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真共產黨應該讀一讀資本論
送交者: alexsyalexsy 2023年05月03日14:40:43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資本論》是大家所熟悉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作。其中心思想是在《共產黨宣言》基礎上繼續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必然滅亡,並為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必然性。如果說《共產黨宣言》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認識主要是從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揭示“兩個必然”的科學結論。《資本論》與其最大區別就是具體揭示了資本主義本身的經濟運行規律即剩餘價值規律,由此作出資本主義的“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2頁)。那麼馬克思為什麼能夠揭示資本主義社會本身的剩餘價值規律,由此深化對《共產黨宣言》的認識呢?筆者認為,一個極其重要的理論原因就是馬克思對“勞動”認識的深化,並運用建立在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基礎上的“勞動”觀點揭示了商品的本質、貨幣的本質、資本的本質、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從而完成了《資本論》的巨著。正如馬克思自己所說,勞動二重性原理是“首先是由我批判地證明了的。這一點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因此,在這裡要較為詳細地加以說明。”(同上,第55頁)整個《資本論》就是運用勞動觀點邏輯分析和論證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筆者認為《資本論》也是“勞動論”。

一、《資本論》之前馬克思對“勞動”的認識


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涉足理論研究之前,人類對勞動的認識主要有三大思想家:一是亞當·斯密,他提出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的的觀點,並運用這種觀點解讀他的商品交換理論,即他的勞動價值論。二是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的觀點。黑格爾主張絕對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最初的世界就是絕對精神以純粹的邏輯狀態發展變化着,以後外化為自然界又回到主觀精神即人類社會。絕對精神的邏輯狀態就包含“勞動”的階段,“勞動”是精神的過程,如馬克思所說:“黑格爾唯一知道並承認的勞動是抽象的精神的勞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3頁)黑格爾同時把人的精神性勞動也看做人的本質。三是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他批判否定了黑格爾的絕對精神,主張自然界是世界的本源,人也是自然界的產物,勞動是人的物質性活動。但他沒有看到勞動的自覺主動性和社會性。

馬克思1842年開始研究現實世界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的世界。他開始藉助勞動概念和勞動異化觀點研究資本主義。他先是改造亞當·斯密、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勞動觀點。首先他認為,世界歷史是人類物質生產活動的歷史,“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說來的生成過程。”(同上,第131頁)其次他認為,勞動是人的本質,是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再次,他試圖從勞動異化出發揭示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根源和滅亡的必然性。異化觀點是黑格爾和費爾巴哈解讀社會現象的重要方法,如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的異化和費爾巴哈的人的本質的異化。馬克思發現了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的勞動異化現象即: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活動的異化、人的類本質的異化、人與人關係的異化。私有制是異化勞動的產物,也是異化勞動的根源。歷史的發展就是異化勞動的克服,也就是私有制的消滅,就是共產主義的實現。馬克思這時的觀點已經開始具有唯物史觀思想的萌芽,但運用“異化”的方法卻還是唯心主義的方法,還停留在對“勞動”的現象、直觀的認識上。

1845年,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提綱》第一條提出和闡明了科學的“實踐觀”以及實踐的物質性、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1846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較為系統地闡發了唯物史觀的社會基本矛盾、階級鬥爭、社會存在社會意識關係等基本原理,實際也闡發了勞動創造物質財富、精神財富、以及物質生產活動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等基本原理。但馬克思1848年寫作《共產黨宣言》和1849年寫作《僱傭勞動與資本》一文中,還沒有把“勞動”這種活動與活動的主體“勞動者”、“勞動力”區別開來。因此就不能把工人出賣自身的“價值”與工人自身勞動創造的價值區別開來,也就無法揭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馬克思後來在《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中把“勞動力”與“勞動”嚴格區別開來,工人把自己作為商品不是出賣自己的“勞動”,而是勞動力。勞動是勞動力的使用、職能、耗費。恩格斯1891年為馬克思《僱傭勞動與資本》出版時寫的《序言》也專門闡發了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二、《資本論》對“勞動”本質及勞動要素的揭示

