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索達吉堪布 金剛經釋 13 (終)
送交者: pifu01 2021年12月18日11:47:47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果認為“如來因為具足相之緣故,得無上正等覺果位”是不合理的。須菩提,你等也不要這樣作意:因為如來並不是以具足相的緣故,獲得無上圓滿正等覺果。

  此處第一句“如來不以具足相故”中的“不”字,藏譯本與玄奘、義淨法師譯本中均無,可能是久遠流傳過程中誤添加的字,連貫上下言語意義來看,沒有“不”字更通暢連貫。前段經文剛剛講了如來正等覺不能以相好具足與否來衡量,此處世尊於經中再重申,以相獲得如來正等覺不應理。所謂的相在《楞伽經》中云:“相者,若處所形相、色像等現,是名為相。”處所形相、色相等一切顯相稱為相,不論如來的莊嚴妙相還是凡夫平常處所相,都不是真實究竟之相。所謂的相是因緣所生之法,其本體為空性,顯相上似乎有,實際中依因緣所生的法全部是空相而非勝義實相。希望學者千萬不要認為可以種種妙相得見如來,此種錯誤認識者易墮入常邊,始終無法獲得無上正等覺的果位。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你等如果這樣認為,發無上菩提心者會執著一切諸法都是斷滅空性,承認一切法是斷滅之空。這種想法成非理之見,因為發無上正等覺心者對一切法不說為斷滅相。”

  中觀指出,如果過去有現在沒有是一種斷見;或抉擇諸法本性時,顯現沒有單單承認是空邊,這也是一種斷見。如片面看待世間規律,認為因果沒有、輪迴無有、得三菩提三解脫子虛烏有等,執諸佛斷滅一切緣起諸相,執一切為空無斷滅,這就是一種斷見。《心經》中也說:“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諸法的真正實相是顯空不二、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法性。如果認為諸法實相是斷滅,即是非理之說,因此見已墮入斷滅之邊故。《中論》中認為斷滅空見是一種始終不能恢復的邊見,真正實相中無有一法的本性可生可滅,如果承認滅法,這種滅法的境界確實無法恢復。從修行角度而言,滅法是無色界禪定境界;從見解上而言,遍智無垢光尊者將其批駁為一種外道邪見。因此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不說諸法斷滅,若有此斷滅之見,也不會是真正大乘發菩提心者。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須菩提,如果菩薩以遍滿恆河沙數世界的七寶布施,其功德固然不可思量;但如果有人了知一切法無我,且已得無生法忍,此菩薩的功德遠遠超勝前者。”

  僅僅施予畜生一摶之食的善法,其果報也不可思議,何況以遍滿恆河沙數世界七寶布施眾生的功德?對初入佛門者而言,平常上供下施、供養上師三寶或布施乞丐孤貧的功德非常大,但如果通過聞思修行,對佛所說般若空性法理生起定解,其功德遠超前者。由此可知,平時表面的布施,心不清淨故不一定有很大功德,而在相續中如理生起聞慧、思慧、修慧中的任意一種,哪怕是僅僅一剎那間觀修空性,對無我法生起堅定不退轉的定解,其功德無可言喻。

  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許多人以三寶聖地等外緣加持,會自然趨入佛法正見,而漢地千千萬萬人都是持邪見者,極少有修持正法者,以此自心隨外境轉於邊見而難以保持穩固正見。世間愚昧的凡夫根本不懂佛法的道理,在痛苦來臨時,根本不知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從而枉受諸苦。佛法最殊勝的精華即是無生法忍般若法門,內道弟子學修佛法對此法門生起不退信心,至關重要。《大智度論》云:“菩薩位者,無生法忍是,得此法忍觀一切世間空,心無所著,住諸法實相中,不復染世間。”對於無生滅諸法實相真正通達無礙,得到不退轉的境界後,只需在此境界中剎那安住,其功德已遠遠勝過他人相似布施之功德,因為此菩薩已沒有任何實相的執著,住真實法性義之功德極為殊勝。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為什麼得無生法忍境界的功德已遠遠超過了布施的功德?因為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問佛:“世尊,為什麼菩薩不受福德?”佛言:“須菩提,菩薩對所作善事得到的福德,不應貪著執取任何相狀,所以說不受福德。”

