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冀鲁豫抗日英雄谱披露日军残忍杀戮细节
革命后代编写32万字《抗日英雄谱》 披露日军残忍杀戮细节
张炎良 · 2015-08-19 · 来源:中国青年网
《八路军冀鲁豫抗日英雄谱》由曾在冀鲁豫根据地参加过抗战的老一辈革命家及英烈的后代共同提议编写。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炎良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8日电(记者 张炎良)日前,在八路军研究会冀鲁豫分会召开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会上,《八路军冀鲁豫抗日英雄谱》与读者见面。该书由当年在这片土地上参加抗战的革命英烈后代编写,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书中真实完整地补充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冀鲁豫边区实行“三光政策”及残害我同胞的新证据。
该书主编李春光介绍:“这本《八路军冀鲁豫抗日英雄谱》以抗日战争时期谱主的赫赫战功和感人事迹为主。为反映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谱主中既有共产党员,又有国民党员,也有民主人士;既有八路军将领,也有地方上的党政领导干部;既有汉族同胞,也有回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兄弟;既有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有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既有后来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也有解甲归田的普通农民;既有身经百战、多次大难不死的老英雄,也有在浴血奋战中英年早逝的革命烈士。”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日子,从今年四月初开始,我们联系了身边所有父辈曾在冀鲁豫根据地参加过抗战的革命后代,从有编写提议到七月底最终书稿成形,只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开国上将杨得志之子杨建华说。
杨得志曾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也是开创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军事领导人。
杨建华认为,日军全面侵华战争暴发时,中国抗战主战场在正面战场,而进入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后,主战场逐渐转移到以华北为重点的广大敌占区和游击区,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坚持顽强抗战的结果。特别是冀鲁豫边区,到抗战胜利时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过去出过不少关于冀鲁豫边区革命斗争的史料书籍,但以集中反映前辈们创建、发展、巩固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鲜活故事为主的书不多。所以,这本书的价值,除了宣扬抗战精神,向社会提供正能量,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进一步丰富了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边区革命斗争史料。”
“书中真实完整地补充了当时日本人实行‘三光政策’、残害中国百姓的新证据,比如日本鬼子除了机枪扫射、活埋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外,还把人抛到水井里,一直把井填满,然后在上面压上石碾子,把一村人都闷死在里头。另外还讲到对婴儿、孩子,日本鬼子扯着两个小腿,像‘撕小鸡’似的一劈两半……这么残忍的手段,很多史书里还没有见到过。”杨建华说。
他补充道:“另外,现有对抗日战争的史料研究中,有战略进攻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的历史划分,但是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甚至在战略相持阶段多次出现过反复。这本书里有大量的故事作为论据,从史料上论证日本人什么时候在占领区处于强势,频繁大规模扫荡;什么时候逐渐转入了跟我们的对峙;什么时候开始处于弱势,多是守县城、守据点,不敢轻易扫荡。像这样详细具体地描述全国抗日战场中的一个地区的战争阶段划分,以往并不多见,因此它具有新的史料价值。”
据悉,全书共分传记部分、回忆录部分、冀鲁豫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简介部分和著名烈士部分,共收录曾在晋察冀32位老前辈的传记,收录重要领导人111位,著名烈士161人,共约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