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硅谷一線醫生肉搏詭譎新冠-美國疫情怎一個“浪”字了得
送交者: 一草 2020年12月31日14:03:28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美國疫情怎一個“浪”字了得,硅谷一線醫生和詭譎新冠的肉搏戰

Original 空間作者 二湘的六維空間 Today收錄於話題#二湘空間 43 #硅谷一線醫生戰疫日記 30


Image

黃藥師近照,摘口罩喝咖啡瞬間,珍貴留影。

在戰余還有幸在此戲謔走筆,實因我還沒香消玉殞,也沒丟盔卸甲,已接種了第一針疫苗,歐耶。


硅谷一線醫生之年終問候

——黃藥師的2020, 怎一個浪字了得!


文/黃鸝


2020美國最高光話題是啥,唯新冠疫情莫屬!誰有不服?


而美國的疫情用一個字既可總結——浪!


美國人民放浪,新冠疫情孟浪,美國防疫浪里個浪, 還好有醫護人員勇做浪裏白條,疫苗研發並非浪得虛名!此處應有音樂響起”浪奔,浪流,浪里分不清歡笑悲憂”……


看看咱美帝疫情浪打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圖二),過千萬還勇攀高峰的確診人數,美國山河一片紅的疫情分布圖(紅得發紫的是加州,亞利桑那和田納西) (圖三),十分鐘死一人的洛杉磯速度(圖四)……還用我技術流坐而論道嗎? 


所有這些都在證明,記錄就是用來打破的。全民已進入躺平了享受的階段,稍有區別在於有些人躺平了還不忘戴口罩,得給這些好孩子們點個讚。

Image

圖二. 美國新冠住院患者人數的趨勢圖,截至12/29。


Image

圖三. 美國山河一片紅的疫情地圖,紅色色差代表嚴重程度,最深的三地是加州,亞利桑那州和田納西州。


Image

圖四. 聖誕節包括CNN在內各大媒體報道在洛杉磯縣,每十分鐘有一人死於新冠。 


戰況慘烈的報道處處可見,我就不贅述哪裡病房飽和,哪裡氧氣呼吸機要告罄。戰疫最激烈的州,年初紐約,年尾加州,東西兩岸交相輝映,德州佛州亞省偶露崢嶸。


黃藥師本尊年初隔岸觀火枕戈待旦,年中開始進入戰鬥,年尾更是躬逢大役(疫)責無旁貸。在戰余還有幸在此戲謔走筆,實因我還沒香消玉殞,也沒丟盔卸甲,已接種了第一針疫苗,歐耶。除了戴口罩缺氧引起陣發性腦殘之外,還算全須全尾地活着蹦躂着。終於,這一年,累並淚地爬到了年關。 


回顧我以前的戰疫日記,真的是低估了疫情,低估了美國人民的浪,當然也低估了參與疫苗研發英雄們的決心和才智,終於在年底開打疫苗了。


作為一名前線戰士,藥師本人看過的新冠病人毛估估也得有100有餘,實實在在經歷了各種類型的戰鬥,貼身肉搏戰,拉鋸戰,消耗戰,游擊戰,遭遇戰,埋伏戰,當然也有速戰速決戰。病毒的詭譎我已是充分領教了,縱觀人類與病毒相愛相殺的漫長歷史,新冠不知道是不是感染力或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但應該算最狡猾的病毒。


當然我醫治的都是入院病人,至少出現缺氧需要吸2升氧才可能被收治,從美國疾控中心數據可知,美國不分年齡患者住院天數中位數為8天,換句話說大多數人住院需8天,一般住院需4-15天不等,這和我的親身感受相符,其他類型肺炎需住院就不多,一般也就呆三天,穩定了回家繼續吃藥治療,而新冠肺炎關鍵在於好好壞壞,還見多次入院,多次進出ICU的案例,有統計數據說11個新冠住院病人里就有1人需要在兩個月裡再次住院,至少9%的再住院率。


對於普通肺炎這是很難想象的。病情難料,病程遷延是一個最大的挑戰。本人的實戰體驗就是一旦上了高通量氧就危險了,曾有多名上了高通量氧氣的患者治得差不多,幾乎到了要出院的地步,又突然惡化,收治入ICU最後病逝。消耗戰游擊戰真的很頭痛。新冠的狡猾還不僅在於此,有時它佯攻肺部,實取心腦,病人最後死於心腦血栓病變,或者伴發周圍血管血栓病需要截肢的。所以我們在治療中抗凝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如我之前所說的,新冠是一個綜合徵不是單單一個肺病那麼簡單。比如已經報道新冠腦病,新冠痊癒後時常會犯糊塗,我還見到病人康復後心律失常的,手腳的小血管炎,還有一個詞叫long covid (長期新冠),而沒有用慢性新冠來形容。不得不說我們對新冠這個對手還是知道得太少。 


