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聽聽莫扎特的A大調鋼琴協奏曲
送交者: 老中關村 2005年01月19日12:04:50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除了純美,還能用什麼詞來形容這首作品?除了莫扎特,還有誰值得這樣毫無保留的讚賞?

這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在1786年寫成的最抒情最出色的鋼琴協奏曲,其中每一個樂章都是誠摯溫馨和熱忱感情的抒發。

這首樂曲的第一樂章第一主題以流暢安謐的敘述開始,樂隊的音樂超脫,卻自有一種連綿的律動,仿佛春風飄蕩其間。第二主題的特點是親切而熱情,詠唱一個田園風情的新主題。

第二樂章柔美安謐,慢板哀婉而非悲戚,它的基本主題以意大利民間舞曲-西西里舞曲的節奏為基礎,隨後出現的第二主題旋律具有朗誦調的特點。

第三樂章迴旋曲規模相當擴展。這一樂章的音樂充滿了各種不同特性的形象和情節的變換有着純熟圓滿的色彩,它的基本主題是歡樂情緒的充分表達。   大凡一個對文藝有興趣的人,最大的衝動是將作品拿出去面向大眾,首先要有極嫻熟的手法,其次要有穩固的聲譽,然後是一種近乎頑固的自信,等等,有了這些條件的構築,徹底的自我才能在作品中起到主導作用. 而莫扎特的大部分作品表現了一種大眾趣味與作曲家的個性之間的調和。他是最偉大的音響大師。他營造音響的手法是無人能比。他的樂音之美是任何人都能感到的,卻非淺薄,而是探之彌深。

-----------------------------------------------------------------------------------------------------------ZT 自classical.net.cn之古典音樂論壇2002年3月文章(HOROWITZ) 如果你想了解莫扎特的一切但又只能通過研究他的一種體裁作品,那麼最佳選擇就是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單在這一種體裁上,莫扎特就作了27首協奏曲,甚至比其他的作曲家所做的鋼琴協奏曲的總和還要多。鋼琴協奏曲橫跨他的整個創作生涯,雖然莫扎特只活了短短的35年。他的第一首鋼協是在他11歲時創作的而最後一首第27 鋼協問世不到一年他就與世長辭了。縱觀莫扎特的全部鋼琴協奏曲,我們就可以了解莫扎特作曲風格的演變過程同時也可以看到整個維也納古典樂派是如何確立的。莫扎特最初的4首協奏曲是巴羅克時期幾首奏鳴曲的改編曲,而到了莫扎特晚期的幾首協奏曲,曲中蘊含着豐富的情感和潛在的力量預示着18和19世紀之交樂曲創作的發展方向。(貝多芬就發展了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雖然貝的第一和第二首極力模仿莫扎特,但到了第三首就有很大的發展了,更不說後兩首巔峰之作了

莫扎特對鋼琴協奏曲的興趣與整個歐洲對鋼琴本身的興趣是平行發展的。在莫扎特幼年時代,鋼琴還只作為一種新發明的樂器,大鍵琴這個在巴羅克時期最為盛行的樂器仍舊占統治地位。但是,鋼琴強大的音響和豐富的表現力逐漸使它的前輩相形見絀。隨着人們對這種新生樂器作品需求的增加,一個好的鋼琴演奏者謀生很容易(莫扎特就是其中最優秀的一位)。他只需要給懂音樂的聽眾演奏鋼琴協奏曲就行了,尤其在維也納這座音樂之都,人們對聽新的鋼琴協奏曲好像永不滿足。鑑於此,莫扎特離開了他的故鄉薩爾斯堡,來到維也納定居。在這裡,也是他一生的最後10年裡。莫扎特創作了他27首協奏曲中的後17首。這17首協奏曲,首首經典,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  ---------------------------------------------------------------------------ZT:演奏莫扎特的鋼琴大師們jialin1976[蟬雛] 2004-02-09

莫扎特的音樂應該是什麼樣的?所有的語言形容在這個問題面前都顯得那麼無力。也許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自己理想中的莫扎特,比如筆者心目中理想的莫扎特是德國小提琴家Adolf Busch1945年演奏的第5小提琴協奏曲那樣的。很遺憾,還沒有哪一位鋼琴家的詮釋能夠令莫扎特一下子從我的腦袋裡跳出來,不過還是有不少鋼琴大師精彩的演奏能帶給我們美的體驗和魂的感動。

從李斯特那個時代開始,莫扎特的鋼琴獨奏作品似乎變成了單純的鋼琴學習教材,甚至連他那些傑出的協奏曲也很少有鋼琴家問津。當時整個歐洲都陶醉在肖邦、舒曼、瓦格納等等浪漫主義大師華麗張揚的音樂當中,古典主義大師中似乎只有貝多芬還維持着一定的人氣。李斯特本人和他那些傑出的學生們極少演出過莫扎特的作品。這種情況一直到二十世紀初,一批傑出的德奧學派鋼琴大師的崛起才有所改變。巴克豪斯是最早錄製莫扎特協奏曲的鋼琴家之一,在二、三十年代他曾錄製過莫扎特幾首晚期協奏曲,不過他的興趣似乎還是對貝多芬、伯拉姆斯更大一些,莫扎特並不能算是他拿手的作品。

