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索達吉堪布 金剛經釋 12
送交者: pifu01 2021年12月17日07:47:00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言:“佛得無上正等覺果位,於實相中無有所得。”佛答須菩提:“很正確,我於無上圓滿正等覺果位,在實相中乃至無少法可得,在名言中假名為無上正等覺果。”

  觀待世俗名言,佛陀確實獲得了共與不共的智慧,如十力四無畏,同時也具足各種相好與功德。而在勝義實相中,圓滿正等覺佛果亦無可得。龍猛菩薩論典中云:“無棄亦無得,不斷亦不常,不生亦不滅,是說名涅槃。”真正涅槃無可得之相。遍智無垢光尊者於《大圓滿心性體息》中也說:依實相勝義諦衡量,佛陀所得的法也不存在。嘎瑪拉希拉說:佛陀果位有所得是從學道而言,無所得是從無學道而言。所以說世俗名言諦中不可思議的功德,究竟實相中以正理觀察抉擇時,無絲毫實質可得。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陀又說:“須菩提,一切法平等無有高下,即是法性真實義。”

  諸法平等,不僅指輪涅平等,也指顯現和空性平等、世俗和勝義平等。《維摩詰經》云:無論顯現和空性,眾生和佛陀全部平等。《華嚴經》中云:“我與一切佛,自性平等住。”麥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也引用過此教證,闡述釋迦牟尼佛與十方一切諸佛自性平等,無有高下。從實相上看,世尊與眾生無有差別,地獄和涅槃其性平等。《大乘起信論》中云:“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遠離我、人、眾生、壽者等一切執著,修持一切善法,即可獲得無上圓滿正等覺的佛果。須菩提!所謂的善法如來說不是善法,而假名為善法。”

  如果將佛陀和眾生或基道果看待為堅固的實質法,始終無法獲得究竟的果位。《六祖壇經》雲“此心本淨無可取捨”,即是說自心要清淨,修持時不能有人我與法我,或者說遠離四相,以此方式才可以得到究竟佛果,否則所有善法全部變成暫時人天福報之因,不能直至菩提。有些未抉擇過甚深空性法義的修行者,把積累資糧獲得佛陀果位執著為實有,將自己所積累的少許善業認為永遠不會毀滅,恆常堅固實有不滅。雖然暫時在名言中,佛陀說了因果不虛的道理,但最究竟實相上所有基道果,及輪涅所攝的一切諸法,都是無生的大空性。真正本體實有的佛果永遠不存在,因而也不可得,唯有認知此理,依見解修持才能得到無上圓滿的佛果。《楞嚴經》云:“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世俗顯法中可以承認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以實相理論觀察時,首先發勝義菩提心遠離四相,最後方得無實相之佛果。

  帝洛巴祖師云:“顯現非縛執著縛,當斷貪執那若巴。”學修此經者,了知此理後應於善根等一切法減少執著,如果執著未曾減少、煩惱依然深重,則修任何善法雖有暫時功德,始終會成輪迴之因。修行者相續一定要以三輪體空來攝持,才能成為究竟解脫正因。因此,智慧不能離開大悲,大悲不能離開智慧,二者雙運一味,以如是正見攝一切法,方為學佛之道。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光明藏論》中,將十一種續事全部抉擇為大圓滿離一切戲論,依成就聖者的智慧,可知《金剛經》與大圓滿無任何差別。若未以理抉擇一切諸法本體空性,修任何法亦無法成就,只有在空性見解基礎上,遠離四相修持善法,才能獲得真正的無上正等覺果位。

  所謂的善法,分隨福德分的十善,與隨解脫分的四禪、四無色界之因或三十七道品等善法。這些法於世俗中雖如夢如幻顯現,然而究竟實相中,所修持的善法亦無可修,善法只是暫時的一種方便法。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惡。”既不思維善,也不思維不善,究竟來說修持中沒有任何善惡可依。六祖又云:“修一切善法希望果報,即非善法。”任何一個修行人若執取善業果報,就不是善法。《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名魔業。”因此名言中善法雖是解脫之因,獲得幸福安樂,但從勝義實相角度而言,十善六度也並非真實存在。此無倒甚深大乘正理,唯於大乘佛法興盛的地方人們易接受,小乘佛法興盛的國家,人們則特別執著修持善法,並且始終認為佛的身相永恆不滅,能獲得有實質性的佛果。如此執著實有的凡夫雖有信心,有一定的佛法因緣,但對空性法未曾深入聞思研習之故,於生死中不能出離,着實令人遺憾痛惜。針對人們對善法的嚴重執著,禪宗和尚說:不管黑狗、白狗,咬出的血全是紅色;同理,不管對善法、惡法的執著,都是一種執著,實為輪迴之因