我們入院病人的主流治療方案就是像當今總統閣下的治療相似,吸氧激素抗血清,“人民希望”(Remdesivir)也加入。總統閣下用的Regeneron出的抗體合成物基本功效和抗血清差不多。可惜這些藥物療效都不確定, 有時候看看炎症因子水平能多少預示病情的走向,僅此而已。常有人問我如何判斷病人的療效,我就苦笑說一句,病毒詭譎,全靠命抗。


病人反反覆覆,可苦了我們醫護人員,體力的付出不算,讓我們實感沮喪和被深深的無力感折磨。有一次,一個50歲出頭的病人在高通量氧和BIPAP(無創呼吸機)上交織多日,一天終於撐不住了,要轉到ICU, 他神志還算清晰,ICU醫生在床邊告之要插管上呼吸機,他之前一直說拒絕插管上呼吸機,這次他勉強同意,強調在呼吸機上超過一周就放棄治療。這個我治療了5天的病人,之前懷着希望盼他一點點降低需氧量, 突然卻要在生死之間做抉擇,我內心怎能不喪不扼腕?


還曾有過一個女病人,好好壞壞一個月,好幾次都要出院了,最後還是病逝在ICU, 一次次看到希望,一次次希望破滅,我們精神上和他們一樣難熬。


我這個月有一周故去的病人超過去年我一年經手的死亡人數。還有一部分病人不是病逝,而是還有很多其他慢性病,最後不得不放棄治療,選擇臨終關懷。現在的醫院就是實實在在的戰場(hot zone)。當一清早步入醫院,走廊里不斷迴響着某某屋病人在搶救的呼叫聲,還有比這更真實的戰場嗎?這樣的呼叫響起,我們都會立馬支起耳朵聽聽是不是自己的病人快不行了。 


曾有一名女病人和她老公雙雙入院,住同一間病房,五十歲開外,健康情況良好,新冠病情一度非常平穩,也是要出院了,突然就不省人事,ICU醫生和快速反應組搶救了1個多小時,不得不宣告失敗,先生就眼睜睜看着太太倏忽間離世,我真不敢想象對他內心的衝擊和傷害有多劇烈,管床的男醫生也是七尺男兒,事後唏噓感嘆多時,不禁含淚。在這場戰役里醫護和病患同體,同樣感受着生死時速,同呼吸共命運,病人在搶回自己的生命,醫護在竭力捍衛着現代醫學的驕傲和尊嚴,更不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此隕逝。但很不幸,我們時常要被這個狡猾的對手戲弄和嘲笑。怒,卻無處可發。 


醫生也變成了驚弓之鳥,我開始午夜驚魂,夢到我的某個病人要搶救,嚇得我一身冷汗,趕緊起來上醫院網上查看病人情況,不過幸好都沒有啥事。


跟病人家屬談話則是另一種考驗,傳遞壞消息本是醫生的必修課,往年都不覺得有啥,今年卻感覺無比的沉重,頻率太高是一方面,病情時好時壞,病人前一天還好好的,怎麼今天就要家屬談生論死呢?病人年紀輕,本身無病無災,怎麼一個病毒就要命了?怎麼說,怎麼解釋……


我在這個聖誕節打出了一個最傷感的電話,給病人老公打電話通報病人情況不妙很可能就會插管進ICU,基本ICU能活下來有20%上下的概率。老先生開始語無倫次,顯然沒有準備接受這個現實,當問及要搶救到哪一步時,他終於哽咽起來,喃喃在說,What a Christmas gift! We just celebrated our 50th anniversary (這是個啥聖誕禮物,我們剛剛慶祝了結婚50周年紀念日)。這下輪到我語無倫次了,也不知道怎麼掛的電話,我心裡如有重石一般,壓得我無法呼吸,我知道這個電話我必須打,總不能等到病人進了ICU再打吧, 那時就是ICU 醫生打了……對老先生恐怕更不能接受,打擊更沉重。


回家的路上我也終於忍不住,我怒吼,錘擊方向盤,任由淚水滾落……我並不是不堅強,我是個樂觀有使命感的人,所以才會選擇在最困難的月份值更多的班。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如此,在醫生群或者同事間訴說無助的時候,大家都心有戚戚焉,有一個醫生私下告訴我,她會在車裡大聲地唱歌,唱一路到家心情就好了……


不過上述這個女病人後續的情況是比較好的,轉危為安,已經完全脫離供氧,自由呼吸了。這位女士已經70多歲了,在臨床上,我們可真沒信心說所謂年輕人得病就無大礙。輪到你自己,那些統計數字都是沒用的。我見到年輕身體好卻被病毒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案例不少,有一個30歲出頭的女病人,全家屬她身體最好,結果她病得最重,多次反覆入院,插管兩次。總算逃出生天,但留下了嚴重心理陰影,拒絕出院……怕啊!


