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福禄教授在论坛贴了郭沫若晚期几首诗歌,进而initialize了一些怀疑郭老 RP 的帖。那些帖子不但让绳子同学有些不快,而且还让括号同学进而怀疑郭老的才识,可谓是一箭三雕,效率惊人。郭老晚期的的诗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为啥写得那么臭的问题。为啥那么臭呢?括号觉得郭老枉负才子之名,甚至连对甲骨文的研究也可能是假的;另一同学说可以理解成郭老因内心激愤而故意写成那样的,因为就算他老了写不出好诗,凭他的眼光也断不至于将诗歌写成那个样子。我想这么解释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郭老如果写了一些充满阿谀奉承但行文还算可以的诗歌的话,那对郭老的reputation才是更致命的,因为别人不会联想到他是故意写成那样的,因为诗歌还可以,对不对。
说句题外话,几个月前国内某论坛(天涯论坛?)出现了个神帖,帖子是说甲骨文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造假。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以来,大伙儿的恶搞和制造儒墨(rumor)的水平和GDP一样直线增长,而且听信者众多,在一旁鼓噪的兴许更多。这些恶搞和儒墨倒不一定有多深的内涵,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语不惊人死不休。我想这其中折射的是大伙儿对社会的迷茫:咱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去相信一些东西,怀疑另一些东西,但我们到底能相信什么呢?因此张三若在舞台上一边装醉舞剑一边指鹿为马一边指东打西,舞台下的李四就会莫名其妙地兴奋,王五则干脆一个健步跃上舞台欢呼雀跃,更上了一层楼。
郭老肯定是大才子,这是没有疑问的,这从他和他两位夫人(安娜/佐藤富子,以及于立群)所生的十来个子女的“职业”就可以间接地看出。你得相信遗传的作用。除了在文革中死于非命的郭世英(于立群的二子)和郭民英(于立群的三子)外,他们大部分都成了“家”,例如化学家,物理学家,音乐教授等,但没有一个从政的,据说这和郭沫若晚年的教训和遗嘱有关。
1972年夏,颐和园,图中左起为郭汉英、郭平英、于立群、郭沫若、郭庶英、郭建英
郭沫若是很老很老的前辈,这里见过郭沫若的估计屈指可数,见过其子女的肯定多得多。其中在中关村一带高校活动的,是郭沫若和于立群的长子:郭汉英。只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是,昨天在 online “查询”郭汉英时,发现郭汉英早就因为急性肺炎于五年前的2010年6月5日仙游了,享年71岁。这里估计有一些人是郭汉英生前的同事或者学生吧?郭汉英生前是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曾任副所长。郭汉英在中关村一带可谓是大名鼎鼎,原因除了和物理相关的学术活动外,还包括一些其它方面的社会活动,以及他与众不同的个人魅力。这里俺从这三个方面八卦八卦一下,一部分信息来自于online,另一部分信息来自于俺以前在北京念书时的道听途说。
二零零几年的郭教授已经是六十挂零的老教授了,离退休也不远。这里说“老教授”,是指其实际年龄,但若论外表,郭教授看起来则年轻得多,大约像个四十多岁的样子,而且显得英俊。很多初次见到郭汉英的人都吃惊于他是1939年出生的。据说那时流传着一则油墨的玩笑话:从背影看,像硕士研究生;从侧面看,像博士后;从正面看,哟,原来是郭汉英……我大约见过郭教授1-2次,在我印象中,郭教授背略显弯,但绝非驼背那种,倒有些像刘德华的那种弯,有点像牛仔和侠客的形象。没错,据说和他熟悉的人都称他为“郭大侠”,只是这里的郭大侠是指他那种像行侠江湖的性格,倒不是说像郭靖。郭靖又笨又憨还木纳,郭教授可谓是恰好相反,铁齿铜牙,能言善辩,争论起问题来往往都不知不觉中带上个笼子,谁不小心就会着道。
郭汉英在学术界的声望不能和黄昆周光召等相提并论,但若只论“名气”,郭汉英并不输于任何人。他的朋友圈子很大,特别是在高层,尽管部分原因是因为郭沫若,但这也和他自身的“侠客”性格不无关系。就像以前毛泽东向钱三强请教过高能物理问题一样,胡耀邦也曾经拜郭汉英为“师”,请他讲过相对论,王震也就人体的特异功能问题和郭汉英切磋过,并且请郭汉英观察过特异功能的表演。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成立,郭汉英功不可没,特别是最开始筹划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时,郭汉英利用他的特殊身份穿针引线,起了很大的作用,就连当时主要负责人之一的何祚庥也说,郭汉英当时为我们说了好话,对撞机项目得到中科院和周恩来的肯定回复,郭汉英功不可没。这里为啥强调何祚庥也这么说呢?主要原因是我听说何祚庥和郭汉英其实是“对头”。
郭汉英晚年最“重要”的一项社会活动,就是主持了当时的人体特异功能的测试检验工作,起因是当时的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当时火得不行,例如某些小孩能用耳朵识字,某位气功大师通过发功让水稻增产,等。当然,最著名的兴许是气功大师严新通过发功扑灭了大兴安岭的火灾。这些报道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于是当时的体委主任吴绍祖请他的好朋友郭汉英出山成了了检测小组,主持人体特异功能的测试检验工作。检测小组不光是涉及很多不同领域的专家,而且还涉及到不同的部委衙门,兴许那时也只有郭汉英才有这份魄力能将这些官僚和专家团结起来,换谁都不行。须知中国人体特异功能研究的“奠基人”可是大名鼎鼎的钱学森,加之吴绍祖本身的卷入,这项工作一点也马虎不得。
特异功能的检测工作持续了几年,大约于上世纪末结束。这项工作虽然因为牵涉的人太多,话题太大,最终没有给出个官方定论,但诸多测试基本上是否定人体的特异功能的,例如耳朵认字,发气功让水稻增产,等。作为主持人,郭汉英必须表现的不偏不倚,以理服人,须知在检测小组中不少人是支持人体特异功能的。不过我倒是觉得郭汉英本人对特异功能是持否定态度的,这从他当时接手这个职位对吴绍祖所提的几点要求就能看出:
a)存在性检验,必须不以存在为前提;
b)人体特异功能如果存在,必须是可以重复的。
对许多有科学素养的人而言,a)b)实际上是起码的康门三四,但具体到检测中,如果事先没有这两把“尚方宝剑”,支持特异功能的专家或者官僚就容易拿“小概率事件”为幌子搪塞过去。再说,谁能豪气顿生地宣称,比如说 a),必定是天经地义的么?否则你主持个上帝是否存在的检测工作试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