  未曾深入細緻的廣泛聞思者,表面上雖然發心清淨,精進磕頭、燒香、供齋等善法,但由於未證悟空性法門的緣故,總是耽著於希求真實存在的佛陀和解脫之網。當然相對業障深重的凡夫,頃刻之間證悟空性境界確實有困難,但通過再三的觀察思維,如理作意,放棄對基道果的執著,也可趨入空性。但初學者需警惕又墮於一邊,放下不是不修持,無智淺學者往往認為不是有即是無,放下就是什麼善法都不用修持,如是趨入斷見邪道。末法時代,真正如理宣說弘揚般若法門者寥若晨星,聽聞受持者也極為罕見,現在多數人只是表面學佛的持形象者,並未真正明白了解佛的密意。不說真正懂般若空性之理,字面上是否能解釋都會令人懷疑。末法時代持正見者,尤其應維護自己的見解,否則諸多邪見等損害因緣,隨時會損害自己。希望有緣聽聞此經的人業際不顛倒,見解行為穩固如山,不要像池中枯水一樣逐漸減少,有減無增,而應以般若攝萬行,燈燈相傳、光明互映。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如果聚集整個三千大世界中所有像須彌山一樣大的金銀等七寶供養布施眾生,功德不可思議、無法言喻。然而,不必說念誦、受持全經為他人說,哪怕僅僅受持其中四句偈的功德,即已遠遠超過前面的功德。以七寶布施的功德比不上法施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數、喻無法表達衡量。”

  “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有兩方面的解釋:一是用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須彌山的七寶作布施,一是用如須彌山一樣大的七寶作布施。

  於此般若超勝之理,一方面因般若是一切諸佛之母,是諸佛本源、佛性種子故,持誦此經實際已成修持諸佛菩薩之因;另一方面《般若經》是於自相續中真正生起如來智慧之因,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依《般若經》而成就正等覺的果位,所以僅以四句偈持誦為他人說,即是種下解脫成佛的善根,其功德非常廣大,勝過七寶布施功德。久尼夏智云:財布施是人天福報之因,可召感天人、轉輪王等受用圓滿的果位,而持誦般若空性經典可證悟諸法本相,是最殊勝圓滿的成佛之因財布施的功德易於滅盡,猶如死水;持誦般若經典證悟空性作法施的功德如大海,遠遠勝過其他功德。唐玄宗皇帝云:“三千七寶雖多,用盡還歸生滅;四句經文雖少,悟之直至菩提。”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初聞似乎功德很大,實際此善業還是不離生滅的本性,四句偈子的經文雖少,但證悟即可直至菩提,當下獲得正等覺佛的果位。由此可知,無論如何寵大的財布施,若無有智慧攝受,也還是無常生滅法的本性,並非成佛之因;若已證悟很少的四句般若經文,則當下獲得菩提果位。般若法是直接成就菩提之因,《心經》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小品般若經》亦云:“過去諸佛以般若波羅蜜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在十方無量佛也以般若波羅蜜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六祖壇經》云:“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直至佛地。”如果自己相續中已生起般若空性智慧,一剎那間將妄念全部熄滅,並且認識本性直至菩提佛果。凡夫執著於有法,以他人作財布施功德大並且願意隨喜,而不認為令人在相續中生起般若智慧功德更大,希望見聞知曉此理者,應明二者的功德大小,使自相續中生起正見。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須菩提,你意下如何?你等不應以為佛有如是的分別念‘我應當度眾生’,須菩提,不要這樣想,為什麼呢?實際上無有眾生如來所度。如果如來有度化的眾生,如來就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執著。”

