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50年前華沙之跪:東西陣營和解
送交者: 謝盛友文集 2020年12月07日00:35:25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50年前華沙之跪:東西陣營和解

作者:謝盛友
https://www.spiegel.de/geschichte/willy-brandt-und-der-kniefall-in-warschau-peter-brandt-ist-auch-heute-noch-sehr-beruehrt-a-2138e944-7692-40f1-9fd8-0de6efd2d8fb

 德國前總理維利?勃蘭特(Willy Brandt,1913年-1992)是一個私生子,本名Herbert Frahm,他的親生父親John M?ller 在他出生一個月後,就離開了漢堡,他從來沒見過自己的父親,他母親(Martha Frahm)和繼外公(母親的繼父)一路艱辛把他養大。他的繼外公(Ludwig Frahm ,1875–1935)是他的第一政治父親,受外公的影響,他1930年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開始他的政治生涯。該黨1931年與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聯合,而被希特勒納粹政府禁止。

德國社會民主黨被禁止後,勃蘭特只好流亡到挪威,但是,他私生子“不光彩”的身份,經常被政治對手抓把柄,而被誣陷和攻擊,他坦然面對。勃蘭特的一句話“惡言不傷人,傷害的是惡言者自己”,成為名言,至今德國媒體還經常引用來說明,給別人抹黑,擔心自己變得越來越黑。

在流亡的日子裡,勃蘭特為獄中的朋友卡爾?馮?奧西埃茨基(Carl von Ossietzky ,1889 - 1938 )提名諾貝爾和平獎。1936年,馮?奧西埃茨基獲追授諾貝爾和平獎,而兩年後的1938年,奧西埃茨基逝世,希特勒納粹政府竟然剝奪了勃蘭特的德國國籍。
勃蘭特1969年—1974年任聯邦德國總理,他的生命在納粹製造恐懼中成長,但是,他並不仇恨“敵人”,而是以帶罪之心做贖罪的努力,1970年的華沙之跪,引起全球矚目,促進東西陣營和解,為此他在1971年成為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勃蘭特華沙一跪後,他對媒體說:“僅僅送花圈,是不夠的。跪下,釋放了心中的恐懼。”

1970年12月7日勃蘭特對鄰國波蘭的訪問,被認為是德波戰後關係史上的一次突破。不過,此次訪問不僅因為簽署協議而載入史冊。它的歷史意義更因為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謝罪而成為永恆的瞬間。他兒子Peter說:“直至今天我仍然十分感動。(Ich bin auch heute noch sehr berührt)”
1970年12月7日,勃蘭特總理正式的訪問日程中包括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逗留數分鐘。在那裡,他為當年起義的犧牲者敬獻了花圈。在撥正了花圈上的絲結之後,勃蘭特後退幾步,突然雙膝下跪。這一舉動事先沒有計劃,它也無需語言解釋。據說事後勃蘭特曾說過,“我這樣做,是因為語言已失去了表現力。”德國總理下跪謝罪的畫面傳偏了世界,在德國國內也引發了不同的反響。許多人批評指責,但更多的是尊敬。當時擔任德國內政部長的根舍(Hans-Dietrich Genscher)這樣回憶道:“我被這一舉動深深地感動。勃蘭特以他全部的人格向每個人做出了明確的表述。由此,我對他十分尊重和敬佩。”

當年波蘭的共產主義統治者沒有料到勃蘭特的舉動,興奮之餘,也產生了不安。畢竟波蘭的宣傳語境中,德國的形象仍然是“敵人”或者“侵略者”。一個懺悔的德國總理與這一形象實在太不相符。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勃蘭特下跪謝罪的舉動一開始在波蘭並沒有引發人們的強烈關注,因為除了少數高層人士,在民間知道這一舉動的人幾乎沒有。波蘭的教科書直到1989年才收入了這幅照片。不過,當年勃蘭特訪問波蘭的動因並不是要下跪謝罪。
50年前,勃蘭特訪問波蘭並不是尋求寬恕,而是以夥伴的身份,希望促成兩國間關係的正常化。在通過接觸達到轉變 的過程中,同波蘭舉行對話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勃蘭特必須認可的前提條件是,承認戰後盟軍劃定的奧德河與尼斯河的新國界,而戰敗後成立的聯邦德國直到那時還沒有正式承認這條邊界線。當年勃蘭特“新東方政策”的高參巴爾(Egon Bahr)說:“我們很清楚,不對奧德-尼斯河國界做實際的承認,德國統一便永遠實現不了。但這條國界當時在德國是禁忌的話題。如果二戰戰勝國擔心,德國還會提出領土要求,那麼它們永遠不會讓德國獲得自由。”

