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商人:富而不贵 |
送交者: 贾舟子 2018年05月27日11:55:07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谈传统商人:富而不贵 问:为什么传统中一直瞧不起商人? 易中天:由于从秦始皇开始到清朝,一直是中央集权,但未必是专制主义,并不是中国历代王朝都是专制主义,应该说开始的时候是集权不专制,但是慢慢的从集权走向专制,从专制走向独裁,到了康熙、雍正的时候完全就是独裁了,不仅是专制而且是独裁了。这样的制度,是不允许民间资本超过政府的经济力量的,政府非常担心。 民间资本一旦超过了政府的力量,它就会颠覆政权,因此大量地制造不当舆论,比方说无商不奸、为富不仁。这样的词汇深入人心,以致于很多人一提起商业、商人、商品就认为是贬义词,甚至可以把商业、商品、商人作为一个贬义的前提来问你问题,比方说你对学术商品化怎么看?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隐含了贬义在里面,一旦商品化就是无耻的、下流的、没有底线的、不道德的,等等,这是误导。 问: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中,商人虽然有钱,很难得到真正的尊敬? 易中天:商人是富而不贵,商人还要想成为“贵人”。汉代规定商人再有钱,不能穿丝绸,不能坐什么车。商人觉得赚了那么多钱都白赚了,所以汉代有个规定是可以买官的,从汉武帝时就开始卖官了,政府的钱不够用了。商人就可以改换身份,像胡雪岩,就是为了换一个黄马褂。 问:所以他也因此受到诟病。 易中天:这个事情,我认为要给予历史的同情。当时,作为商人,第一要安全,第二是生存,第三是发展,都需要有官方背景,就捐官。平时胡雪岩也不穿官服,但是碰到一些官员欺负他,他的官服就起作用了。如果捐得个四品道台,县太爷就不敢欺负他,还得给他行礼。他获赏黄马褂,黄马褂是很管用的。 问:同时,胡雪岩也做大量慈善,与获取黄马褂会有关联吗? 易中天:不能说胡雪岩做慈善是为了黄马褂。他的黄马褂不是靠做慈善换来的,是给朝廷效力换来的,比如给左宗棠借军费,说是报效朝廷。 问:为了安全,和政治连接在一起,这是中国历朝历代商人的宿命? 易中天:宿命。 问:现在,从大众来看,大众喜欢追捧企业家;从企业家的言行看,他们是否真的改变了历朝历代的自卑? 易中天:我说中国的企业家不容易,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不容易。虽然他钱赚得很多,但是在人格和精神上好像总是低人一等,也由此造成部分企业家和富二代心理变态,暴发户到处摆阔,不懂得“朴素的牛B,低调的奢华”。民间称之为“大金牙文化”,敲掉真牙,装上满嘴金牙,戴一块金表。因为他除了钱以外没有别的,社会没有给那些确实靠自己的诚信、智慧、努力致富的人足够的尊重,总认为你的钱来路不明,当然我们也必须肯定有些人的钱就是来路不明,官商勾结,这也是事实。 但是也有企业家确确实实在扎扎实实地做事,他有钱不一定做了腐败的事情,他是有智慧的。比如一台机器坏了,谁都修不好,请来了一个美国的技师,美国技师拿着榔头敲一下,机器好了。说收费多少?一万。这一榔头就是一万呀?他说,这一榔头1美元,知道这一榔头敲在哪儿了就是9999美元。很多企业家能快速致富,他就知道钱应该投在哪儿,真的靠这种智慧致富也是合法收入,我们也要尊重,不能因为人家钱来的快就不尊重人家,这没有道理。 另外,我觉得我们的企业家应该很坦然,如果你钱挣得很干净,为什么不能挺直腰杆,堂堂正正宣布你的光荣?为什么就为富不仁?不能为富有仁吗?为什么说安贫乐道,不能安富乐道吗? 谈中国慈善基因:慈善观是儒家的“仁” 问:在美国,基督教新教是美国大商人积极做慈善的源动力。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基因”来自在哪些方面?儒家还是佛教? 易中天:传统社会,慈善观还是要归到儒家。仁义礼智信,第一条就是仁,仁者爱人,仁就是爱,孔子、孟子都说得很清楚。仁里有一条最可贵的,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也就是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的仁学结构,核心是爱,爱是基于什么呢?基于亲情,叫亲亲之爱,亲亲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孔子认为亲亲是爱父母、爱子女,这是不需要教育的,是人的天性,天然会爱。 但是这也只能做到爱父母、爱子女。