黑格爾說過,熟知的東西並非真知的東西。“勞動”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概念,亞當·斯密、黑格爾、費爾巴哈等人雖然也經常使用“勞動”,但他們始終沒有給人類的“勞動”現象的本質給於科學的揭示。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說“勞動就是幹活”、“勞動就是賣力氣”等。這都是對“勞動”的外在的、直觀的、現象的描繪。只有馬克思才真正揭示“勞動”的本質。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人自身作為一種自然力與自然物質相對立。為了在對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質,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 臂和腿、頭和手運動起來。當他通過這種運動作用於他身外的自然並改變自然時,也就同時改變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潛力發揮出來,並且使這種力的活動受他自己控制。在這裡,我們不談最初的動物式的本能的勞動形式。現在,工人是作為他自己的勞動力的賣者出現在商品市場上。對於這種狀態來說,人類勞動尚未擺脫最初的本能形式的狀態已經是太古時代的事了。我們要考察的是專屬於人的勞動。蜘蛛的活動與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建築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築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經觀念地存在着。他不僅使自然物發生形式變化,同時他還在自然物中實現自己的目的,這個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為規律決定着他的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須使他的意志服從這個目的。但是這種服從不是孤立的行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1—202頁)這裡馬克思如何揭示“勞動”的本質特徵呢?

第一,馬克思從唯物主義觀點出發,把勞動放在人與自然環境的大坐標中認識勞動。唯物辯證法認為, 物質世界是運動的也是相互聯繫的。自然科學揭示了這種聯繫是物質的、能量的、信息的交換過程。勞動實質就是人與大自然界的物質、能量、信息交換過程。

第二,勞動是人調整和控制人自身與自然物質的變化過程,是自身的自然力運動起來,在改變外部自然的同時,也改變自身的自然。

第三,勞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主動的活動。馬克思以蜘蛛的活動與建築師的勞動相比較,說明人的勞動目標在勞動者的頭腦、意識中就已經存在。人是按照這種目標改變外部世界的。

黑格爾從他的辯證法理論出發,認為任何事物都有構成它的基本要素,“勞動”這個事物也有構成的基本要素。馬克思《資本論》中就揭示了“勞動”的三個基本要素。馬克思說:“ 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動或勞動本身,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同上,第202頁)馬克思依據勞動本質的認識,實質是把“勞動”區分為人與物兩個要素。“人”的要素又分為勞動者和勞動本身、勞動過程。“物”又區分為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緊接着馬克思又對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和勞動力、勞動過程又進行了具體解讀。

首先馬克思把勞動對象區分為“天然存在的勞動對象”即純自然的沒有打上人類任何烙印的勞動對象如森林、土地、礦藏,和“被勞動濾過的勞動對象”即已經打上人類勞動烙印的勞動對象如開墾的土地、礦石、砍伐的樹木等。現實生活中勞動對象大多是由前者向後者的轉化。現代化的發展,絕大多數勞動對象大多是打上人類烙印特別是科技含量的勞動對象。

其次,馬克思界定了“勞動資料”的內涵。他說:“勞動資料是勞動者置於自己和勞動對象之間、用來把自己的活動傳導到勞動對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綜合體。勞動者利用物的機械的、物理的和化學的屬性,以便把這些物當作發揮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於其他的物。”(同上,第203頁)馬克思認為,勞動資料不是勞動對象,它實質是自身、手、腿等自然器官的延長。土地即是勞動對象,“也是他的原始的勞動資料庫。例如,他用來投、磨、壓、 切等等的石塊就是土地供給的。”(同上,第203頁)但勞動資料最主要的是勞動工具。人是製造工具的動物。 馬克思還認為,“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藉以進行的社會關係的指示器。在勞動資料中,機械性的勞動資料(其總和可稱為生產的骨骼系統和肌肉系統)比只是充當勞動對象的容器的勞動資料(如管、桶、籃、罐等,其總和一般可稱為生產的脈管系統)更能顯示一個社會生產時代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特徵。後者只是在化學工業上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上,第203頁)

