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不哭, 还是哭 |
送交者: Y自然流露Y 2017年12月13日10:09:33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今天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一个平常的日子, 该工作工作, 该学习学习,该出街出街, 该上网就上网.....昨天偶然之间, 俺在 Youtube 看到了一个对【南京不哭】作者的采访, 这才想起来 80年前今天是(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对咱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据统计有30万生灵惨遭杀戮,留给咱中国人永远的痛.... 想起这个日子太沉重了, 看网上说国内以立法形式将今天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看新闻说习近平今天也参加了纪念仪式,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这已成了忘却的日子, 多少有点寒心... 但是对于年长的一代,他们会时不时地记起这过去的屈辱。但这也快成了过去时了, 看看国内有关中日战争的狗血剧, 那渲染的“自大”“无敌”多么可笑.......,最可恨的有些影视剧总TM的要加一个对中国友好的日本人,什么脑子? 刚改革开放时, 什么“一衣带水”的玩意忽悠了我们多少年,后来看到早先被掩盖的那场战争的资历,越读越气,日本人可恶,咱国共两军也是呵呵... 尤其咱共产党的军队。 早些年日本电器日本的影视剧,满街都是,想一想就来气, 现在好多了,国内的长足发展确实将这些“垃圾”清楚了不少,至少没在看到那部日剧再在国内火起来。 现在"去日本化" 之倾向, 然人感到高兴. 对于日本,不论别人如何看咱一直没有好感,而且八年的屈辱,俺相信早晚要有个说道,也许需要一个局部战争才能让国人找回咱的自尊, 那时我们就真可以不哭了。 昨天看了【南京不哭】,上网查了一下作者,方知他是一个MIT的理工教授(今年过八十岁了), 多年后因此拿起笔, 书写了那一段时段的悲惨经历, 感悟,觉醒。只是没想到, 他写作的契机是来自于老外对这场屠杀的误解。下面这段来之网上, 采访时他也诉说了这部分: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同事眼里,在数学系执教近半个世纪的郑洪教授是个温和儒雅、勤勉静默的人。从广东到澳门、从台湾到马萨诸塞州,他成果等身却依然安静低调,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在1995年4月13日后天翻地覆。 郑洪到现在都牢牢记着这个日期。那天午后,他正伏案工作,两个同事突然跑来告诉他,有个会议正在9号楼的150室进行,内容他一定感兴趣。郑洪赶过去一看,有四个人正对着台下200多名听众讲述广岛原子弹事件。 郑洪至今保留着这场活动的海报,上面显示,四人分别为麻省理工学院荣誉退休教授菲利普·莫里森、历史学教授约翰·多弗、达特茅斯学院历史学教授马丁·舍温、日本法政大学美国政治学教授袖井林二郎。 郑洪顿时觉得热血冲脑。搁置了几十年的儿时记忆在眼前一幕幕回放,他高高地举起手要求发言。如果一群强盗闯入了你的家中,强暴了你的妻子,杀死了你的儿女,割破了你的喉管,警察把他抓走、惩罚他,请问台上四位尊贵的先生,这是强盗在自食其果呢,还是警察在过当执法?”台上台下一片安静。台上只有一个美国人简单回答了几句。 “他们完全忽略了我的抗议。”郑洪说。 事后,《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登了一篇关于广岛事件的长文,由此次讨论会的一个主讲人执笔,仍在为日本辩护。郑洪看不下去,投书该杂志反驳,但他的文章过了好几个月才被登出来,里面的警句几乎全被删掉,剩下只有半页。 一次次的刺激下,郑洪忍不住了。“他们限制我发言,我更要发言。“ 郑洪认为,如果写纪实文学,他的作品就只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和资料,不能打动读者,所以他要写小说。为了让西方读者直接体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他决定用英文创作。 于是就有了《南京不哭》!!!!!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6: | 偶肥来了。票点完了莫?据说奥八又要彻 | |
2016: | 日本人泡温泉为何不穿泳衣?原因你猜想 | |
2015: | 一等舱合格证考核项目初探。目前合格的 | |
2015: | 预测一下共和党总统出线者 | |
2014: | 雪山下的绛珠草:穷人家的午餐 | |
2014: | 我怀疑大坤生理上有问题。感冒再重,怎 | |
2013: | 刚看到的一个房子,房子本身质量一般, | |
2013: | 我的朋友小巫童子,侬做印度pilaf有啥 | |
2012: | 数学是不是先验的? | |
2012: | 诗:单利复利烽火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