所以亲亲又涉及两条:一条是对等相爱,一条是顺序延伸。对等相爱就是子女爱父母,这叫孝,父母也要爱子女,叫慈,一定是双向的。顺序延伸,从孝来讲,爱父母,还有爱父母的父母……往上延伸,一直到祖宗;爱子女,还要爱子女的子女……一直到子孙万代。横向是悌,悌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亲兄弟姐妹要爱,堂兄弟姐妹要爱,表兄弟姐妹要爱……等同于兄弟姐妹的国人要爱。中国人做慈善的根基在这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是“泛爱”。跟西方的博爱不是一个概念。博爱的前提是大家都是上帝创造的,大家都是上帝的罪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不是。 谈企业家做慈善:是权利,不是义务 问:民营企业历经30年发展,财富巨子越来越多,他们开始广泛捐款做公益慈善,但往往被大众认为是为了博取声名、美誉度,也就是其做慈善的动机时时被质疑。你的看法是? 易中天:我的回答很简单,四个字:不问动机。我一贯反对问动机。中国文化中有一个很不好的传统,就是先问动机。为什么不要问动机呢?第一,动机是无法证明的,永远无法证明,你不能一口咬定他做慈善是为了什么。第二,查明动机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结果。如果一定要问动机的话,历史上很多事情都经不起问。 追问动机有什么意义呢?参加革命就是因为吃不饱饭,参加红军的人有多少知道共产主义、读过马克思?到餐馆吃饭,为什么不问厨师是为了弘扬饮食文化还是为了挣钱?兼而有之,不可以吗?我就不明白,到今天为止,中国人怎么那么爱问动机。 不要讨论慈善家是出于什么目的做慈善。关于我们的慈善事业,现在要讨论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是怎么做。怎么做比为什么做重要得多。因为结果是需要资助或帮助的人得到了资助和帮助。我们与其纠缠动机问题、道德问题,不如讨论方法问题,怎样把中国的慈善事业做得更好。 问:关于怎样把慈善事业做得更好,你有哪些建议? 易中天:我希望贵刊利用你们的影响力来引导舆论方向,比如怎样建立更好的慈善组织,怎么保证善款到位,怎样保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实实在在得到帮助,我们还要研究哪些领域还需要人去帮助。我就很想你们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因为现在很多人想做慈善,但是他把钱给谁?是吧。我觉得你们这个有影响力的刊物可以来做这个事,这本来是政府该干的事,你们可以做,告诉我们哪些哪些还需要善款,有哪些方式可以把善款送到位,他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务实的。慈善家不可能亲力亲为,做不到,除非是从企业退下来的,很多人只是出钱而已,研究这些,比讨论动机重要多了。动机是个伪问题。 问:除了质问动机,还有一个问题。每有大灾难,社会都会有一股让企业家捐款的强烈声音,面对这种软性的“逼迫”,企业家大多“从了”,您能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解析一下原因吗? 易中天:这是没有道理的。我一再说慈善是权利,不是义务,有权行使,也有权放弃。我很担心在现在舆论环境下,把慈善从权利变成了义务,这就糟糕了。权利的特点是什么?可以行使,可以放弃,每个人都有慈善的权利,你捐款叫行使权利,不捐款叫放弃权利,都是合法的,都是正当的,不能够逼捐。 任何以道德名义进行的逼捐都是不道德的。不要说什么“死了以后还留下一大堆钱是可耻的”,这个话是混帐话,只要这个钱是他的合法收入,他爱怎么着就怎么着。 慈善不是一个人必须做的事,是他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事,既然是他可以做又可以不做的事,那么怎么做那是他自己的事。因此他怎么做慈善也不关你的事儿。 他们的质疑为什么要听呢?可以不听啊,他们有权利说,你有权利不听,我们又不能说不准人家说话,言论自由嘛,不能违背。 问:问题是“逼迫”的声音太强烈,尤其借助网络,让许多人遭受困扰。 易中天:我要强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什么。