再次,馬克思詳細描繪了勞動的過程,“人的活動藉助勞動資料使勞動對象發生預定的變化。過程消失在產品中。它的產品是使用價值,是經過形式變化而適合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質。勞動與勞動對象結合在一起。勞動物化了,而對象被加工了。在勞動者方面曾以動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東西,現在在產品方面作為靜的屬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現出來。勞動者紡紗,產品就是紡成品。”(同上,第203頁) 馬克思由此做出結論說:“如果整個過程從其結果的角度,從產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表現為生產資料 ,勞動本身則表現為生產勞動。”(同上,第203頁)

從馬克思對勞動的本質及勞動要素的揭示可以看出,任何人從事勞動,他在具備自身勞動能力的同時也必須占有“物”的要素即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資本主義之前,勞動者也具有部分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這種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就是小生產的基礎。資本主義私有制剝奪了小生產方式的私有制。勞動者除占有自身的勞動力之外,不占有任何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變成了純粹的無產者。而勞動過程必須是勞動者與物的結合。因此,作為勞動者的無產階級只有把自己作為商品出賣給資本家,才能從事物質生產。從這個意義上,資本主義私有制是整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首要的第一個條件。沒有馬克思對勞動實質及勞動要素的分析和解剖,就不可能揭示出私有制對資本主義生產活動的必要性,也就不可能具體揭示資本主義生產的具體的運行過程和基本規律。

三、《資本論》對勞動二重性的揭示及對商品、貨幣、資本本質、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認識


《資本論》顧名思義就是資本主義論,而之所以能夠認識“資本”的本質,恰恰是從對“勞動”的一系列的屬性分析開始的

1、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區別

馬克思認為,商品生產不是如亞當·斯密等人主張的是永恆的社會現象,而是歷史的生產力發展的社會分工的私有制的產物。因此私有制條件的生產商品的勞動也就必然既是私人勞動也是社會勞動。生產資料私有制條件下,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私人性,勞動產品歸私人所有,因此稱之為私人勞動,同時這種私人勞動建立在商品經濟的社會分工基礎上,私人勞動的私人產品不是為了自己的消費,是為了他人的消費,私人勞動也成為社會分工體系的一部分,也就具有社會有用性。私人勞動必須對彼此有用,才能實行等價交換滿足對方的需要,這種等價交換被認為是私人勞動的社會均等性。這就是社會勞動,馬克思將它稱之為“私人勞動的總和(社會總勞動)”。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劃分是私有制條件下商品經濟的必要條件。亞當·斯密發現了私人勞動,也承認商品生產的勞動相互依賴性,但理論上沒有提出“社會勞動”的概念,這也是導致他不可能提出“勞動的二重性”原理,不可能揭示貨幣和資本的本質,也是他“勞動價值論”不徹底的重要原因之一。

2、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的區分。

勞動價值論思想是亞當·斯密提出的。亞當·斯密對商品進行了二重性分析即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但沒有對創造價值的勞動進行分析。馬克思的偉大之處在於對勞動也進行了具體劃分,從辯證法的個別與一般關係把勞動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他認為,任何商品都是具體的,都具有使用價值,都是如木匠勞動、瓦匠勞動、紡紗勞動等具體勞動創造的。如果把商品的具體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就只剩下一個屬性即勞動產品。如果把創造具體使用價值的具體勞動也撇開了,就只剩下不同於個別的具體勞動的一般、共性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同上,第51頁)、“耗費了人類勞動力,積累了人類勞動”,因此這些物,作為它們共有的這個社會實體的結晶,就是價值。可見,使用價值或財富具有價值,只是因為有抽象人類勞動體現或物化在裡面。所以馬克思做出結論說:“一切勞動,從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作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它形成商品價值。一切勞動, 從另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作為具體的有用勞動,它生產使用價值。”(同上,第60頁)這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核心思想,是與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論的根本區別,也是《資本論》中的“勞動論”思想的最重要的內容。