我們醫護人員的戰鬥減員非常嚴重,我們新冠樓層護士護工有至少一半以上染病,和可信的流行病學統計相符,醫生則低一些,但也非常常見,據我所知就近的醫生同事裡至少10% 染上新冠,另一個醫生組織里達到了“團滅”的地步,他們的病人也不得不由我們來管。 


是不是又要老生常談說PPE(個人防護品)的事兒了?加州醫院N95口罩至少能管夠,我和同事都喜歡用比亞迪進口的N95(圖五-1),  但不要指望從頭防到腳的防護服,我們有些人用自動供氧氣的防護罩(圖五-2)。

Image

圖五. 個人防護品。1. 進口比亞迪N95,黃藥師摯愛;2. 自動供氧防護面罩。


最危險在哪裡? 並不是已知的新冠病人那裡,而是處處有雷,有的時候病人入院是陰性,住了一段醫院卻發現陽性了,我發現這樣陰轉陽或者隱性感染者不下10個,更不要說身邊的醫護同事,不可知的暴露隨時都在身邊,我們就是防不勝防,時常有一種退後一步就是萬丈深淵的感覺。平時在醫院裡面屏、N95、護目鏡一個都不能少,這已是常規着裝。女醫生上班不用上妝了,男醫生不用剃鬚了,可惜這些節省下來的時間都用於穿戴PPE上了,穿戴順序和時時消毒也是異常重要。


我在這方面是比較當心的,從1月底我就不再和任何同事一起吃飯,杜絕一切群聚感染的機會,但我仍然會和護士病人們進行該有的近距離交流。有時還會給病人一個擁抱,哪怕是新冠病人,有時候病人耳朵背,我還必須湊得很近跟他交流,這是一種職責,也是一種安慰,物傷其類,這場戰鬥不分彼此,我們在一起,一併承擔生死和笑淚(圖六)。

Image

圖六. 醫患一體,一個擁抱,告訴世界,在死神面前,我們永遠站在一起。 


我們醫護人員,特別是護士,可謂是刀尖上的舞者,當之無愧是今年的勇士和衛士!(圖七)

Image

圖七. 時代周刊封面大寫了一線醫護人員是今年的勇士和衛士。


最近有一個笑話說,打了疫苗最顯著的副反應就是忍不住逢人就bb,我打疫苗了,我打疫苗了,我打疫苗了,歐耶~~~ 其實就像一個溺水求生的人終於抓住一根浮木一般,是一種解脫感,有幸生還的感覺。  


疫苗好壞我沒有那麼介意,因為只要有流感疫苗那樣的效果我就很滿足了。至於副反應,我要說,每個副反應都沒有那麼顯著,在正常人群中這樣的散發病例也不罕見。關鍵就像溺水者看到一根浮木,還管它是楊木桃木還是紅松木?還能說這個木頭我看不上,跟我八字不合,我寧死不用?


雖然疫苗給我們黑暗隧道里一道亮光,但是美國疫情最糟的時候很可能還沒到,估計新年節假日過後2周內會達到頂峰。所以不得不告誡大家一定要努力保持好口罩洗手和社交距離,堅持到打疫苗的時候,不要倒在黎明前。

 

Image

圖八. 2021,未來可期。


終於,年關即到,又是去歲迎新的時節。我願用這段笑中帶淚,淚里有光的文,傳遞真的信息,更予以大家不虛的希望。至於新年的願望,嗯,我想來想去怎麼還是一個“浪”呢,2021年打了疫苗,脫了口罩,把疫苗證貼在腦門上,想去哪兒去哪兒,專門往人多的地方去,看電影,坐遊輪,在熱門的飯店裡大聲喧譁,在摩肩接踵的步行街遊蕩,回國享受美食美景,去夏威夷潛水,去北極看極光。盡情地浪,報復性地浪,上天入地地浪… 恨不能整個世界都容不下你地浪… 


~the end~

作者簡介:

黃鸝:醫學博士,畢業於上海交大醫學院(前上海第二醫科大)。在美國西奈山和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醫學院完成內科住院醫訓練。硅谷某醫院住院部醫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