  《六祖壇經》中云:真正所得的功德實際是一種空性。從名言顯現方面講積累福德資糧,顯現色身,但是究竟的勝義實相中一切都不存在。在菩薩的境界沒有可得的智慧與福德,不貪著任何法相,如《心經》云:“無智亦無得。”菩薩以般若空慧攝一切修法,斷除貪執果位的所知障,住於大等性。《維摩詰經》中云:“諸法究竟無所有。”如果福德自相實有存在,則以滿恆河沙數世界七寶布施,也不能得到任何福德,任何法也不能顯現。《定解寶燈論》中廣述菩薩所得的智能,只是暫時道中的一種所證之法,法身境界若以分別尋伺衡量則成非理之舉,因此應觀諸法實相為空性。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如果有人依着相分別說如來有來有去,有坐有臥,此人根本未理解佛說法之密意。因為所謂如來,無有來亦無有去,其性無有遷變,以此故名之為如來。”

  如來與凡夫眾生有天淵之別,如來已如理如實來到或證達諸法本地。顯密共同承認,凡夫眾生是漂泊流轉於輪迴中有迷亂顯現的有情。世間凡夫的見解紛繁複雜,多數人認定如來有來有去,是基於這樣的史實:世尊從兜率天降生閻浮提藍毗尼園,苦行六年,於印度金剛座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就無上正覺後,廣度有緣。如來有住的地方,世尊在靈鷲山等十大聖地分別說法,在嘎亞郭拉地方駐足25年,世尊也示現如何修行、吃飯等,尤其在小乘的戒律詳細記載世尊居住、結夏、化緣入座等的地方,最終世尊住世84年後示現涅槃,趨入清淨剎土。如是種種顯現在眾生眼識前現量成立,在世俗中毫無疑問應當承認。而從勝義實相分析,如來無來無去,上述承認完全是一種錯誤觀念,依現象判斷如來有來去,說明彼人沒有真正了解如來的實相。佛經云:“諸法自性無所住,無來無去如虛空。”常啼菩薩求般若法的公案中,常啼菩薩見到法勝菩薩後,問自己在路上見到的佛從何而來,去於何處,法勝菩薩因而宣講了《諸佛無來無去品》。此無來無去品中,以眾多如陽焰水等比喻說明諸法無自性,如來無來住去。《老婦請問經》中云:一切諸法無生如鼓聲一樣,暫時顯現聲音,實際鼓聲無有任何來源。真正的鼓聲既不在鼓上也不在手上,始終得不到一個真正實有自性的鼓聲,以此無來無去的鼓聲比喻如來的無來無去。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將整個三千大世界碎為微塵,其微塵之數是不是很多?”須菩提回答說:“非常多,世尊,為什麼呢?如果微塵眾實有,世尊根本不可能說是微塵眾,為什麼呢?佛說所謂的微塵眾根本不是微塵眾,只是假名安立為微塵眾。”