真正在歐洲颳起一陣莫扎特旋風的是一位更具天才大師:埃德文·菲舍爾。他是真正令莫扎特的鋼琴音樂成為歐洲舞台上的標準曲目的演奏家,後世演奏莫扎特的演奏家無不是以他的詮釋為範本。菲舍爾並不是一位善於錄音的演奏家,他的唱片也不如和他齊名的巴克豪斯、施那貝爾、科爾托那樣多,但在他為數不多的唱片中,莫扎特的作品占了相當大的部分,包括第17、20、22、24、25、協奏曲和第10、11鋼琴奏鳴曲和一些小品。除了這些錄於三、四十年代的錄音室錄音外,他還有一些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現場錄音也保留了他演奏莫扎特作品的神韻。他演奏的莫扎特典雅之中貫穿着人性,風格感和抒情性兼顧,音色清玲透明又不失力度,速度嚴格而不顯呆板,既有學者型演奏家尋規嚴謹的特點,又有浪漫主義演奏家唯美靈性的特質。唯一令我感到不滿足的是,他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時沒有他在演奏貝多芬時那種迷人的神秘感,和那種御風而行的隨性,顯得過於完美而不夠迷人,就像網友超級大美女毛毛蟲大師一樣,令人仰慕卻難起邪念。

同時期另一位德奧大師施那貝爾對莫扎特協奏曲的詮釋雖不如菲舍爾平衡完美,卻更令我痴迷。他在1934年代錄製的第27協奏曲是我最鍾愛的莫扎特鋼琴錄音,那種像水汪汪大眼睛的音色、甜言蜜語般的分句、清純而機智的氣質、溫柔而任性的個性,使這次錄音成為一次可遇不可求的“緣份”。他在三十年代還錄製了第19、21、雙鋼琴協奏曲K365和第八奏鳴曲,但都不如第27協奏曲那般傑出。在四十年代施那貝爾又錄製了第二十和二十四協奏曲,但並不很成功。第二十協奏曲演奏的相當沉悶乏味毫無生氣;第二十四要好得多但也略顯老態。總的來說他的莫扎特是比較浪漫的,速度變化也比較多,情感的起伏相對要劇烈一些但並不太過份,可以是極好的欣賞對象,對於教學也能有所啟發但不能也無法模仿。

在二十世紀中期有一位著名的女鋼琴家由於對莫扎特傑出的詮釋而被人們狂熱的崇拜,她就是哈斯姬爾(Clara Haslil)。對於她演奏的莫扎特,當時有很多明顯是誇張矯情的描述,比如“天使的聲音”(是指一種鳥嗎?)、“莫扎特再世”(男扮女裝?)、“催人淚下”(瓊瑤也能催人淚下,關鍵看什麼人下什麼淚)等等,但她演奏的莫扎特的確是極為精緻和溫暖的,個性不張揚卻極富魅力,技術不炫耀卻很準確。如果要聽她的莫扎特一定要聽她在DG的錄音,以及由Dante等一些專門製作歷史錄音的小公司發行的現場錄音,而在市場上最常見的她在PHILIPS的錄音都不是她的最佳表現,會令人有名不副實的錯覺。

另一位名噪一時的女鋼琴家莉麗·克勞斯(Lili Kraus)也是以演奏莫扎特的作品聞名。她晚年在CBS公司錄製了莫扎特奏鳴曲全集。她的技術特點還屬於十九世紀初那種高抬手指、手腕上放一枚硬幣不會掉下來的古老方法,音色干硬、顆粒粗大,歌唱性不足。不過她在藝術氣質方面非常高貴理性,富於男子氣,音樂處理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大鍵琴家蘭多夫斯卡用鋼琴演奏的莫扎特奏鳴曲是難得的精品,非常個性化。儘管她是巴洛克和古典鍵盤音樂的權威,但她演奏的莫扎特並不拘泥於所謂風格,在一些分句的處理上甚至大膽的使用自由速度處理,這連浪漫主義鋼琴家也是不敢輕易嘗試的。

前蘇聯女鋼琴家尤金娜(Maria Yudina)於1948年演奏的第23協奏曲K488是一次帶有傳奇色彩的錄音,據說斯大林就是聽着這張唱片升天的。關於這段持不同政見者和偉大領袖之間的公案大家可以去看肖斯塔科維奇的回憶錄《見證》,裡面有精彩的描述。這張CD上還有第20協奏曲,當初我只聽了第一樂章鋼琴一出來的那一句,就覺得此片必賣——如此大膽個性又極富說服力的詮釋,恐怕只有在那個畸形的社會裡的這樣一個單純的人才能彈得出來。

