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愛與死的禪學筆記----讀寇恩的《渴望之書》
送交者: 高天闊海 2023年03月25日10:20:20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愛與死的禪學筆記----讀寇恩的《渴望之書》

《渴望之書》(Book of Longing)是加拿大詩人、民謠大師雷納德·寇恩(Leonard Cohen)的一本詩集。出版於2006年,這本書的問世距寇恩上一本原創詩集《仁慈之書》(Book of Mercy, 1984年)的出版有二十二年之久。


雖然是一本詩集,《渴望之書》中卻包含了詩、散文、歌詞和繪畫四種藝術形式。乍一看,像是一鍋“大雜燴”,以致於有的批評家認為:《渴望之書》中有很多作品根本就不該入選。在我看來,持這樣看法的批評家其實未能領略到寇恩的用意。


這是寇恩詩集中獨一無二的一本。

之所以獨特,不只因為這本詩集是他晚年最後一本包含最多原創作品的詩集。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主要是寇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寶底山(Mt. Baldy) 五六年禪修期間創作的,因此受到禪學的影響,獨具一格。


《渴望之書》中有兩大主題:愛欲與死亡。寇恩對它們的詮釋處處貫穿了他對“禪”的領會。

對性的書寫,寇恩一貫毫不羞澀。對青春與性愛的追憶直接寫在了一些詩歌的標題中:《渴望愛的僧人》(The Lovesick Monk)、《千吻之深》(Thousand Kisses Deep)、《我的寶貝不在那兒》(My Baby Wasn’t There), 等等。而在詩句中,愛與性更有進一步的描述。


他寫灑脫的性:

我反覆談論
一個年輕高貴的女子
曾脫下她的牛仔褲
在我吉普車的前坐
——《其他作家》(Other Writers)

他寫自由的性:

啊,我的愛,我依然記得
我們曾經熟悉的歡愉
那些河流與瀑布
我們曾共浴其中
着迷於你其時的美麗
我跪着為你擦乾雙足
——《布吉街》(Boogie Street)

他寫細膩而直白的性:

在凹凸不平的人行道盡頭
我撫摸她熟睡的雙乳
它們向着我急速開放
仿佛死者的百合
在一幅精細的刺繡後面
她的乳頭麵包一樣隆起
——《不忠的妻子》(The Faithless Wife)

有時甚至讓人覺得過於露骨:

當我能夠把我的臉
埋進那兒
呼吸急促
而她把急切的手指伸下來
好分開自己,
幫助我用上整個嘴巴
對抗她的渴望,
她飢餓感中最隱秘的部分——
我何必要開悟呢?
——《禪的解體》(The Collapse of Zen)

在這些詩中,寇恩延續了他在歌曲創作中的性感路線,和他的小說《美麗廢物》遙相呼應,對愛欲主題進行大膽表現,在步入暮年的禪修中追憶青春、緬懷愛欲。

愛欲的主題不但出現在寇恩的詩歌中,也出現在他的繪畫中。他繪畫中描摹的女性裸體,線條簡單,卻大多充滿挑逗性與性的暗示,和詩歌相映成趣。

如果說裸體女子的畫像應和着詩人對愛欲的反思與渴望的話,那麼大量陰鬱的、醜陋的、甚至面目猙獰的自畫像則反映了詩集的另一主題:死亡。

寇恩的自畫像主要是他自己臉部的素描,以粗糙的碳筆線條組成,刻畫了一張張大同小異,常常鬱鬱寡歡的老臉。在一張自畫像上,寇恩寫道:“線條中的真相壓倒了一切其它的思慮” (第86頁)。這個“真相”當然只有一個,那就是不可抗拒的衰老與即將到來的死亡。


顯然,詩人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衰老。他在詩句中時不時地提醒自己:

錢包說,
“你六十二歲了。”
——《歷史悠久的克萊蒙村》(Historic Claremont Village)