  即使一個碗碎為微塵也不可勝數,無法衡量,何況將組成三千大世界全部碎為微塵呢?但是實相中微塵眾並非實有,名言中任何一個法都是這樣,因一切法本來無實有,所以說是微塵眾。如果微塵實有,則不可能依理抉擇為空性。小乘認為無分微塵是一切法的基礎,勝義諦中此微塵成實存在;外道認為微塵常有、實有不變,凡夫人的分別智慧有限,依彼非正量的思維認為微塵極其渺小細微,無法繼續分析觀察,故是常有。而實際上不僅中觀宗派不承許,即使因明宗派也不會承認微塵成實常有。從名言角度出發,佛也在各類經典中說微塵多,一個微塵中有無數個剎土,如《華嚴經》中云:“一塵中有塵數剎。”此亦說明世尊不承認微塵實有,如果微塵實有,佛則不會說微塵多。因為說微塵多是從世俗而言,在勝義中以理觀察時,或觀待聖者的根本慧定前,所謂的微塵非微塵,微塵眾多只是名言中的一種假象而已。在勝義中微塵尚不成立何況其形狀多少呢?《大幻化網》中引用顯宗的經典作教證云:“一根發尖端,不可思議剎,各形皆不一,彼相無混雜。”一毛髮尖端有無數的剎土,每個剎土形狀功德都不同,恆河沙數無量世界相互無有混淆。對此凡夫人難以接受解釋,以佛教觀點推理,諸法皆是空性,空性中不滅緣起,以法性不可思議之緣起力,可以有繽紛多彩的各種的顯現。佛教中稱作微塵,而自然科學家們將其稱作原子、中子、質子等,名稱各異,但不論何種名詞都不能改變微塵與世界非常有的本性。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世尊,如來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實際非世界,只是假名。如果世界是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所說的一合相,並非實有,只是為其安立名稱,假名為一合相。”

  真正在勝義中觀察,從微塵到三千大千世界之間,諸法沒有任何實有自性,無論勝義諦還是世俗諦中都不存在一法有自性,它們既不是斷滅也不是常有。倘若執取世間實有,則成為對事物總相的一種執著。一合相即是一種總相,世界本為眾多不同因緣組合,而彼等各有別相,無有共同的相——總相存在。如瓶子本來由許多微塵組成,但人們對瓶子有着一體聚合的概念;人也是如此,由頭、手、足等各支組成,本來無有所謂的身體,但人們認為有一實有我存在。同樣器世界本來不存在,凡夫眾生迷亂分別感覺上實有諸法聚合為一體,人們以業惑對其形成一種總相的虛妄執著,這叫一合相,並非實相中真正存在。蘊的聚合、世間的相續等都是假法,如來在佛經中常說一合相都不存在,聚合而成的總體假法中,人們產生一種邪執認為諸法實有,這是邪執實有而不是真正實有。《中觀四百論》中云:“集聚假法中,邪執言實有。”所有因緣聚合之法全部是假立不實的,諸法虛偽得像影像一樣,哪裡會有真實的存在呢?一合相併不是真正的一合相,《入菩薩行》中云:“虛偽如影像,彼中豈有真?”《圓覺經》中云:“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眾生國土,皆為同一法性,即不實有;所以地獄、天宮皆是淨土。如果淨土真正實有,則眾生國土不會同一法性,地獄天宮不會都變成淨土。所以如來說名言中的一合相,在實相中並非一合相,只是假名。

  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一合相,在實相中是不可說,但在名言中凡夫人貪執而安立。”

