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她用血肉之軀守護北京四合院
送交者: 鷹擊長空 2005年12月10日12:08:30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她用血肉之軀守護北京四合院
2005年12月10日22:1:51(京港台時間)

紀碩鳴 歐洲血統的北京女性華新民,自九七年起,以各種方式阻止發展商對四合院與胡同的毀滅性清拆,甚至以血肉之軀阻擋推土機,被坊間稱為北京胡同與四合院的守護神,但她連極具北京文化特色的祖業也沒能守住。

在建設新北京的號召下,推土機把一片片的北京舊胡同推倒,也鏟去一幢幢具有濃厚京味的四合院。當住上高樓的北京人對逐步消失的四合院漸漸陌生時,一位北京生、北京長、名叫華新民的法國女子,為了留下北京的文化記憶,四處奔走呼喊,她上規劃局,去文物局,用筆撰文,為的是可以將這些具文物價值的北京建築保留下來。

其實,華新民也是中國女子,她的父親華攬洪是中國着名建築師。懷着父輩傳給她的對中國古建築的深深眷戀,華新民把北京四合院看作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是中國文化的符號,是中國人感情深處的記憶。華新民說:「保留了北京胡同、四合院,就是保留老北京的文化。」六十年代前,北京人一直生活在四合院中,那個冬暖夏涼的小院子是北京人生存的圍牆。

文化大革命時,這座小院子被毀過一次,還沒有從毀損的痛楚中恢復過來,現在北京舊城改造大興土木,四合院仍難以倖免。「四合院拆了,傳統的京城文化還存在嗎?」

華新民忿忿不平地向亞洲周刊表示:「小院子就不能現代化了嗎?那些利益集團考慮的僅是他們自己的利益。」從一九九七年起,華新民就用各種方式阻止那些毀滅性的清拆,因此被稱為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民間守護神。

但這位守護神最近連極具北京文化特色的祖業都沒能守住。今年初,華家在北京紅星胡同(原無量大人胡同)的祖宅開進一隊扛着鎬的民工,他們爬上房頂扒屋,推倒圍牆,整條胡同幾乎變成廢墟。華新民聞訊趕往現場,要求民工不得侵犯私產停下鎬頭時,一位發展商的代表竟衝進院子,揚言華新民不離開就報警。

華新民幾乎被氣瘋了,「我站在自家的院子裡,我的中國祖父和波蘭祖母生活過幾十年的地方,我父親華攬洪和姑姑叔叔長大成人的地方,我自己小時候全家搬進鄰院去住以後幾乎天天過來玩耍的地方。」華新民叫了起來:「到底是誰該叫警察!」但她還是無法阻擋私權被開發商富華國際集團侵占的事實。

最近,受身在法國的父親華攬洪委託,華新民一書行政訴狀,將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任陳剛告上法庭,要求法庭判令被告撤消於二零零五年一月十八日給華富金寶房地產開發公司頒發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而該許可准予辦理徵用劃撥的六萬多平方米土地建「金寶街項目」,不在國土資源部九號令的「劃撥用地目錄」,也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有關劃撥土地使用權的範圍內。

重要的是,華新民家的兩處私宅都處於此許可所涉及的土地上,華家有民國時期的房契,也有北京市人民政府換發的「房地產所有證」,都顯示,無論是這座外觀極富藝術的八角洋房,還是整座院落所占的土地都屬私有而神聖不可侵犯。華新民在起訴書中指出,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的行為,也與今年一月由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有關「舊城整體保護」條款相違背。

九十年前,華新民的祖父在北京東城區紅星胡同買下一塊土地,並為自己的家族設計和建造了一所花園洋房,洋房分別為五十一、五十三和五十五號,令華家在北京有了落腳之處。五五年,華家將其中五十三號租給了北京市委,於是幾位市領導人入住。

北京市委成了華家的房客,月月都交房租。一九五八年,政府規定超過若干間的私有出租房屋都要讓政府幫着經營修繕,再與國家分享房租。每月三百元的房租,在當時也算不小的收入。文化大革命中,居住的幹部都被批鬥,沒有人再向華家交房租,洋房被房管局「保存」了。華家和他們鄰居的私有財產,在中國曆次的政治運動中被「出讓」、「抵押」、進而「毀滅」。

