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群對現時與未來的看法都不同。
送交者: 果子狸 2022年01月02日08:10:09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1500年代,歐洲人都認為他們所處的世界非常惡劣,只有不斷祈禱和捐贈才能獲救,死後到耶穌的天國里去生活,因此希望不存在於這個世界而只存在於死後的天國。

過了幾十年後,由於活字印刷的普及,以及初等教育的普及,識字的人多了,能讀懂聖經的人也多了,於是就在知識精英群體裡產生了一批反叛者,他們揭露了教會以天國為名做贖罪券的買賣,並且自立一個改革教會,客觀上打擊了人們對天國的希望,而着手研究如何在地上來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18世紀後,天主教區域的教會也出現了衰落。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使人們意識到與其寄希望於渺茫的天國,不如把國家的未來當作理想。普世的國家代替了普世的天堂,當然自由平等博愛這種源於基督教理的價值觀還是被保留下來。有一點不變,就是有一個未來好於現狀的共識。

到了19世紀,由於工業革命的結果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認識到在法律上平等的公民之間存在這巨大的經濟差異。由於那時的工業需要大量人力,因此在社會上產生了一支數量可觀的工人階級隊伍。對於社會底層人群來說,希望不再是籠統的未來國家,而是工人階級的前途。國家理想被轉化成階級理想,而要改善自身的生活條件,就要參與到階級鬥爭中去。意識形態取代了基督教理。

但是20世紀末頁,由於自動化,信息化在經濟活動中的發展,歐洲的工人階級隊伍開始不斷被蠶食,罷工與勞資糾紛不再成為為底層人群改善生活條件的手段。與之相反,生態環境的變壞,和大量移民的湧入,改變了人們一個基礎共識,就是說,未來只能比現狀更加惡劣。

在這樣的意識形態主導下,人們的理想不再是創造一個比現狀更好的未來,而是要竭盡全力來捍衛正在流失的現世。現世好於未來,而過去可能更好。歷史失去了方向性。

我大膽地想象,可能在佛陀時代的印度,人們的生活條件也不會好於1500年的歐洲,因此說眾生的生活條件都是痛苦也能被很多人所接受。通過修行離苦得樂不妨是一種改善個人命運的手段,要知道命運這個概念會超越人的壽命期限。但是在21世紀的歐洲與北美,人們並不認為生活是痛苦的,恰恰相反,人們擔心現在的生活條件是否在氣候變暖與大量移民的趨勢中會消亡。人們寄希望於過去而不是未來,並且要人們相信個人命運的時間會超越他壽命的期限也是天方夜譚了。

所以精神信仰的衰落,先期被激進的意識形態所取代,而後期則被保守現狀的意識形態所取代,是否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必然演變過程呢 ? 

0%(0)
0%(0)
    現代史就是如此,歐洲的基督教衰落是有據可查的,  /無內容 - 果子狸 01/02/22 (80)
      是否這是一個必然過程,從歷史的角度看是如此,不涉及教理本身,  /無內容 - 果子狸 01/02/22 (84)
        只是一個社會發展過程和社會學的一個課題。  /無內容 - 果子狸 01/02/22 (89)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狗咬狗
2021: 參院戰神不負眾望,出手了:
2020: 決不允許"三駕馬車"成為國民新三座大山
2020: 拜登,撥浪鼓 若是當選,美國人民真的
2019: TZ: 淺談美國的醫學教育
2019: 雨跡
2018: 兩個地方疼痛暗示肝臟有問題
2018: 說說國內的護工(低端人口)
2017: xpt:也談超音飛機
2017: 馬克思--撒旦教大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