馬克思正是揭示了勞動的二重性原理,才揭示了貨幣的本質。馬克思之前,西方經濟學家把貨幣只是看做商品交換的中間物,是金、銀等。馬克思認為,貨幣作為價值形態也是歷史發展的過程,經歷了簡單價值形式、擴大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和貨幣價值形式。貨幣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也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貨幣的本質或貨幣的價值就是人類勞動的凝結。通過貨幣交換商品,實質是勞動者用自己的勞動產品交換後的貨幣就是自身勞動的凝結,然後再用自己的勞動換回自己需要的商品。這種觀點是對貨幣拜物教或拜金主義的有力批判。

3、必要勞動與剩餘勞動的劃分。

古典經濟學沒有嚴格區分勞動力與勞動過程的區別。工人出賣自己給資本家在資本家看來,就是出賣自己的勞動。資本家付給工人的工資就是付給工人勞動的報酬。按照這種觀點,就不存在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就不可能真正揭示資本主義的經濟運行規律,也完全掩蓋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馬克思把勞動力與勞動嚴格區分開後,指出,工人出賣給資本家的不是勞動,而是勞動力。勞動力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也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勞動是勞動力的使用價值。馬克思在這種劃分基礎上,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劃分,就把把勞動者的使用價值即勞動過程繼續區分為必要勞動與剩餘勞動。必要勞動創造的價值資本家以工資的形式付給了工人,這就是工資的本質,他不是工人勞動創造的全部價值,而只是部分價值。而工人剩餘勞動創造的價值完全歸資本家所有。這就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是整個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

4、資本的本質就是對勞動者剩餘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占有

馬克思對資本本性的揭示實質也是揭示整個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公平”口號之虛偽性,正如馬克思所說“生產剩餘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995年,第267頁)“剩餘價值的生產是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決定動機。資本本質是生產資本的,但只有生產剩餘價值,它才產生資本。”(《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1974年,第996頁)“不管生產方式本身由於勞動隸屬於資本而產生了怎樣的變化,生產剩餘價值或榨取剩餘勞動,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特定內容和目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8頁)在這裡,資本不是物,不是勞動要素,而是生產關係。馬克思說:“資本是對勞動及其產品的支配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30卷,第455頁)“資本不是一種物,而是一種以物為媒介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972年。第834頁)在這種生產關係中,資本家占有工人勞動創造的財富,就是占有勞動者的“勞動”,就是剝削,就是占有工人的血汗。所以列寧在談到“階級”的本質時說,所謂階級就是對生產資料的占有不同、地位不同、作用不同、分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資本家和工人就是兩個根本對立的集團。資本家的本質是通過占有無產階級的剩餘價值占有無產階級的勞動。資本家並沒有把占有的全部剩餘價值全部揮霍點,而是一部分投入再生產,繼續賺取新的剩餘價值,這就是資本積累和資本集中的的規律。資本和資本的積累也是資本主義社會導致分化、貧富差距拉大、無產階級貧困化的經濟根源。“這一規律(指剩餘價值規律),制約着同資本積累相適應的貧困積累。因此,在一極是財富的積累,同時在另一極,即在把自己的產品作為資本來生產的階級方面,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995年,第259頁)資本成為人世間一切“匱乏和窮困、愚昧和罪惡的真正根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25頁)

