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忘年之交-------回忆一位老友
送交者: 老秃笔 2005年03月06日11:46:19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老秃笔还是小毛笔的时候,那时是上世纪70年代中。毛爷还在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闹得全国人民不得安生,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一天,家里来了一位戴黑框眼镜的高个子先生,有50多岁的样子。 他面容可亲,文质彬彬,言谈间出口成章。跟我父母谈的很是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劲头。我在旁边眼看着他们三人喝了二暖壶的热水。当他走后,我才知道他是一位文学戏剧研究员。以后,我管他叫张大爷, 因为他比我父亲年长一些。

张先生早年是北平某大学的学生。40年代去了延安。也是那个时候入的党。在延安时作点文艺方面的事。解放后,进入一个大研究所作研究员。他在建国前后结的婚。可是他的妻子在五十年代中期就得了妇科病,不能再有夫妻生活。 所以,张先生几乎是有婚姻之名,而无其实。以后,无数回的政治运动更把两人的关系推到了冰点一下。到了60年代,他们早已分居了。 可是,那时中国的物质条件太差了,他们不得不在两间小屋中继续生活。而那位女人也坚决不办离婚手续,摆明了要跟张先生干到底,拖到死。那年月,人们的心灵都被扭曲了。 不但政治上的险恶叫人们如履薄冰,生活上的艰难也使人们出奇地不讲情理。明知二人早已势如水火,不想的是如何减少双方的痛苦,反而是最大可能地让对方痛苦。中国人的这份人心啊,到现在还是不理解。这得要多大的仇恨才能要在日常生活中同归于尽啊。

张先生家里得不到应有的家庭生活。四处吃饭,找地方睡。能不回家就不回去。58年反右浪潮后,他认识了一位被打成右派的女人。那女人其实只是一个爽快的人。 说了几句话,就被打成右派,丢了工作,党籍。苦闷地在家里过日子。张先生的性格是个爽朗的为人。出口就带笑,笑起来也是痛快淋漓。他好言安慰这落难的女人。 巧的是,两人的专业也是同样。一来二去,两人就来了电。其实,落难中的人,最是情感脆弱, 容易被人感动,也容易感动人。我在这里要特别说明,张先生不是一个风花雪月的人。他既不是趁人之危,也不是风流成性。 同在患难中的男女,产生同情,相怜是正常不过的。张先生秘密地同那女人约会几年,最后,居然使那女人怀了孕,产下了一个小女儿。 幸亏,那时那个女人是己婚的。也有了3个小孩。那时也没有DNA检查这回事。那女人就瞒过了丈夫,一个木纳的同行, 比她大十几岁的研究员。

说也奇怪,这非婚生的女儿,倒有几分像婚生的结晶,跟其他三个孩子长得还蛮像。大概,那被戴了绿帽的先生到死也不知道这个女儿不是他的杰作。这件事和他同那女人的来往,被严严实实地掩盖了多年。不但那女人的先生不知道,张先生的原配也不知道。 这也是我始终不能理解张先生原配对他仇恨的原因。要是她知道这件事,那也好理解。报复之心,谁都有之。可她到死也切实不知道。 所以,张先生同原配的恩仇我到底也没搞清楚。

转眼间,到了77-78年,张先生决定同原配离婚。那时候,离婚首先要打报告。这事,张先生的单位,倒是痛快地批了。 这时他的原配因癌症的关系,也接近生命的终点。半年后,张先生离婚成功。

可你以为离婚就完了吗? 张先生的麻烦,不仅一方面是家里的烦恼, 还有单位的麻烦。他立即申请再结婚。这回,单位可不批了。这也是张先生的失策之处。他应当等它个一年半载的。单位知道这位女人,她的先生就在单位大楼内工作。所以,单位的几个头头们,要办张先生妨害家庭罪,作风不正罪。人家是有家室的人,你如何破坏人家的家庭, 将人妻女据为己有? 那个年代,共产党的官员们就是法官。所以,党委一讨论, 就定了个作风不正的罪名,处分张先生。 张先生被行政降级,留党察看一年。78年130元的工资还是可以的吧?被降了30元。也算是损失糁重的。可张先生在一年后,坚决要同那女人结婚。他言切意真地说,我的年月不多了。你就是把我开除了,我也要同我爱人结婚。我快60了,我这生别无他求。那女人也写了一份说明附带了孩子们的支持信。 这下,党委没法再说什末了。人家当事人的态度是严肃的,连孩子们都支持。你不能再说人家是资产阶级思想了吧? 无奈,党委不管了。两位有情人终于在1980年结为连理。

