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办婚姻谈起 |
送交者: jiang_jun 2007年10月10日12:20:25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我觉得传统包办婚姻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传统的东西都有其当时的道理),首先是必要性:过去青年男女交往太受局限,无法互相了解。其次是可行性:过去的父母对子女管得多了解多,加上自己的经验,比较知道什么人对子女合适,而双方通过父母的沟通,还是有一定可靠性的,尤其父母互相认识的话,则找到匹配的可能性更大。好像过去的包办婚姻父母之间应该多多少少是认识的吧(或者通过媒人)。 尽管我说了这些,我还是赞同现代人“试婚”(姑且用这个词吧,这里包括一般的男女试谈朋友)态度的。因为现代社会子女长大基本都独立出去了,父母对他们的了解越来越有限;而且更重要的是,男女交往不再有那么多限制,可以方便地直接互相了解。特别是如今很多人离家在外工作,双方或一方父母不在,更不可能有包办或半包办了。我不是说父母的意见一点不重要,或者他们的眼光完全有问题,当然他们的话总是有参考价值,但最基本的一些东西,只有两人碰在一起才能了解。 这段youtube录像很搞笑,说的是印度移民家庭的事: 当然这个儿子是彻底西化了,跟我们父母和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我们自己,还是有距离的。 包办婚姻是先性后爱(希望性能产生足够爱,嘿嘿)。而现代的关系,大部分应该是先谈出爱来再试性,但到底先谈出多少爱来(前提假设:两人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在一起约会)才决定向性方面发展,通俗地说:什么时候上床?每人的情况和答案都不一样。尤其有了孩子家庭、操劳生活的再婚者,没有太多的时间约会了解,要么只能等到一见钟情的机会(不多吧);要么只能把过程拉长,慢慢地一点点了解;要么就只得适当简化“爱”的标准(也许年龄不饶人,也许想早点稳定等等),所谓“能过日子就行”,而且是老邓的“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试。 不管以上三种哪一种方式,都要承当各自一定的风险,对吧? 经过一些交往,双方达到相当的互信水平,各自心中对对方有个大概的谱,就算90%吧。当然,尽管也许基本放心,但为了不后悔,最好还是别放过那10%的可能风险。什么风险?当然是一般接触下所看不见的:性关系的和谐,平时的生活习惯,等等。像阳萎皮癣口臭或别的坏习惯,虽然一方可能没有有意隐瞒,等到结婚时发现后悔就晚了。所以剩下的10%就要靠面对面“试婚”了。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我的白和完全是多余的,嘿嘿。 估计大家的关键分歧在何时“试婚”(或曰上床、同居),但每人的看法又怎能一样呢! 另外,有网友说,“爱是化学反应,性是催化剂。有的时候化学反应的现象不明显。加入催化剂就不一样了。”我比较同意!不过他忽略了一点可能的危险,万一催化作用是反向的,那就反而更糟了。呵呵。有些人,特别是男的,比较讲求一种实在的感觉,总希望早点进入更深一层关系吧。 我不是主张长期“试婚”的人,比较偏向差不离就开始结婚,也许这不是年轻人的看法吧,但婚姻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嘛,为什么一定非要试到水落石出才行呢?况且中年人已经对生活有了一定经验,行不行很快就能看出,也许一天甚至几小时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呢,嘿嘿。 所以,如果男女连床沿都没有摸过,男方就要订终身,肯定会让人怀疑有什么隐瞒不报的问题(如阳萎),呵呵。这么做,并不是在保护女方权益!同理对女方也一样;婚姻是双方的共同意愿。。。不过,没准一对男女还真就一致同意先结婚再上床呢,you never know,哈哈,还是那句话,每人有每人的道理和不同的感觉需要,你外人觉得合不合理是没有用地。这里没有定规! 某些比较疲惫的心灵长期游荡者,可能会更渴望看得见、摸得着的关系在那里。家里有个女人的感觉,会使他们做事和工作都感到踏实。这里我摘录一段泰戈尔的诗“Journey Home”,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