个好的钢琴演奏者谋生很容易(莫扎特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位)。他只需要给懂音乐的听众演奏钢琴协奏曲就行了,尤其在维也纳这座音乐之都,人们对听新的钢琴协奏曲好像永不满足。鉴于此,莫扎特离开了他的故乡萨尔斯堡,来到维也纳定居。在这里,也是他一生的最后10年里。莫扎特创作了他27首协奏曲中的后17首。这17首协奏曲,首首经典,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ZT:演奏莫扎特的钢琴大师们jialin1976[蝉雏] 2004-02-09

莫扎特的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所有的语言形容在这个问题面前都显得那么无力。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理想中的莫扎特,比如笔者心目中理想的莫扎特是德国小提琴家Adolf Busch1945年演奏的第5小提琴协奏曲那样的。很遗憾,还没有哪一位钢琴家的诠释能够令莫扎特一下子从我的脑袋里跳出来,不过还是有不少钢琴大师精彩的演奏能带给我们美的体验和魂的感动。

从李斯特那个时代开始,莫扎特的钢琴独奏作品似乎变成了单纯的钢琴学习教材,甚至连他那些杰出的协奏曲也很少有钢琴家问津。当时整个欧洲都陶醉在肖邦、舒曼、瓦格纳等等浪漫主义大师华丽张扬的音乐当中,古典主义大师中似乎只有贝多芬还维持着一定的人气。李斯特本人和他那些杰出的学生们极少演出过莫扎特的作品。这种情况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一批杰出的德奥学派钢琴大师的崛起才有所改变。巴克豪斯是最早录制莫扎特协奏曲的钢琴家之一,在二、三十年代他曾录制过莫扎特几首晚期协奏曲,不过他的兴趣似乎还是对贝多芬、伯拉姆斯更大一些,莫扎特并不能算是他拿手的作品。

真正在欧洲刮起一阵莫扎特旋风的是一位更具天才大师:埃德文·菲舍尔。他是真正令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成为欧洲舞台上的标准曲目的演奏家,后世演奏莫扎特的演奏家无不是以他的诠释为范本。菲舍尔并不是一位善于录音的演奏家,他的唱片也不如和他齐名的巴克豪斯、施那贝尔、科尔托那样多,但在他为数不多的唱片中,莫扎特的作品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包括第17、20、22、24、25、协奏曲和第10、11钢琴奏鸣曲和一些小品。除了这些录于三、四十年代的录音室录音外,他还有一些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现场录音也保留了他演奏莫扎特作品的神韵。他演奏的莫扎特典雅之中贯穿着人性,风格感和抒情性兼顾,音色清玲透明又不失力度,速度严格而不显呆板,既有学者型演奏家寻规严谨的特点,又有浪漫主义演奏家唯美灵性的特质。唯一令我感到不满足的是,他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时没有他在演奏贝多芬时那种迷人的神秘感,和那种御风而行的随性,显得过于完美而不够迷人,就像网友超级大美女毛毛虫大师一样,令人仰慕却难起邪念。

同时期另一位德奥大师施那贝尔对莫扎特协奏曲的诠释虽不如菲舍尔平衡完美,却更令我痴迷。他在1934年代录制的第27协奏曲是我最钟爱的莫扎特钢琴录音,那种像水汪汪大眼睛的音色、甜言蜜语般的分句、清纯而机智的气质、温柔而任性的个性,使这次录音成为一次可遇不可求的“缘份”。他在三十年代还录制了第19、21、双钢琴协奏曲K365和第八奏鸣曲,但都不如第27协奏曲那般杰出。在四十年代施那贝尔又录制了第二十和二十四协奏曲,但并不很成功。第二十协奏曲演奏的相当沉闷乏味毫无生气;第二十四要好得多但也略显老态。总的来说他的莫扎特是比较浪漫的,速度变化也比较多,情感的起伏相对要剧烈一些但并不太过份,可以是极好的欣赏对象,对于教学也能有所启发但不能也无法模仿。

在二十世纪中期有一位著名的女钢琴家由于对莫扎特杰出的诠释而被人们狂热的崇拜,她就是哈斯姬尔(Clara Haslil)。对于她演奏的莫扎特,当时有很多明显是夸张矫情的描述,比如“天使的声音”(是指一种鸟吗?)、“莫扎特再世”(男扮女装?)、“催人泪下”(琼瑶也能催人泪下,关键看什么人下什么泪)等等,但她演奏的莫扎特的确是极为精致和温暖的,个性不张扬却极富魅力,技术不炫耀却很准确。如果要听她的莫扎特一定要听她在DG的录音,以及由Dante等一些专门制作历史录音的小公司发行的现场录音,而在市场上最常见的她在PHILIPS的录音都不是她的最佳表现,会令人有名不副实的错觉。

另一位名噪一时的女钢琴家莉丽·克劳斯(Lili Kraus)也是以演奏莫扎特的作品闻名。她晚年在CBS公司录制了莫扎特奏鸣曲全集。她的技术特点还属于十九世纪初那种高抬手指、手腕上放一枚硬币不会掉下来的古老方法,音色干硬、颗粒粗大,歌唱性不足。不过她在艺术气质方面非常高贵理性,富于男子气,音乐处理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大键琴家兰多夫斯卡用钢琴演奏的莫扎特奏鸣曲是难得的精品,非常个性化。尽管她是巴洛克和古典键盘音乐的权威,但她演奏的莫扎特并不拘泥于所谓风格,在一些分句的处理上甚至大胆的使用自由速度处理,这连浪漫主义钢琴家也是不敢轻易尝试的。

