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歐陽峰:怎樣對待老與死?(上)
送交者: 歐陽峰 2015年09月23日18:26:51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長命百歲”是我們對老人的傳統祝福。然而隨着科學文明的發展,“百歲”不再是夢,“長命”也不一定是老人最大的願望了。不論中外,越來越多的老人或准老人更注重的是晚年的生活質量,而不光是壽命的長短。可惜的是,目前的社會養老機制和醫學實踐並未跟上這樣的變化。隨着社會老齡化和醫學科學的進步,老人群體的贍養和保健花費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但老人的生活質量並未隨之提高,反而是越來越令人擔憂。但是另一方面,“老”與“死”的問題在各種文化中,即使不是禁區也是個鬧心的話題,坦誠直率的討論非常困難。在世界各國討論健保改革都面臨兩難境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知怎樣對待這個“房間裡的大象”。

所以,2014年出版的《面對死亡》(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by Atul Gawande)引起了廣泛關注,被很多報刊列為暢銷書。作者是一個事業有成的外科醫生,同時也關心醫學倫理等更為廣泛的問題,已經寫過三本有關著作。所以雖然這並不是一個新題目,但這本書還是有獨到的視角,很值得一讀。

不管我們如何重視鍛煉養生,人總是要衰老的。雖然每個人晚年的經歷體驗可能很不一樣,但很多人都會經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別人照顧的階段。以前,老人都是靠子女和家庭來照料。但現代社會中,這已經是難得的奢侈了。大多數老人都是在老人院(nursing home)走過最後一程。老人院其實是醫院的延伸,其關注重點是老人的健康與安全。在這兩方面,老人院的確提供了相當好的條件。

然而,老人生活的需求不光是健康與安全。所以很多老人在養老院裡並不快樂。首先,養老院實行的是機構型管理,每天起床,梳洗,吃飯都有一定時間。為了不出意外,很多老人的行動也受限制,例如必須使用輪椅。而老人需要保持自主的權利才能幸福。如何給予老人有效的照顧,又讓他們繼續家庭生活那樣的私密和自由,同時又保證一定的效率和成本控制,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另一方面,這件事非常重要。長遠來說對老人的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影響。

對於生活質量影響更大的,是老人對生活意義的掌控。一個人活下去,需要有好的理由,特別是當年老體衰,每天都要克服很多困難和不便的時候。這個理由對於各人不同。有的人是有自己的愛好熱忱,有的享受家人與朋友的互動,有的在幫助別人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因為各人的生活意義不同,對於每天活動的需求也不同。而老人院不可能提供個性化的活動條件,而很多時候靠藥物來控制老人的情緒問題。至於了解每個老人的心思,為他們設計生活內容來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那更只能是奢望了。所以,在老人院裡,“活着”是沒有問題的,但“生活”就只能將就了。

老人院是美國整個養老體系的重要一環,受到法律,醫學實踐,醫療保險等很多機制的約束,要改變非常困難。但也有不少有志者進行創新的不懈努力。例如有人在養老院裡引進鸚鵡,狗等寵物讓老人照料,結果老人們的精神狀態大有改善。也有人試行“家庭化”,“社區化”的養老群體,把老人的精神需要放在比安全和營養更重要的地位,這也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這些零星的成功故事也證明,在這方面的社會機構有着很大的改善空間。

除了衰老,生活不能自理外,老人還要面對的就是病痛和死亡了。在這方面,傳統的醫學實踐是注重治病和延命。醫生會設法讓病症減小或消失,即使明知不可能(如很多癌症),也會盡力而為。當病情發展到危及生命時,醫生的責任就是儘量挽救,延長病人的存活時間。這些做法對於一般人來說是很合理的。即使治療過程中帶來痛苦和經濟成本,但病人痊癒後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從長遠來看還是值得的。

問題是對於老人來說,生病和死亡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現代醫學的發展提供給我們很多干預這個過程的手段。醫生使用這些手段,至少能減少我們的無助感,讓我們覺得在“與病魔作鬥爭”。但是,作為老人,對於醫學治療中的短期付出與長期得益的計算顯然與年輕人不同。在一定情況下,保持和改善眼前的生活質量會比治好疾病,延長壽命更重要。例如,癌症患者不一定要經受帶來很大痛苦的放療和化療,而可以選擇保守療法,等癌症惡化後平靜離去。也有很多人在生命末期選擇不受反覆搶救的折騰。這些都是常規醫學中難以兼顧的理念。所以,另一個學科:臨終關懷(hospice)在最近幾十年中接受面越來越廣。它追求的不是治癒病症,而是緩解症狀和改善絕症病人的生活品質。美國的老人保險(Medicare)規定,如果被醫生判定存活期少於六個月,病人可以選擇臨終關懷而放棄醫學治療。臨終關懷通常有護士定期來訪並提供家用的護理設備如輪椅,病床等。護士會提供和管理緩解症狀的藥物如止痛劑等,也會幫助處理各種突發的身體狀況。雖然大多數人還是難以接受“放棄治療等死”的觀念,但事實已經證明,臨終關懷可以顯著改善很多病人的生活品質,甚至延長病人的壽命。

另一個非常重要但很難正面討論的問題是:何時放棄搶救。我們常說“生命無價”,對親人希望“不惜代價搶救”。這在過去可算是一種美好的理念,因為實際上“不惜代價”是不可能的。醫生的招數用盡了,你想花錢也沒處花去。但當今,昂貴的搶救措施層出不窮,現代醫學手段可以延長大部分病人的生命,但並不能“治好”病人。遭受腦損傷或重大器官損傷的病人雖然保住了生命,但很可能一直在死亡邊緣掙扎,或者沒有清醒意識和行動能力,生活質量大受影響。這時候,一個困難的決定就是:怎樣的生活才是值得過下去的?例如,有位老人說,只要能吃巧克力能看體育比賽,他就願意活下去。另一位老人說,能思考,能與別人交流是他活下去的條件。這種“底線”的劃定,就給了醫生和家人是否繼續搶救的依據。可惜,一般人在健康的時候都不願意思考這樣的問題。而事到臨頭就來不及了,只好聽憑別人的決定,自己用生命或生活的痛苦買單。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給紫偶像一個殺蜘蛛的建議:HOME DEPOT
2014: 阿里史巴巴怎麼第二天就垮差垮差往下掉
2013: 回國札記之二:叔外公之死
2013: 事實上,是可以說 I am a Chinese,
2012: 雜談:氣勢恢弘的報復
2012: 萬能的五味啊,國內的親人給電動車撞了
2011: 找到原文了,在柴玲墮胎的證詞中:三次
2011: 柴玲在中國上學期間4次懷孕? 還是那個
2010: 抽空表態,對肖傳國事件,本人反對暴力
2010: 我對完全從興趣出發的不能人體雕塑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