  佛說為度眾生而做法布施的功德極大,但從勝義實相的角度而言,對此不應有任何相狀執著,任何相執都是障礙。從名言中說每一個修行者,都應發無上菩提心,度化無量眾生,諸佛菩薩也曾如是發願於現世中度化無量有情。《妙法蓮華經》云:“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度脫諸眾生,入佛無漏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一切諸佛以無量方便令一切眾生趨入如來的無漏智慧。佛陀以智慧方便度化眾生,不同於凡夫以分別念度化眾生,《大律經》宣說四種度化眾生的方式一、法施度即世尊轉八萬四千法門,宣說十二部經度化眾生;二、身力度即以身體形象度化眾生,如具足種種相好的莊嚴身相令眾生歡喜愛樂,種下善根得以度化;三、神通力度,即在有緣的眾生前顯現各種神通神變以度化之;四、名號度,《賢劫經》中云:聽聞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即不會墮落。修行人於世俗中應該有“我當度眾生”的願心,但在實相中,能化所化都不存在,一切如夢幻泡影乃至離一切戲論。《圓覺經》中云:所謂眾生實際是心所證知,名言中顯現存在。所化眾生是所證而已,觀待勝義,所度化的眾生並不成立。眾生本來是佛,還要去度化使之成佛,即成了矛盾之語。六祖云:從實相上講眾生本來是佛,佛再三說要度化,成了妄語。因此佛經中再申究竟了義的實相中,眾生本來是佛,若有眾生如來可度,如來即有四相的執著,如來即非如來而成凡夫。有任何執著即得不到涅槃,不名如來,所以如來有眾生可度是非理之說。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須菩提,觀待迷亂眾生的顯法中,如來說有我,實際真實義中並非如是,而凡夫人錯誤地認為有我,生起各種執著。而這些所謂的凡夫,如來說並非真實存在的凡夫,假名安立為凡夫。”

  諸佛或說我或說無我,而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未斷盡我、我所執之前,自相煩惱尚未減少,對事物經常生起我執,這樣的眾生可稱為凡夫。而在法界本來實相中無一法可立,《中論》中云:“如來所有性,即是世間性。”《大乘五蘊論》中云:“云何異生性,謂於諸聖法不得為性。”凡夫指對聖法未加揣摩、研究,不了解勝義本性,於佛法無真實信心的眾生。所謂異生是指在六道輪迴中不依其他助緣,各隨業力在六趣中轉生。凡未學習宗派,沒有達到一定修行境界時,認為確確實實存在實有的我,聖者完全了達無我之理,並且現證諸法無我,所有根本不會再執著有我,其根本慧定面前沒有凡夫,非凡夫亦無。《維摩詰經》云:“非得果非不得果,非凡夫非離凡夫法,非聖人非不聖人。”與本文意義相同,未得實有果也並不是不得果,無凡夫也無非凡夫法,沒有聖人,也沒有非聖人,總之在世俗名言中可以安立凡夫等種種假名,但凡夫與佛陀在真如本性上無二無別,因此所謂凡夫在實相中不存在,證悟人無我與非證悟也不存在。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佛問:“須菩提,名言中一切諸法無欺顯現,並且諸法皆有各別自相,那麼能否以三十二清淨相看待如來?須菩提言:三十二相、八十隨好是佛的福德功德所致,見相好即可見如來。佛對須菩提說:如果以三十二相可以見到如來,轉輪聖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就成如來了。”

  觀待凡夫就會有聖者,進而引申出凡聖差別之相,如來具足三十二種眾生所不具的清淨妙相。圓滿殊妙之相好,都是佛在因地經過多生累劫的積集福德資糧而現前成就,在《中觀寶鬘論》中廣泛細緻地敘述了成就如來微妙相之因。佛是具有不共殊勝功德的聖尊,然而為什麼佛否定了須菩提的觀點呢?一方面世尊以推理方式駁斥須菩提的錯誤:如果以三十二相可見如來,則轉輪王成了如來,因轉輪王亦有三十二相,因此如果說三十二相可代表如來,在語句上已成為明顯的錯誤。從因明上講,如果轉輪王成如來,也有世尊不需出家修道等諸多過失。另外,如來與轉輪王的三十二相也有差別,在《俱舍論》中列舉了三種主要差別:一是明與不明顯的差別;二圓滿與圓滿的差別;三諸相位置端正與不端正的差別。佛相好莊嚴極其明顯,而轉輪王的相好需要仔細觀看,不詳細看則看不出來;佛的相好圓滿無缺,如十五滿月,而轉輪王一些相好尚有欠缺,並不十分圓滿;以肉髻為例說明,佛的肉髻生在固定的位置上,不會偏左或偏右,而轉輪王的相好,有時偏左有時偏右,並不是非常莊嚴。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對佛陳白:“世尊,依我對佛所說義的理解,不應以三十二相看待如來。”此時,世尊用偈文方式宣說了自己的真正的密意:“如果以色見到我,以音聲來求我,則此人已步入邪道,不能見如來本面。”

