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群对现时与未来的看法都不同。
送交者: 果子狸 2022年01月02日08:10:09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1500年代,欧洲人都认为他们所处的世界非常恶劣,只有不断祈祷和捐赠才能获救,死后到耶稣的天国里去生活,因此希望不存在于这个世界而只存在于死后的天国。

过了几十年后,由于活字印刷的普及,以及初等教育的普及,识字的人多了,能读懂圣经的人也多了,于是就在知识精英群体里产生了一批反叛者,他们揭露了教会以天国为名做赎罪券的买卖,并且自立一个改革教会,客观上打击了人们对天国的希望,而着手研究如何在地上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18世纪后,天主教区域的教会也出现了衰落。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使人们意识到与其寄希望于渺茫的天国,不如把国家的未来当作理想。普世的国家代替了普世的天堂,当然自由平等博爱这种源于基督教理的价值观还是被保留下来。有一点不变,就是有一个未来好于现状的共识。

到了19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结果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在法律上平等的公民之间存在这巨大的经济差异。由于那时的工业需要大量人力,因此在社会上产生了一支数量可观的工人阶级队伍。对于社会底层人群来说,希望不再是笼统的未来国家,而是工人阶级的前途。国家理想被转化成阶级理想,而要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就要参与到阶级斗争中去。意识形态取代了基督教理。

但是20世纪末页,由于自动化,信息化在经济活动中的发展,欧洲的工人阶级队伍开始不断被蚕食,罢工与劳资纠纷不再成为为底层人群改善生活条件的手段。与之相反,生态环境的变坏,和大量移民的涌入,改变了人们一个基础共识,就是说,未来只能比现状更加恶劣。

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主导下,人们的理想不再是创造一个比现状更好的未来,而是要竭尽全力来捍卫正在流失的现世。现世好于未来,而过去可能更好。历史失去了方向性。

我大胆地想象,可能在佛陀时代的印度,人们的生活条件也不会好于1500年的欧洲,因此说众生的生活条件都是痛苦也能被很多人所接受。通过修行离苦得乐不妨是一种改善个人命运的手段,要知道命运这个概念会超越人的寿命期限。但是在21世纪的欧洲与北美,人们并不认为生活是痛苦的,恰恰相反,人们担心现在的生活条件是否在气候变暖与大量移民的趋势中会消亡。人们寄希望于过去而不是未来,并且要人们相信个人命运的时间会超越他寿命的期限也是天方夜谭了。

所以精神信仰的衰落,先期被激进的意识形态所取代,而后期则被保守现状的意识形态所取代,是否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必然演变过程呢 ? 

0%(0)
0%(0)
    现代史就是如此,欧洲的基督教衰落是有据可查的,  /无内容 - 果子狸 01/02/22 (80)
      是否这是一个必然过程,从历史的角度看是如此,不涉及教理本身,  /无内容 - 果子狸 01/02/22 (84)
        只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和社会学的一个课题。  /无内容 - 果子狸 01/02/22 (89)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1: 狗咬狗
2021: 参院战神不负众望,出手了:
2020: 决不允许"三驾马车"成为国民新三座大山
2020: 拜登,拨浪鼓 若是当选,美国人民真的
2019: TZ: 浅谈美国的医学教育
2019: 雨迹
2018: 两个地方疼痛暗示肝脏有问题
2018: 说说国内的护工(低端人口)
2017: xpt:也谈超音飞机
2017: 马克思--撒旦教大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