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写了个帖子说飞机翼升力,其中引用了中学老师的说法。妖妖不同意中学老师的说法,说“机翼(他们叫它air foil)上边的气流和下边的气流根本不会同时到达机翼后缘”,并拿youtube上的风洞实验的电影录相作为证据。还扯了一下“机翼截面形状是上凸下凹的”。
而俺说:“中学老师的说法是对的”,说明俺同意中学老师的说法。为啥同意?因为俺认为,中学老师的听众是中学生,必须用中学生听的懂的很简单的特例来解说。机翼下面用平面,上下气流同时到达机翼后缘,正是这个合适的特例。妖妖看到其它例子,如youtube上的风洞实验,并不能否定这个特例。机翼下面用平面,照样可以产生升力。“机翼上边的气流和下边的气流同时到达机翼后缘”,也并非不可能。
“机翼上边的气流和下边的气流同时到达机翼后缘”,妖妖这个外行做不到,但俺这个流体力学专家是能做到的。如何做?只要将中学老师讲的机翼后缘延长到非常非常远,远离机翼前缘。这样,机翼上面会接近平面,并以几乎为零的角度和机翼下面的平面交汇,机翼上下流就能同时到达机翼后缘了。youtube上的风洞实验,没同时到达机翼后缘,那是因为机翼后缘离前缘还不够远。
其实,定性讨论升力问题,拿机翼形状说事,是外行的表现。如果不管大小,只说有没有,那么任何形状都没关系。机翼上凸下凹,有升力;机翼上凸下平,也有升力;机翼上平下平,照样会有升力,比如风筝;机翼上凸下凸,有没有升力?也可能有升力。升力不光取决于机翼形状,还取决于攻角。啥是攻角?就是放风筝时,风筝平面和风的夹角。攻角越大,升力就越大。但大到一定的时候,升力会突然减小,这在流体力学里被称为“失速”。
俺说“任何形状都没关系”,有人就来挑战了:如果机翼是个圆柱,还能有升力吗?圆柱上下一样凸,空气流速完全一样,压力就一样了。没了压力差,哪来的升力?圆柱也没法调攻角。怎么调,还是个圆柱。是不是难倒了?俺要认输,承认吹牛了?
俺新野是流体力学专家,哪有这么容易击败?圆柱又怎样?俺照样能让它产生升力!如何产生?俺让圆柱像车轮一样转起来,升力立马就来。为啥升力来了?这个问题作为附加题,让妖妖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