婚前,4个孩子都知道自己的爸妈不合。 也都知道,张先生和妈的感情。张先生在婚前的十几年中,视这些孩子为己出。每月的工资全都花在孩子们身上。婚后,得到名分,更得到孩子们的爱戴。由于张先生的涵养,孩子们全都乐意跟他交流。对那生父反而生疏了。老大对我说,他(生父)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由孩子们的态度上,你可以看到张先生的品格。

张先生打75年开始到我家来走动。坐下后,就同我父母聊文学,喜剧,音乐。我那时正是求知若渴的年纪,就愿意坐在一边听大人们的对话。78年后,北京印了一批内部发行的世界名著,张先生买了10部送给我父母。当时,这也算是不小的礼物了。知识分子间,当时是不兴送礼的。张先生的礼物,我们家很看重。这是友情的体现。后来,张先生把我家当成一个据点,常常同他的爱人相会。这时,我们就知趣地走开,上街买菜去了。 有回,我下学回家, 走到胡同口,见我爸在那里站着,问他在干什模。我爸眨眨眼说,张大爷和张阿姨在家里说事呢。得,我也和我爸一起在外边站着啦。

难得的是,张先生对我和我姐这种十来岁的中学生也是认真讲话。有一首“波莱罗(Bolero)“ 舞曲,是张先生向我们介绍的。这首舞曲是音乐界学配器的经典之作。全曲只有一个简单的旋律。可是作曲者巧妙地利用不同乐器的组合,重复这句旋律,一回回地加入新乐器,加重效果,烘托了气氛。听完这首曲子,你真的佩服作者的灵巧构思,运用乐器的自如。打个比方,魔术师一晚上玩20个花样不算新鲜。一晚上玩一个花样儿不叫人烦才是真本事。 张先生向我们解释这首乐曲的作者,文化背景,欣赏的角度,等等。这为我们那时的音乐欣赏力很有帮助。

张先生讲话有个特点。他总是自问自答。虽然看着你问,他不等你回答,就说开他的答案了。基本上,你就听他一人在那儿唠叨。可是,你又不觉得他讲的枯燥,仿佛你也是他的对手似的。对于我们那个岁数的半大孩子来说,这种对话是很有乐趣的。

上了东黄城根的牛大后,只在周末回家。同张先生的见面机会少了。80年他结婚后,沉溺于自己的新家庭生活,来的也少了。后来,他和他的太太只是带已成年的孩子在春节,新年来过2回。最后见到他和他的家庭,是84年夏天。他因为有了渴望已久的家庭,而神采奕奕。倍加风趣,健谈。彼时,他正忙着大儿子(继子)的婚事。

几年后,我在北美的大湖区就学。一日,面对鹅毛大雪,突发奇想,冒雪开车去买了几块奶咯(cheese),全是当地的名牌。我突然想起张先生听说我要来北美就学,曾说起他喜欢奶硌的事来。 想找人把它带回去,孝敬一下张先生。后来,有人要回国,我提起这事,他表示为难,东西太多不好带了。于是,这事就搁下了。 谁想,半年以后,我母亲来信,说张先生过世了。她很难过。张先生应邀去河南讲学。晚上一人住在招待所里。半夜突发心脏病,无人知道。

这对我是一个震惊. 噩耗。

我对张先生很尊敬。他的学识,为人,我是很欣赏的。他有知识分子的文雅,豁达,博学,也有一般人的敏感和爱好。他最大的特点,就我所能理解的,是他的坦直。在那个年代里,当人人搞政治时,他公然“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他知道政治的黑暗险恶,决不多说一句。 这使得他在那个年代里,得以全身而退。 虽然检讨写了不少,可是真正的东西一点没露。他的单位有几个人总想找他的茬整他,居然没有一个借口。要不是在结婚的问题上,搞了他一把的话,他们还真无处下嘴。

我很幸运,不但父母极为兹祥,还有几位如张先生这样的忘年之交。他们的谈吐学识,对我后来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只是可惜了张先生的早逝。他再也品尝不到北美的奶硌了。这也成了我回忆中的一个憾事。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假领主义”和上海文化的本性
2003: 在美国看电影
2002: 我们为什么被屠杀
2002: 音乐、作爱、压力与进化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