男子和女子都很美麗
而我是個老人,愛他們每一個人
——《今天早晨的不安》(Disturbed This Morning)

對老年的我
女人們一向
特別慷慨
——《因為幾首歌》(Because A Few Songs)

我老了但我毫無遺憾
——《在旅途》(On The Path)

就這樣了
皺紋與口臭的
新的世界秩序
——《就這樣了》(This Is It)

愛欲與生命力、青春是緊緊關聯的。對愛欲的冥想、追憶甚至意淫,是詩人的一種哀悼,也是一種靜思。青春不再,愛欲退潮是詩人必須面對的現實。每一次面對這樣的事實,敏感的詩人都意識到死之將至。就像每一次給自己畫自畫像,詩人都不得不面對那“線條中的真相”:死亡正在來臨,每一天,詩人都在老去。每一天,死亡都在逼近。


詩人隱藏不住自己在遲暮之年對生命與藝術的留戀,以及一絲遺憾:

我的時間不多了
但是
我還未唱出
一支真正的歌
一支偉大的歌
——《我的時間》(My Time)

有時,他又感到肉身的沉重與死亡的輕盈:

大海如此深邃且盲目
而太陽依然必須落下
時間放鬆自己
啊,親愛的,你還不累嗎?
——《信念》(The Faith)

他時而充滿鬥爭精神:

而我是那高高的鐵柵欄
用漆成金色的尖端
阻擋着必然
——《黑暗入侵》(Darkness Enters)

時而採納了禪者“無住”的態度,即對一切境遇(這裡是生死)不生悲喜憂樂之情,不粘不着,不“住”於心:

你有正確的態度
你不在意或者現在結束
或者繼續活下去
——《正確的態度》(The Correct Attitude)

在禪修中,詩人一方面緬懷過去,在回憶中靜觀性愛;另一方面展望未來,在內省中面對死亡。

禪給詩人帶來的是一種自省的態度,以及一大堆的問題。詩人本意或許要在學禪中參透生死,然而從《渴望之書》看來,他似乎沒有達到“空”的境界,而是有所參悟,亦有所困惑。


寇恩對禪學中"無我"的領悟體現在這樣充滿禪趣的詩句中:

烏鴉清楚地知道
那條黃板凳上
它要坐的位置
——《發條》(Clockwork)

也體現在下面幾行描繪“閒靜空寂”的禪境的詩句中:

獨坐在花園中
女兒的狗相伴
仰望樹上的橙子
和上面的天空
——《後院》(Backyard)

而《後院》這首詩所配的風景畫也與詩句互相呼應:一根樹枝橫過畫面,背後是一輪圓月。簡潔且意味深長。靜的月,動的樹枝相映成趣。無人,僅有空寂的冷月與在風中飄忽不定的一支樹幹。讓人想到王維富有禪意的山水詩。


而最能體現禪詩出人意料特點的是下面這首《渴望愛的僧人》(The Lovesick Monk):

我剃光腦袋
我穿上僧袍
我睡在小屋的一角
六千五百英尺高的山上
這裡滿目淒涼
我唯一不需要的東西
是一把梳子

這首詩一開始用簡單單調的敘述,讓我們感受到一個禪修者行為上的虔誠。表面上看,僧人在行為上遵守了修行的原則,禪修中規中矩。但是這一切瞬間瓦解在最後一句中:“我唯一不需要的東西/是一把梳子”。看似平常卻意味深長的這句為整首詩畫龍點睛,賦予全詩新的含義。剃光了腦袋的僧人不需要梳子,很平常。但是把“梳子”說成“唯一不需要的東西”。這一轉折讓僧人“我”的心理躍然紙上:這個和尚需要很多東西,他的心中有很多渴望。渴望什麼?答案似乎在標題中:“愛”。


在滿目淒涼的禪修環境中渴望着愛,在死亡與老年的陰影中尋找着自我,這本身不就是禪麼?