吉澤金(Walter Gieseking)的莫扎特一度被奉為經典,他在50年代錄製了莫扎特鋼琴作品全集,什麼邊邊角角小作品都收進去了。這套全集很具學術價值,吉澤金的演奏不動聲色也不動感情,非常準確,非常嚴謹,非常標準,非常不好聽。他早年錄製的一些莫扎特協奏曲也沒有表現出太多的過人之處,但至少還真誠由衷。比其他的德彪西、拉威爾、伯拉姆斯,他的莫扎特那麼有名令人覺得奇怪。

法國鋼琴家卡薩德絮演奏的莫扎特協奏曲也非常有名。他晚年在CBS的錄音的確是富於靈性、令人舒暢的演奏。但我們從他的音樂中感受不到音符後面的東西,漂亮是真漂亮啊但就是漂亮而已,一眼就能看出來腦子裡想的除了好吃的就是韓劇日劇,一道小風景而已。

西班牙鋼琴家依圖爾比(Jose Iturbi)以演奏李斯特和西班牙作品聞名。但Pearl公司發行的一張他的專輯中收錄了一首莫扎特奏鳴曲K332,出人意料的好。看來當時有不少實力派鋼琴家不是不能彈好莫扎特,只不過受制於聽眾的口味和唱片公司的經濟利益而已。

進入立體聲時代莫扎特的作品一下子成了熱門曲目了,好像如果不彈點莫扎特就不配當鋼琴家似的。就連天天以痛罵莫扎特為樂的古爾德也錄製了一套如抽筋一般的莫扎特奏鳴曲全集(當然,這也可以算是一種更為惡毒的謾罵);也有玩一把票的,比如霍魯維茨的K488。

在這一時期有三套莫扎特的錄音文獻是非常重要的:布倫德爾的協奏曲全集、佩拉西亞的協奏曲全集和巴倫伯依姆的奏鳴曲、協奏曲全集。

布倫德爾是菲舍爾的學生,在他演奏的莫扎特作品中這種師承關係體現的非常明顯:在一些細節的“個性化”處理上明顯有模仿菲舍爾的痕跡。但是布倫德爾沒有菲舍爾那種天才的氣質,他的莫扎特準確自然,但沒有什麼精彩之處,尤其音樂缺少流動性和動力,這是他演奏的古典作品不很吸引人的主要原因。我前幾天買到了他2001年新錄製的第22、27協奏曲,其中的演奏境界很高但依然凝滯缺少靈氣,看來他這輩子在莫扎特方面也就這樣了。

佩拉西亞的這套協奏曲全集獲獎無數,至今仍然以正價版銷售,可見SONY公司對它的自信。我上中學時對這套錄音很是着迷了一段時間,當時花了數個晚上從老師家的LP(當時這套錄音還沒有CD面市)一張張的翻錄到磁帶上。但是到了上大學以後就越來越不喜歡了,那種如練了葵花寶典般的陰柔之氣着實令人難受,半遮半掩半推半就的“小情調”令人精神陽痿。不過單從控制技術上說這套全集還是很完美的,分句、Legato都非常到位,佩拉西亞吧自己想說的說得很清楚。

我始終覺得巴倫伯依姆是他那一輩鋼琴家中最具才氣的。他之所以沒成大器是由於他過於廣泛的愛好所至,如果他在四十歲以後專攻鋼琴或指揮哪怕是專門泡妞兒做職業情聖,他都可以做到最好。可惜他不再年輕以後仍然多管齊下,結果什麼都是挺好而已。他在EMI錄製的的莫扎特奏鳴曲、協奏曲全集是非常具有欣賞性的唱片,沒什麼深度但很有光彩和靈氣,溫文爾雅氣質高貴,也不怎麼顯得淺薄,挺帥。

古爾達(Friedrich Gulda)的莫扎特協奏曲並沒有他的演出服那麼有特點,初聽起來很吸引人,聽久了也就那麼回事;柯曾和布里頓合作的第20、27協奏曲錄音師好於樂隊,樂隊好於鋼琴,是難得的發燒盤;波格雷里奇1992年錄製的莫扎特奏鳴曲K331是蟬雛聽過的近年來最令人振奮的莫扎特,雖然處理的有點怪但很有說服力,從中我們可以清楚的聽出演奏者的想法。

還有好多莫扎特的鋼琴作品錄音,像皮爾斯、黑布勒、阿殊肯納齊、維森伯格、克萊恩等等的各種全集都各具特色,筆者不覺的好也不覺的差,沒什麼感覺,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  感謝墩子提供的MP3莫扎特的A大調鋼琴協奏曲(K488) 莫扎特Piano Concerto No. 23 in A Major Kv488 by Mozart

第一樂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枕着你的名字入眠”(2)
2004: 困惑
2003: 對幸福我怎能麻木 9
2003: 對幸福我怎能麻木 10
2002: 遭遇男女同浴
2002: 英兒痛苦回憶:“激流島事件”和兩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