1970年12月7日簽署的《德波協定》首次承認了波蘭的領土完整。於是,勃蘭特做了一件他的前任拒絕做的事情:他承認了奧德-尼斯河為德波國界,也由此認可了東部領土的喪失。這位社民黨籍的政治家使得同波蘭重新建立關係成為可能。這時,戰爭已經結束25年。波蘭歷史學家特拉巴(Robert Traba)這樣說道:“從各個方面看,1970年12月的訪問都是德國東方政策的最亮點。當然,這裡首先牽涉到的是兩德關係,但它必須通過與波蘭及蘇聯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途徑。對波蘭而言,這一協定至關重要,因為德國首次承認了波蘭的西部邊界。此後勃蘭特的下跪謝罪,則超出了任何人的期待。這一舉動成為歐洲實現和解的象徵,成為東西之間、德國同波蘭之間和解的象徵。”
這個協定還規定了兩國間互換留學生以及在經濟、科學和文化領域的合作。許多人,其中更多的是年輕一代,利用這一新出現的契機。萊特在20年前選擇了攻讀日爾曼學,波蘭轉型之後他成了首任駐德大使。他回憶道:“那是一個前往新世界的發現之旅。這個協定第一次給波蘭人提供了前往西德的獎學金。它無論在政治還是在社會方面的意義,今天來看,都是無與倫比的。”

華沙之跪
華沙之跪(德語:Warschauer Kniefall)發生在1970年12月7日,指時任西德總理威利?勃蘭特在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一事。當天西德與波蘭簽訂了華沙條約。
在紀念碑前敬獻花圈後,勃蘭特突然自發下跪並且為在納粹德國侵略期間被殺害的死難者默哀。這一舉動引起德國國內乃至世界各國的驚動。無可否認,華沙之跪極大的提高了勃蘭特和德國在外交方面的形象,為此,1971年勃蘭特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華沙之跪也為戰後德國與東歐諸國和以色列改善關係的重要里程碑。
據陪同者在一次電視採訪中回憶,當天晚上在就此事問勃蘭特時,他曾經回答說“我當時突然感到,僅僅獻上一個花圈是絕對不夠的”(Ich hatte pl?tzlich das Gefühl, nur einen Kranz niederlegen reicht einfach nicht!)。
而德國明鏡雜誌隨後作了民眾調查訪問,48%的德國人認為這太誇張,41%認為很恰當,11%認為中立。

1970年的華沙之跪可謂經典,西德總理勃蘭特表情沉痛地在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告慰在二戰中死於德國納粹之手的猶太亡靈。這驚世一跪讓無數人淚目,也讓不少猶太人對德國人骨子裡的怨恨在頃刻間化為烏有。有人如此評價華沙之跪——跪下是凡人,站起來已經不朽!
威利勃蘭特雖跪下了,但整個德意志民族站起來了,他們直面曾犯下的滔天大罪,並真誠地懺悔,祈求那些無辜被殘殺的猶太人的原諒。勃蘭特本身就是一個堅定的反法西斯主義者,他曾不顧自身安危,用化名揭露了希特勒統治下德國納粹的種種醜惡嘴臉。
他認為德意志民族需要獲得被傷害民族的原諒,華沙一跪也並不是勃蘭特事先編排好的“戲碼”,他原本是要去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前獻上花圈的,可等到他真正站在哪裡,才突然感受到“僅僅獻上一個花圈是絕對不夠的”,因此懷着真誠的懺悔之心,勃蘭特代表德意志民族跪在了猶太區起義紀念碑前。
事後,有德國人含淚感慨:“那一刻,德國人的感覺,就是終於從戰爭中解脫了!”這一跪,也讓德國和鄰國波蘭的關係緩和不少,當天,德國和波蘭就在華沙簽訂了互不干涉領土主權的“華沙條約”,象徵着兩國冰釋前嫌,正式和平相處,並且約定在將來也互不侵犯。勃蘭特的華沙之跪與日本首相參拜供奉侵華戰犯的靖國神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不僅是個人品質的對比,更是兩個民族在氣節上的差別。一個雖犯下大錯但願意懺悔、祈求原諒,而另一個犯錯之後不僅毫無悔意、反而以此為榮。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求證一個問題:“一天”是怎樣定義的,
2019: 聞名於世的環保少女原來是極左,托派,
2018: 黃金快變成石頭塊了,誰買誰傻
2018: 一腔熱情,一盆冷水
2017: 香椿樹seriously sick & delusiona
2017: 狗比人膽大的原因:無知。日德日薄西山
2016: 威州已有27個縣完成重新點票。阿川比原
2016: 揮淚別成都:賣房走人
2015: 無法理解。那孫子大鬧飛機
2015: 看來職業匹夫葫蘆等髮菜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