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日 星期六(Saturday) 晴
剧组日志35
12月x日 大雪
今日冬至。大概是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日子,所以不仅冬至,午后,冬的使者——雪也至了。先是细粒,继之柳絮,后为鹅毛,纷纷扬扬大半日。傍晚时分,地上积雪几可没脚,路边背风处甚至深可及踝,乃数年来本省第一场大雪。记得儿时每年都会有一场或数场比这个还要大的雪,每到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就会跑出家门,在雪地上撒野,雪野里笑声流泻,每一片雪被上都洒满孩童特有的单纯的快乐。可惜随着暖冬的徘徊不去,那样的豪雪已随儿时的童真成为遥远又清晰的记忆,永不再回来。
下雪对我们的拍摄当然有影响,不过现在剧组已经磨合完毕、运行熟稔,统筹早就根据天气预报把今天的拍摄现场改在棚里,所以,虽然下雪,虽然组里有很多南方人一生都不曾见过几场雪,但无人有机会在雪地里徜徉,挥洒浪漫,抒发幽情。大家依然按部就班拍戏,偶有几片雪花从破陋的棚顶飞进棚里(乃旧车间改造),迅即被现场的热度消融,化作一缕雾气飘散。
。。。。
今日拍摄中有一场是导演临时增加的戏,剧本中并没有写到。每个导演的风格各有不同,有些导演喜欢边改剧本边拍摄,有些导演却严格依照剧本按部就班的拍摄,但临时加戏也是比较常见的。这样的戏往往来不及推敲对白,许多地方需要演员临场发挥,好在现下的电视剧多半都是后期配音,拍摄现场的同期声只是做个参考。稍微扯远一点说,很多演员的确具有做演员的特质,不但在镜头前能够侃侃而谈,神态自若,更有超常的快速记忆能力,大段的台词默看几遍就可以背过,实拍起来不仅表演自然妥帖,对白竟能做到和剧本所写一字不差。一般话剧出身的演员大半能做到这样,有些演员却需要有人在旁边随时提词儿。当然,更nb的演员能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现场改词儿,这需要一定的影视素养。
很多涉及到演员所不能掌握的特殊对白(比如外语等),往往是多拍远景全景,只要演员动动嘴唇,随便说些闲话,后期找“棚虫”(圈内对配音演员的谐称)配成所需的对白即可。有些演员会胡乱说些问候的话或闲聊些家常,有些则背歌词、背诗,还有人干脆查数目字,12345的乱说一气就可以交差。
今天临时加的戏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大全景,口型看不清楚(所以说什么胡话都可以),对白未定,导演只给演员说了些大致的情绪和神态要求,交待随便发挥。大致内容是大地主陈四一时高兴,心血来潮,邀请随从王五作陪喝酒,席间陈四假惺惺的对王五表示关心,并拉了些有关该地区形势的家常。扮演地主陈四的是某话剧团一位有丰富表演经验的老演员,扮演随从王五的则是本剧组的现场制片之一,属客串的小角色。他们的表演和对白是这样的:
导演喊开始后,“陈四”情绪很好的一样子,招呼“王五”过来坐下喝酒,“王五”受宠若惊、一脸媚态的跑过来坐下。
喝过一杯,“陈四”仰身拉着地主老财特有的长腔问(神态是老爷对下人的关心,仍有些高高在上的倨傲神色,表演很到位):王五,听说你把咱们剧组的化妆给办了?
“王五”一呆,意识到是演戏(和导演的要求居然正好契合),赶紧点头哈腰回答(神色谄媚):啊,是,是啊,是。
“陈四”(饶有兴趣):那你都把化妆组的谁给办了?
“王五”(小心翼翼的媚态):回老爷,我办的是丽丽和囡囡(均为本剧组化妆)——这时候,摄影棚内已经有很多人憋不住笑出声来,更多的人憋得脸通红,强忍着不笑——
“陈四”(哈哈一笑,啜了口酒,继续关切地问):那你为什么没有办萱萱(也是本剧组化妆)?
“王五”(巴结且得意地):回老爷,到萱萱那里去的同事太多,估计她车况不太好,而且太挤,所以我就没考虑她……。
“陈四”若有所思的“唔”了一声,沉思片刻,把酒一饮而进。
此时,导演助理喊停,大家再也忍不住,哄堂大笑,有几位干脆抱着肚子蹲下了。有两位化妆就在现场,也笑得粉面如花。其实当然都是没影的事,大家也知道,两位神仙只是借此逗逗大家,活跃一下气氛,涉及到的化妆也不以为意。事实上剧组人平时大都口无遮拦,什么玩笑都敢开,谁也不会当真。只是难得这二位爷临场发挥,表演居然这么到位。真是令人佩服!
# posted by 花前说剑2 @ 2005-07-02 00:36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