  對器世界有情世界的總合相狀執著,皆稱為一合相,究竟實相中無一法可立,因此一合相實際不可言說。以瓶子、柱子為例,不僅大乘中觀論典,即使小乘中也認為瓶子、柱子只是一個總相,《俱舍論》中以理抉擇後確認瓶子是世俗諦,是一種假象,因此一合相的本性不成立為實有,只是世俗顯法的一種假象。世間愚迷顛倒凡夫不了知此理,經常以妄想貪執其為實有,更不能如實了達此離一切戲論的諸法實相,因此佛在經典中常說:若佛不出世為眾生開示甚深甘露法要,恐怕彼等於此法義不能解了。但凡夫人的智慧非常淺薄,深深地執著五欲,聽到空性法門也不能真實理解,因此不應於非法器面前宣說般若法要。《妙法蓮華經》中云:“凡夫淺識,深着五欲,聞不能解,亦勿為說。”凡夫人智慧根基有限,又有種種迷亂業障遮弊,根本無法見到真實法相,如有眼翳者耽執空中毛髮一樣,以此長久漂泊於輪迴之中。佛成道時說:“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吾得猶如甘露之妙法,縱為誰說亦不能了知,故當無言安住於林間。”世尊成道時已證悟如甘露般的妙法,為什麼四十九日不欲對世人宣說?因為世人妄執深重,不會真正通達佛的甚深法要,不能放棄一合相的妄執,所以世尊不願為之演說,而寧可至寂靜林中獨自安住。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如果有人說佛說過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此人並未通達如來的密意。為什麼呢?因為佛陀所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它們並不實存,只是在名言中安立為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佛在經中所述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並不是一種究竟了義之說,也不是真正承認實相中有四相。任何大乘修行人不能承認勝義實有,如果予以肯定承認,也將成為此人修道中的一種障礙。世尊提出此問實屬必要,因為佛為調化根基不同的眾生而宣說八萬四千法門,對有些鈍根樂小法着相驕慢者,宣說有我的法門,如小乘的《阿含經》、《毗奈耶經》中承認萬法為有,另外佛本生公案中常常涉及“我的眷屬中,舍利子、目犍連等像銀瓶一樣”,又說“在因地我曾經變成某某國王,做過什麼事”,有時又說“我今天頭痛,是因為我以前當漁夫兒子時看……而笑”,這些都是佛陀親口所說,難怪末世淺學者會認為所謂的我實有存在,合乎法理,而不去廣泛聞思以實踐通達世尊的究竟密意。為使人們擺脫這種惡見的束縛,世尊特發此問以引出究竟了義實相,須菩提通過世尊善言誘導,已經悟入佛之密意,因而答:執四見實有的人未理解世尊的意趣。三轉法輪的了義經典《如來藏經》中亦云:“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污,德相備足如我無異。”世尊第三轉法輪中宣說了常有的概念,但這是從光明顯現分而言,並非表明諸法實有存在,而是強調顯空無二的如來藏光明顯現,也是最了義的空性。

  此處六祖如是抉擇:我見就是如來藏本性實有,人見是諸法本性常有,眾生見是眾生的煩惱本來清淨存在,壽者見是眾生在實相上不生不滅。六祖的解釋言詞不多,所抉擇的方法不同別家,但意義通徹,經文幽玄,與原文很接近。勝義實相中以理觀察時,四相可以包括在無我空性之中,因佛陀最究竟的甚深法要,可以歸納包括在無我空性中。空無我之理是諸佛所達到的真正境界,它能摧毀一切世間邊執邪見,是趨入涅槃的唯一法門。

  月稱論師在《入中論》中云:“如佛雖離薩迦見,亦嘗說我及我所,如是諸法無自性,不了義經亦說有。”佛陀雖然已沒有薩迦耶見,但在顯現上經常說有我及我所;同理,諸法本來無有任何自性,但在不了義經中針對相應眾生的根基,佛也常說自性是存在的、我是存在的。有些經中說有我見等,這是不了義的,只不過是在以名言量為主進行抉擇時,這樣宣說而已,並非究竟實相本義。因此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言中的一種假象,是妄想分別心的所緣,凡夫眾生心識所了知的實相亦非實相,只是名言中稱為實相。勝義法界本性超離言思分別之境,唯是聖者智慧的所緣。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發無上圓滿正等覺菩提心的菩薩,對一切法應以般若空慧攝持,如實了知,如是信解,不生任何法相。所謂的法相,就實相勝義而言亦非法相,只是假名而已。”

  本經的教言主要為破相執,整部經前面破一切邊執邪見,此處破一切法相不存在,所以禪宗大德常稱此經為“破相論”。對於已經發無上菩薩心入了法門的人,應心入於法,與法相應。自己應當真正生起一些證相覺受,依《金剛經》而對於諸法實相生起感悟,否則雖然有聽聞讀誦的功德,但在煩惱現前時,會毫無辦法。倘若在精進聞思修行,相續中對諸法無生的本性生起證悟,則《般若經》中所述最甚深不可思議境界已然出現。

  初學者首先通過依止具德上師,如理聽聞明了經義,斷除增損疑惑,反覆思維至基本能照見諸法本性為思所生慧,然後通過反覆修持,才能獲得不退轉的定解和境界。如此通過聞思修三方面修持,對無生法相了了分明,顯而無自性的般若空慧必然會顯現出來。