華新民說,在北京舊城改造的瘋狂中,東堂子胡同和無量大人胡同的一部分土地中,不少屬私有祖產土地,竟被北京市有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擅自出讓給了富華國際集團所屬的房地產項目公司,由它去開發房地產繼而又抵押給銀行換取現金。

在開發大拆卸剷除中,活生生地破壞了世界規劃史上的元大都規劃傑作,毀滅了本身就是文物的有逾八百年歷史的遂安伯胡同,拆除了無量大人胡同西口和東口的幾座壯觀的大宅子。華新民說,北京人痛心疾首,尤其是如今已經壓在「華麗大廈」下面的梅蘭芳故居,那是北京梅蘭芳故居中建築最好、故事最多的一所。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條被毀的無量大人胡同開了兩個文化沙龍,一個在華新民家,另一個在梅蘭芳家,許多中外人士在胡同里穿梭來往,多少中西文化交往的故事在這裡織成。華新民說:「尤其是梅家,據梅葆玖等人文章中的介紹,它根本就是當時的一個對外宣揚中國文化的視窗:成百上千個異鄉來客是在這裡第一次發現了中國的京戲、中國的繪畫、中國的手工藝品等,包括像瑞典皇太子和印度詩人泰戈爾這樣的貴賓。而我家則是一個文學沙龍,是勤於筆耕的祖母主辦的,她就在這裡搭建着中西文化的橋梁。」

緊挨無量大人胡同,也在被拆的東堂子胡同,同樣記載着近代史上中西文化的碰撞:其中四十七號和四十九號的部分建築是包括同文館在內的清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在此發生的事件寫成的書能夠擺滿幾十個書架,這裡還是最集中住過大學教授和着名醫師的地方:沈從文、蔡元培、吳階平、林巧稚、丁西林……幾乎在每一扇院門後面都是一個名人故居。

幾年以來,華新民經常試圖去保護那些遭到破壞的美麗四合院,或者一個正在受到某開發商傷害的四合院主人,也經常寫一些文章,來宣傳北京這座千年古都的價值,解釋愛惜中華民族建築文化遺產的道理。她很少提到自己無量大人胡同的祖屋,因為不喜歡讓自家的私事成為一個公眾話題。華新民說:「可是現在不一樣了,當我父親的權利遭到富華國際集團如此踐踏的時候,當我家的院子在一瞬間被砸成殘牆斷壁的時候,當我站在自家院子裡卻受到一個陌生人侮辱和威脅的時候,我家的私事便不再是私事,便自然和必須成為一個公眾話題了,並且是一個中外人士共同的話題。」

這些年,華新民沒做什麼「大事」,東奔西跑都為了北京老胡同中的四合院,為了讓那些拆卸者手下留情,華新民甚至以血肉之軀去阻擋推土機。她拍攝了大量的圖片,有的已經被拆成為永久的紀念。在北京追逐城市價值、要洋氣的旋風中,代表北京文化底蘊的四合院還是相繼倒下,華新民卻仍然堅持着,她追逐的是一座京城文化的豐碑,她希望感動上帝,希望推土機可以不再在四合院中碾過。

華新民小檔案 講一口流利普通話的華新民,生於北京,在四合院長大。住過法國和香港,九十年代回到北京。現在為作家。祖父華南圭早年留學法國,專攻土木工程;祖母波蘭籍。父親華攬洪十四歲就留學巴黎學習建築,後學成在法國成家立業。四九年後,華氏父子都回中國,在首都規劃委員會任職。自九七年起,華新民成為「北京胡同保衛者」在北京走街穿巷在胡同里實地調查,曾挨家挨戶搜集資料,向政府上書,發表文章,喚起社會的關注,沒日沒夜與拆遷工程周旋。

亞洲周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墩體小說之五:裝不下
2004: 敦體小說--記三好學生敦子的一件小事(1
2003: 不是初戀的懷念
2003: 周歲的天使
2001: 從巴金到余杰 盤點“悠閒”的成都文人
2001: 中國男人:達則分手 美國男人:窮則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