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撞击彗星》 |
送交者: 李力杰 2005年07月04日08:58:13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大片《深度撞击彗星》
观看
背景
据介绍,此次深度撞击的目的是期望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系组成的信息。 彗星是45亿年前从原始太阳系中分离出去的。他们可能给早期的地球带来了大部分的水和有机分子。汤德说:“没有彗星撞击,很有可能生命不会在地球上开始!彗星表面被风化过,这次撞击能够使我们了解一个原始的彗星。” 预期 90%成功不影响地球 谈到成功的几率,汤德说:“大家都认为我们撞击的成功几率有90%以上。为了避免失败,我们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包括许多测试。不管我们能否撞击成功,对地球没有一点危险,不会影响气候等。由于离地球太远了,探测器根本不会返回。同时,也不会影响彗星的轨道。” 参演
汤德称,在此次深度撞击中,有中国科学家和美籍华人科学家参与其中。但是,他并没有透露具体情况。 此外,“深度撞击”网站还曾全球征集人名,收录在一盘微型CD上。这盘CD将随探测器一同撞击彗星。据了解,上万名中国人的名字将同世界各国共56万志愿者提交的信息一起飞向彗星。
“罗斯塔号”登陆“狂野” 据了解,此次任务将是人类探测彗星的起点,第二个彗星探测器“罗斯塔号”已于今年发射,它将于2014年降落在“狂野二号”彗星表面上,并且携标本飞返地球。 文/实习生 王燕
深度撞击六结果 据北京天文馆专家寇文告诉记者,此次撞击彗星后,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大概有六种。 1.现象 彗核表面形成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大坑,抛射出的物质主体部分会降落到彗星表面。 说明:彗核是由较疏松的、原始的还未受影响的物质组成。 2.现象 撞击后形成一个普通房间大小的大坑,抛射出的物质会以较高的速度飞出,其中有一半物质会落回到彗星表面,形成较小的抛射物层。 说明:彗核由固态冰物质构成,彗核不是原始未受影响的,而是后来凝聚的物质,彗核的硬度较大。 3.现象 形成的撞击坑更小,但很深。 说明:彗核组成物质过于疏松。 4.现象 碰撞只能把彗核物质进一步挤压紧密。 说明:彗核可能是由一些与泡沙岩类似的坚硬多孔的岩石组成。 5.现象 撞击舱穿心而过。 说明:彗核由高密度粉末状物质组成。 6.现象 彗星被撞击后被冲碎瓦解。 说明:这一种可能性极小。 中国观测仅是彗星被撞之后亮度变化 就撞击彗星观测情况,记者采访了北京天文馆专家寇文。他告诉记者,在以上那几种可能中,人类最期望撞击后出现的情况是,彗星表面被撞开一个大口子。 寇文强调,人们在地球上,只能看到其亮度变化,但这种变化究竟会有多大,目前还无法估计。此次撞击最佳的观测地点是在美国西部,但对北京来说,此时彗星刚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且此时北京正是大白天,根本无法观测。 不过,寇文也强调,观测本身就是一种意义,所有观测者都应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如实记录下来,任何情况,都是有研究价值的。 北京观测完美条件 时间:7月4日明晚9时左右
我国第一位用自制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彗星的河南开封天文爱好者张大庆,今天上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据了解,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彗星叫“池谷-张”。 这几天,张大庆说一直十分兴奋,他早就准备好了400毫米的自制天文望远镜,就等着7月4日晚上9时,亲眼看到“深度撞击”与“坦普尔一号”彗星亲密接触的瞬间了。说自己非常想建一家个人的天文仪器厂的张大庆告诉记者,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天气,希望4日晚上天气晴朗。
Deep Impact 让人想起“彗星撞地球” 非常巧合的是,1998年5月8日在美国上映的《彗星撞地球》与此次深度撞击的英文名称完全相同——“Deep Impact”。自然而然地,人们立刻回忆起了这部影片当时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恐慌与震惊。 在影片中,一颗不知名的彗星的一小部分撞上了地球,顷刻之间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地被海啸吞没,人类陷入灾难。 深度撞击时间流程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