  古代慈明禪師有一個弟子,每天念誦一百遍《金剛經》。一日禪師問弟子:“《金剛經》講的是什麼意義?”“弟子只是在字句上讀,並不知道經的意義。”禪師說:“每天可以不念太多,只是念時需要用心觀想。”後來弟子每天只念一遍,一天念到“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時頓時開悟。所以修任何法都應先如實了知中間如實信解最後如實在自相續中生起不退轉的定解。《羅睺羅讚頌》云:不可言說智慧到彼岸,不生不滅虛空之本性,各別自證智慧之行境,頂禮三世如來之佛母。若勤修持,最後自己一定能到達這種不生不滅的不可思議的境界。

  世俗凡夫所說的相,在勝義中並非法相,只是在名言中的假名。《大乘義章》中云:“諸法體狀,謂之為相。”《六祖壇經》中亦云:無相為體。《華嚴經》中雲有六種相,《解深密經》中講三種相,《大智度論》中也談到三種相,本經則說四種相。不論相有多少,一切相在勝義中即是虛妄假立。久尼夏智在講義中強調最後一定要遠離一切相狀,這是證悟無我最殊勝的方便道,若未離一切相,人無我法無我不可能證悟。外境的相執如果沒有斷盡,執著未除,不能真正證悟空性,《釋量論》中亦云:“如不斷此境,不能斷彼執。”世間任何相都不是真實,必須予以遮破,破斥一切相才能現前自然本智。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須菩提,如果有人用遍滿無數世界七寶作布施,功德不可思議,無法衡量;如果有善男善女發了殊勝的菩提心,念誦受持此經,甚至僅僅經中四句偈,為人演說,所得福德遠遠勝過前者布施的功德。(在念誦本經前,首先應念三遍或一遍皈依,最好是三遍,然後念四無量心。念完全部經文最後回向,藏傳佛教儀軌中都有皈依發心回向。這樣具足了三殊勝,功德很大。)

  念誦、受持為人演說經中四句偈,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其功德已勝過廣大財布施的功德,何況全經如此行持呢?極力修學此經者,若如理受持、通達此經,機緣具足時應常為他人演說。現在自身具有本經的傳承,又有所化的眾生,應至力廣弘此經,否則浪費光陰,錯過機緣只有扼腕大嘆。若確實不具備地點時間等因緣傳講全經,可以僅為別人演說四句偈義。一般人沒有足夠的時間財力等福報作廣大的財布施,但演說一偈既不需很長時間,文字又通俗易懂便於接受,只需發一個清淨心即可同時成辦自他二利,這無疑是最好的積累資糧的方式。

  大乘經論的讀誦和演說功德不可思議,讀誦、演說都屬於十大法行,《現觀莊嚴論》中云:“開闡正法教,諦語為第十,彼性不可得,當知名修治。”及“多聞無厭足,無染行法施,嚴淨成佛剎,不厭倦眷屬。”一方面,繕寫讀誦等屬十大法行,另一方面,此經主要宣說般若空性的甚深意義,受持此經與修持空性功德等無差別。全知麥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門》中云:“世間最大的三種功德是發菩提心、宣說大乘佛法、觀想空性。因此具善緣者應常觀想,聞思此經,至少應每日讀一遍,若時間有限誦一偈亦可。全知麥彭仁波切云:“若無有聞思修的能力,得到人身還是應當每天持誦一個具有傳承上師加持的金剛語,這樣可得到殊勝功德。”世人認為供養上師一條哈達或一百元錢功德很大,而沾沾自喜。從一方面看,這樣供養確實有功德,但另一方面,真正發菩提心觀修空性,為他人傳法解經,功德更大。有志者應勇於荷擔如來家業,在漢地廣弘般若空性法門,使不信佛教道理者皈依佛門,懂一偈為人講說都會成就自他利益,否則通曉佛法的人不弘揚佛法,而像阿羅漢一樣入滅定,這並不合理。遍智無垢光尊者在《上師心滴》中云:“有些人安住在滅定中,實際是小乘行者,為了自己成就而捨棄利他的事業,並不符合大乘教法。”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如何為人宣說呢?應安住於實相中,不取任何相,如如不動。”