很顯然,《渴望之書》的兩個主題——愛與死之間存在着一種對立。愛是創造性的、能動的、生機勃勃的;而死是破壞性的、靜止的、死氣沉沉的。因此,在《渴望之書》中,我們很容易看到這種對立。


然而僅僅看到對立,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事實上,寇恩一直在愛與死之間,在青春與老年之間,在激情與禪思之間,在詩歌與歌詞之間、在欲望與靈性之間尋找着某種統一。


這種統一體現在永恆的死亡或新生中:

只是時間問題:
我們的橡皮艇將會登陸
在那彼岸。
我們將會占領那片沙灘
在那彼岸。
——《那時候派對也結束了》(Then The Party Was Over Then Too)

也體現在禪的開悟之中:

首先,沒什麼事兒會發生
過了一會兒
還是沒什麼事兒會發生
——《首先》(First Of All)

在我的工作中我工作過
在我的睡眠中我睡過
在我的死亡中我死過
而現在我可以走了
——《使命》(Mission)

我不停地想你
但我再也不能談論你了
我只能悄悄愛你
我只能獨自來見你
——《我的救世主》(My Redeemer)

而最終,這種統一體現在詩人對自己的深度認知上:

我是
需要歌唱的這東西!
——《東西》(Thing)

對愛的渴望與對死的焦慮,驅使着詩人去創作、去歌唱、去表達和尋找自我。詩歌、小說、音樂、畫都是他表達和尋找自我的方式。《渴望之書》是寇恩對愛欲與死亡、青春與衰老、肉身與靈性的禪學筆記。也是我們了解詩人暮年的一個窗口。


有的評論家認為《渴望之書》把一些不夠好的詩、散文和歌詞都收了進來,使得整本書雜而不精。然而所謂“擔水砍柴,無非妙道”。從禪的角度看,詩人的所有作品,不論是面目可憎的自畫像、性感的裸女畫,還是詩歌中對禪宗生活的平鋪直敘、對愛欲露骨的描寫,抑或他不太像詩歌的歌詞,乃至像是胡言亂語的一些散文,均有禪機。


寇恩在《離開寶底山》(Leaving Mt. Baldy)中寫下如下詩句:

我最終明白了
心靈的問題
我毫無天分

有些批評家認為,這首詩表達了寇恩禪修的失敗,對禪的放棄。這樣的理解拘泥於文字的表面含義,是對詩句中禪意的誤讀。禪宗所謂“不二法門”說的是萬事萬物的空是無差別的,因此,離開寶底山或不離開寶底山,都是一樣(不二)。在禪修或心靈的問題上有沒有天分,都是一樣的。詩歌的好壞、繪畫的美醜、文字的蕪雜與否也都是一樣的。相反,離開寶底山的行為、把這些作品放在一起出版的做法也許恰恰表明:寇恩悟到了禪宗的“不二法門”。


最終,“欲望為馬/抑鬱為車”【《渴望之書》(The Book Of Longing)】的詩人在學禪中明心見性,認識到歌唱和音樂對他的召喚,從愛與死對立的混亂走向了藝術與禪的統一:“而我再次蹣跚上路/走在孤獨的旅途上” 【《在旅途》(On The Path)】。


果然,在《渴望之書》的寫作完成後,寇恩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歌唱上。在2001年到2016年之間他出版了五張新專輯,真可謂生命不息,歌唱不止。

【註:文中引文均由作者根據《渴望之書》英文版翻譯而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pifu,“川大嘴”算不算外號?川總在任
2022: 想起一樁往事
2021: 宣戰戰書
2021: 1700萬知青,被毀滅的一代。
2020: Pifu, I have a friend working
2020: 老爽真是服了大陸人的文化水平。Trying
2019: 好玩,我問你:難民不能進自己家,但可
2019: 川黑來了!
2018: 北大三君子原來都是美國培養的自由精英
2018: 不會崩潰的,只有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