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关于上海电影节的消息。中国的演员赵薇得了奖,竟然遭到观众的嘘声。再看看网上,谩骂的词语不绝于目,很多人说她的演技没那么好。最终还需要评委出来解释,赵薇是受了外国评委的认可,法国评委都说好了,真的应该是很好啊。估计这也不足以平众怒。章子仪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的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美国的导演总是说你做得很棒,而中国导演从来不夸奖演员。
再看看平常百姓家。一个朋友的孩子到英国来,数学以99分考了第一名。学校老师非常高兴,将好消息报告家长。家长听了第一个问题是:那一分是怎么丢的?前年的英国青少年音乐比赛,一个中国小姑娘拿了名次,电视台记者采访家长。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孩子的成功在于刻苦练习,我们每天要陪着她练多少多少个小时。直到记者几次追问,你孩子得了奖,你们是否高兴,家长才勉强地说,是。
在这几个例子里,公众和家长都是"家长”。从外人的角度,仿佛中国家长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可是只有中国人心里明白,这些家长们心里高兴,不过没有说出来罢了。看看国际电影节前中国媒体翘首企盼的文字,看看考试前中国家长站在考场外的焦急等候的照片,怎么能说孩子取得了成绩以后他们会不自豪呢。另外,成功孩子的家长自豪不自豪还可以从失败孩子的家长那里得到印证。没有拿到奖的演员得到的是寂静,没有考好的孩子得到的是叹息。没听老话说吗?打是疼,骂是爱,最爱就是用脚踹;爱之深,责之切...。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国门,看到了别人的家长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自我发展,不以成败论英雄。看看国外媒体上对艺人的吹捧,仿佛他们的演员就是天下第一;看看颁奖仪式上,无论是谁,获奖者总能得到热烈掌声。估计很多人心里也会不服气,但是对于取得了成绩的人,总能给与热情的祝贺。
我们可以说这是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不同。可是在东西交流越来越多的今天,中国孩子面对的是世界各国的孩子和家长,没有孩子不希望得到家长衷心的祝福。
赵薇得了奖,却遭到嘘声,这就如同孩子得到了表扬,家长不满意,非要跟人家说,我其实喜欢的不是她,我们这儿还有更好的。这种做法在日益开放的环境里将会行不通,面对外界的表扬,孩子越来越意识到并不是自己不行。
在很多中国人眼里,自己的演员没有外国演员的风度,自己的孩子没有外国孩子那么冲。但是,这些外国演员和孩子的魅力中,很大的一部分是来自于他们的自信,而这自信的来源中很大的一部分是来自周围人包括家长们长年的积极鼓励。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谦虚。但相信有朝一日,中国孩子会转过身来对自己的家长说一句:求求你,表扬我,请不要再替我谦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