  至此世尊不再以迂迴輾轉的方式導引,而是直接切入實相本義,以偈文宣說。漢傳佛教、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經常引用此偈做教證,宗喀巴大師的《根本慧論大疏》、榮索班智達的《入大乘論》、全知無垢光尊者的《七寶藏》以及麥彭仁波切的一些論中都曾引用過。此偈道出如來的真正密意:名言中有緣弟子所見到的如來的不共莊嚴身相,只不過是暫時清淨的現相,從法身空性的角度而言,不管在顯宗、密宗,都承認那不是真正的如來。但應注意,不應執斷空之見,認為恭敬釋佛像無有功德,名言中還是有功德。只不過在勝義諦而言,將佛的各種身相莊嚴看成是佛,是一種錯誤。而且以各種聲音來求見佛也是不了義的,這樣的修行者也非真正的修行者,彼等已經趨入了邪道。此處邪道指的是修行歧途,並非世間的邪魔外道,漢傳佛教解釋為世間所有相狀執著即是邪見,即未分了義與不了義。《六祖壇經》云:正見名出世,邪見是世間。即出世間法是真正的正見,而邪見是世間法。佛陀無論示現涅槃與否,皆沒有實有的五蘊與我。如果將佛陀看作一種有形的色法,完全是一種錯誤,執相者未趨入法性,故不能見到如來的本相。《中論》云:“邪見深厚者,則說無如來,如來寂滅相,分別有亦非。”邪見深重的人認為如來不存在,把如來寂滅相認為有也不合理。真正的如來相就是現前心的本性,諸法的法性,名言中佛相是暫時的假立。《大寶積經》云:“一切諸法悉如幻化,是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無佛無法無僧。”《諸法無生經》中云:“無佛無法亦無僧,誰知此理乃智者。”不了解大乘佛法的人見聞此實相法句義,可能會生起恐怖害怕之感,其實無需怖畏,因真正的法相,一切法本性如此,應了知此理避免“以色見如來、以音聲求如來”的邪道。

  藏文譯本中此偈後還有一偈,玄奘義淨法師的譯本中也有,只有鳩摩羅什法師的譯本中無,可能是翻譯或流傳的過程中疏漏所致。後一偈即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應當把佛的本性觀為法性,也是引導眾生的導師之法身,這樣的法性離一切戲論,非一般凡夫俗子的分別念所能測度、衡量。《入菩薩行》中亦云:“勝義非意境,說意是世俗。”勝義諦不是分別心的境界,心及心所之境被稱為世俗諦。佛經中云:“天子,若勝義諦是身語意之境,則不是勝義諦,而成世俗諦耶。天子,然其勝義諦者,遠離一切名言,於真實中不生不滅,離一切能說所說及能知所知,乃至超離具勝一切智智之境,此為勝義諦也。”《妙法蓮華經》云:“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又雲“無漏不思議,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火雞在萬維這德性,不可能養出家教好的
2020: 哭五味——今日觀帖有感
2019: 李子柒的評論,我覺得這個比較靠譜
2019: 李子柒的生活水平與在美國混吃救濟的老
2018: 向松祚站在資本家立場,赤裸裸向工農工
2018: 據說國內開始砸iPhone了? 問候語是不
2017: 白蘿蔔燉牛肉
2017: 被蔣介石出賣的“一·二八”淞滬抗戰
2016: 周日,有沒有好坑啊?如果有好坑,我就
2016: 魚慌社小故事:夜宴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