作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就是把企业做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国家上缴更多税收,只要做到这两条,作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就已经尽完了,他不再承担别的社会责任。 做慈善是公民自己的事情,企业家没有做慈善的义务。谁规定企业家有做慈善的义务?不管是法律要求还是道德要求,依据是什么?请他们讲清楚。慈善一定是公民个人的事情,不能用企业的钱来做慈善,不要跟企业绑定。 问:所以“在商言商”是对的? 易中天:是对的。 问:但是民间是一边倒的反对。 易中天:中国缺少法治观念,从来搞不清楚权利和义务。道德绑架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对我们这个民族产生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问:所以企业家移民海外,除了有官导致的不安全感外,恐怕也有对变相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担忧,因此影响做慈善的积极性。 易中天:这相当于以道德名义进行强奸。任何公民的个人收入,只要是合法收入,而且依法纳税,如何支配是个人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任何人无权干涉,社会和媒体舆论可以提出建议,但是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这是基本人权。不能强加,哪怕是多数的也不行,不能变成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问:现在以网络为平台,确实有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易中天:这是不可以的,这不是民主,是民粹。 一个人的钱怎么花,虽然是个人的自由,但是有品位的高低。我们希望和建议先富起来的人把钱用得有品位些,仅此而已,不能强迫。希望不要摆阔,要把你的钱用到最该用的地方去,把钱用得合理,用得有节制。节制是最难的,也是最高的境界。其实说来说去就是节制,欲望谁都有。有节制的、合理的、科学的使用它,将赢得公众由衷的尊敬,当你们赢得公众由衷的尊敬的时候,将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快乐和幸福的。 把个人的钱拿去做慈善是一种高品位的选择,我建议他们做高品位的人。但是他一定要做低级趣味的人,也是他的权利。当然,我们可以看不起他,我们有权看不起他,但不能逼迫他做一个高品位的人。 问:除了灾难、疾病和教育,您认为中国的哪些领域急需透过公益慈善寻求突破? 易中天:企业家的钱可以有多种用途,在我看来,一个企业家或企业收益的最好用途不是慈善,是扩大生产力,最好把企业做得更大些,解决更多就业问题。 做公益,但是去做哪一块,也有学问,可以用来救急灾民,也可以用来资助文化艺术事业。 我想提醒的是,愿意做慈善的企业家,扶贫不仅要扶物质贫困,还要扶精神贫困,现在很多地方不仅仅是物质贫困,精神也贫困,甚至我们现在精神比物质还贫困,精神的贫困已经不只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包括很多先富起来的人也是精神贫困。精神的贫困也是需要扶持的,也是需要善款的。这是我关于慈善的观点。 我们的终极目标还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重要的事情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我个人倒是希望慈善家拿出钱来用于提高国民素质这个事业,把钱花在这儿。 来源:《中国慈善家》 作者:宋厚亮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7: | 经过我的精心计算,要在退休后保有小康 | |
2017: | 我作证,昆明的空气不是甜的 | |
2016: | 老Q来看啥叫乱世DNA,“残的”在上海高 | |
2016: | 一杯水的冷漠 | |
2015: | 刚才看到梦男说跟那个女的聊天到1点, | |
2015: | 乌老乡,给你看点家乡美食。。。吃好 | |
2014: | 雪山下的绛珠草:自制焖猪手 | |
2014: | 捞 white bass 回来后胡言乱语几句 | |
2013: | 向K19推荐唯一北美遍地又健康又有风味 | |
2013: | 惨那。当年风流涕淌的英俊王子豪侠剑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