  世尊為度化各種根基不同的眾生而講的八萬四千法門,全部意義都是引導有情趨入般若空慧之道。一切法的實相是菩薩根本慧定的所境,在入定時無有任何相可緣,如如不動,遠離一切戲論。《般若經》云:“若人見此法無減無滅,猶如虛空也。”任何相在入定智慧前都為顛倒錯謬,因此不執取任何相,才能與三世諸佛的無為智慧境界無二無別。這種境界無有所破所立真實義中自然安住,能現前真實的本性。《寶性論》等論典中云:“此中無所遮,亦無少所立,寂滅中安住,正見即真相。”真正能現前這種境界,已超勝發菩提心等任何善法的功德。《不可思議經》中云:發菩提心不及觀空性持正法功德的十六分之一。《宗鏡錄》:如有頌言“若人持正法,及發菩提心,不如解於空,十六分之一。”因此觀修般若波羅蜜多空性智慧的功德非常殊勝,具有福德智慧清淨戒律的持藏者,應當廣宣流布,稍稍安住此經的境界,其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為什麼呢?一切有為之法,皆如夢、幻、泡、影、露水、閃電,應當如此觀待一切法。”

  漢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們經常喜歡引用此偈,藏傳佛教中在長淨期間也常於午飯前,供食子或給邪魔外道的眾生作布施時念誦此偈,此偈概括了這部經的全部內涵,若無時間修持此經、念誦全經,可僅念誦此偈。

  菩薩在出定時應觀一切法如夢如幻,凡是因緣所攝生滅法,皆是有為法,而有為法全部是迷亂意識安立的,雖有能取所取之法,其本性絲毫不能成立。就像夢境與幻化師幻變出來的幻象;又如同鏡子裡種種影像,因緣積聚而顯現,因緣毀滅時又消失;無常似水面的水泡,又猶如早晨的露水,雖然放射璀璨的光芒,但頃刻後馬上消失;諸顯現好像閃電一樣,瞬息剎那生滅。此處從諸法無自性與無常兩方面作比喻,藏文中此處還有“如流星、如眼翳、如燈、如雲”四喻,共九喻。玄奘法師譯本與藏文本同,而此譯本差異可能是由於梵文原本不同或流通中疏漏。其他佛經和《幻化網》中多運用幻化八喻,《聞解脫經》中有十二種比喻宣說一切有為法無有自性,《妙臂請問經》中云:“三世一切如虛幻。”《佛說水沫所漂經》中有比喻:“色如彼聚沫,痛如彼水泡,想如夏野馬,行如芭蕉樹,識如彼幻術。”《中論》中云:“色聲香味觸,及法體六種,皆空如焰夢,如乾達婆城。猶如幻化人,亦如鏡中像。如是六種中,何有淨不淨?”諸如此類如幻如夢的比喻非常多。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世尊圓滿講說此經後,須菩提及所有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人、阿修羅聽後都生起大歡喜心,信受並依教奉行。

  如是甚深般若經,僅聞亦斷輪迴根,

  讀誦受持何堪言,故恆實修極重要。

  以此善根皎月光,遣除愚眾痴意暗,

  趨入光明解脫道,速得如海身智德。

  此《金剛經釋》是法王晉美彭措足下愚徒索郎達吉在喇榮傳講此經之同時撰著圓滿,增吉祥,2000年8月15日。

  重校於二○○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假魯迅的屎能和老沙的詩相比嗎? 哈哈
2020: 本人反對張貼網友個信息,不論真假。並
2019: 這個千年老面的做法靈不靈啊
2019: 復旦改章程文一再被刪 始作俑者焦揚被
2018: 中國隨便扣押人質,西方該集體說NO了。
2018: CDC掩蓋疫苗和小兒痴呆的真相14年
2017: 川黑要小心Trump's Curse, 嘿嘿
2017: 50-60後的朋友們,趕緊花錢吧
2016: 全國普選票州際協議
2016: 魚慌社小故事:夜宴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