前苏联女钢琴家尤金娜(Maria Yudina)于1948年演奏的第23协奏曲K488是一次带有传奇色彩的录音,据说斯大林就是听着这张唱片升天的。关于这段持不同政见者和伟大领袖之间的公案大家可以去看肖斯塔科维奇的回忆录《见证》,里面有精彩的描述。这张CD上还有第20协奏曲,当初我只听了第一乐章钢琴一出来的那一句,就觉得此片必卖——如此大胆个性又极富说服力的诠释,恐怕只有在那个畸形的社会里的这样一个单纯的人才能弹得出来。

吉泽金(Walter Gieseking)的莫扎特一度被奉为经典,他在50年代录制了莫扎特钢琴作品全集,什么边边角角小作品都收进去了。这套全集很具学术价值,吉泽金的演奏不动声色也不动感情,非常准确,非常严谨,非常标准,非常不好听。他早年录制的一些莫扎特协奏曲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过人之处,但至少还真诚由衷。比其他的德彪西、拉威尔、伯拉姆斯,他的莫扎特那么有名令人觉得奇怪。

法国钢琴家卡萨德絮演奏的莫扎特协奏曲也非常有名。他晚年在CBS的录音的确是富于灵性、令人舒畅的演奏。但我们从他的音乐中感受不到音符后面的东西,漂亮是真漂亮啊但就是漂亮而已,一眼就能看出来脑子里想的除了好吃的就是韩剧日剧,一道小风景而已。

西班牙钢琴家依图尔比(Jose Iturbi)以演奏李斯特和西班牙作品闻名。但Pearl公司发行的一张他的专辑中收录了一首莫扎特奏鸣曲K332,出人意料的好。看来当时有不少实力派钢琴家不是不能弹好莫扎特,只不过受制于听众的口味和唱片公司的经济利益而已。

进入立体声时代莫扎特的作品一下子成了热门曲目了,好像如果不弹点莫扎特就不配当钢琴家似的。就连天天以痛骂莫扎特为乐的古尔德也录制了一套如抽筋一般的莫扎特奏鸣曲全集(当然,这也可以算是一种更为恶毒的谩骂);也有玩一把票的,比如霍鲁维茨的K488。

在这一时期有三套莫扎特的录音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布伦德尔的协奏曲全集、佩拉西亚的协奏曲全集和巴伦伯依姆的奏鸣曲、协奏曲全集。

布伦德尔是菲舍尔的学生,在他演奏的莫扎特作品中这种师承关系体现的非常明显:在一些细节的“个性化”处理上明显有模仿菲舍尔的痕迹。但是布伦德尔没有菲舍尔那种天才的气质,他的莫扎特准确自然,但没有什么精彩之处,尤其音乐缺少流动性和动力,这是他演奏的古典作品不很吸引人的主要原因。我前几天买到了他2001年新录制的第22、27协奏曲,其中的演奏境界很高但依然凝滞缺少灵气,看来他这辈子在莫扎特方面也就这样了。

佩拉西亚的这套协奏曲全集获奖无数,至今仍然以正价版销售,可见SONY公司对它的自信。我上中学时对这套录音很是着迷了一段时间,当时花了数个晚上从老师家的LP(当时这套录音还没有CD面市)一张张的翻录到磁带上。但是到了上大学以后就越来越不喜欢了,那种如练了葵花宝典般的阴柔之气着实令人难受,半遮半掩半推半就的“小情调”令人精神阳痿。不过单从控制技术上说这套全集还是很完美的,分句、Legato都非常到位,佩拉西亚吧自己想说的说得很清楚。

我始终觉得巴伦伯依姆是他那一辈钢琴家中最具才气的。他之所以没成大器是由于他过于广泛的爱好所至,如果他在四十岁以后专攻钢琴或指挥哪怕是专门泡妞儿做职业情圣,他都可以做到最好。可惜他不再年轻以后仍然多管齐下,结果什么都是挺好而已。他在EMI录制的的莫扎特奏鸣曲、协奏曲全集是非常具有欣赏性的唱片,没什么深度但很有光彩和灵气,温文尔雅气质高贵,也不怎么显得浅薄,挺帅。

古尔达(Friedrich Gulda)的莫扎特协奏曲并没有他的演出服那么有特点,初听起来很吸引人,听久了也就那么回事;柯曾和布里顿合作的第20、27协奏曲录音师好于乐队,乐队好于钢琴,是难得的发烧盘;波格雷里奇1992年录制的莫扎特奏鸣曲K331是蝉雏听过的近年来最令人振奋的莫扎特,虽然处理的有点怪但很有说服力,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听出演奏者的想法。

还有好多莫扎特的钢琴作品录音,像皮尔斯、黑布勒、阿殊肯纳齐、维森伯格、克莱恩等等的各种全集都各具特色,笔者不觉的好也不觉的差,没什么感觉,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感谢墩子提供的MP3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协奏曲(K488) 莫扎特Piano Concerto No. 23 in A Major Kv488 by Mozart

第一乐章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枕着你的名字入眠”(2)
2004: 困惑
2003: 对幸福我怎能麻木 9
2003: 对幸福我怎能麻木 10
2002: 遭遇男女同浴
2002: 英儿痛苦回忆:“激流岛事件”和两个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