5、資本積累的歷史趨勢就是勞動者創造的全部價值重新為勞動者所有

馬克思認為,資本的產生就是對小生產方式的剝奪,正如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着血和骯髒的東西。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就是資本積累的過程。這種剝奪和資本的積累,也是通過資本的集中進行的。一個資本家打倒許多資本家。隨着這種集中或少數資本家對多數資本家的剝奪,規模不斷擴大的勞動協作形式日益發展,科學技術日益自覺地應用,勞動資料日益轉化為只能共同使用的勞動資料,各國人民日益被捲入世界市場。隨着那些掠奪和壟斷這一轉化過程的全部利益的資本巨頭不斷減少,貧困、壓迫、奴役、退化和剝削的程度不斷加深,階級鬥爭尖銳激烈,聯合和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的反抗鬥爭也不斷增長。資本及其資本的壟斷就成為的生產方式的桎梏。“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972年,第831—832頁)勞動者創造的一切成果又重新回到勞動者手中。馬克思最後做出結論說:“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於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以個人自己勞動為基礎的分散的私有制轉化為資本主義私有制,同事實上已經以社會生產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所有制轉化為公有制比較起來,自然是一個長久得多、艱苦得多、困難得多的過程。前者是少數掠奪者剝奪人民群眾,後者是人民群眾剝奪少數掠奪者。”(同上,第832頁)這個結論就完全同於《共產黨宣言》中的“兩個必然”的結論,不同之處就在於《資本論》是通過對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特別是剩餘價值規律的揭示的具體分析解剖中做出的,這也為《宣言》中所闡述的共產主義就是“消滅私有制”的科學觀點進一步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四、《資本論》中的“勞動論”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有助於深刻理解掌握唯物史觀的勞動本質、勞動要素等一系列基本觀點

勞動的觀點是唯物史觀的一個基本觀點,如馬克思所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一個星期,這個民族、國家就無法生存下去。確立勞動觀點,就要確立“勞動至上、勞動光榮、勞動者偉大、勞動者是社會的主人”思想。但對於“勞動”問題不能停留在現象、直觀、表面的認識,《資本論》的勞動觀點就大大深化了唯物史觀的勞動觀點。它首先是講人與物的關係,又要講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的關係。因此勞動不是孤立的人與自然的關係,也是人與人的關係。這就是勞動中的“物”歸誰所有。勞動產品為勞動者所創造,但並不歸於勞動者,原因它取決於“物”歸誰所有,這就是生產關係,就是所有制。勞動中的“物”都是生產要素、勞動要素,但人與人的生產關係、所有制關係絕對不是生產要素。把勞動中的“物”與生產關係、勞動關係等同起來,不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勞動產品的分配不是勞動者和生產力發展決定的,而是由生產關係特別是所有制決定的,那種離開所有制而孤立地發展生產力,講“脫貧致富”、“共同富裕”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

2、有助於理解掌握《資本論》的理論基礎和科學方法論

《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學著作,但馬克思之所以能夠完成《資本論》是因為馬克思有科學的世界觀、歷史觀、方法論。馬克思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就簡要介紹了他40年代發現的唯物史觀對他研究經濟現象的世界觀根源即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理論。尤其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對馬克思影響極其之大。所以列寧說,不懂得黑格爾的邏輯學,就不懂得《資本論》。而《資本論》中的勞動觀點既是唯物史觀的重要內容,也是唯物辯證法的重要內容。既是《資本論》的理論依據,也是全書的科學的方法論。理解掌握本書的勞動觀點及其勞動觀點的辯證思維方法,有助於理解掌握《資本論》全書的一系列基本觀點和邏輯聯繫。

3、有助於理解“資本”的本質,批判現實生活中對“資本”本性的錯誤認識。

古典經濟學雖然提出勞動價值論,但他們的勞動價值論是不徹底的,同時他們還承認地租、利潤、市場要素也是價值的來源。他們也承認資本是能夠給資本家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但資本的物質承擔者就是貨幣、機器、廠房、生產資料等,最終又回到生產要素價值論。正是馬克思把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論貫徹到底,用價值概念取代了亞當·斯密的交換價值。如果說,勞動創造的交換價值還是人與物的關係,商品的價值關係就是人與人的社會關係。資本增值的價值不是純粹的物,而是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是占有勞動者的“勞動”,是典型的“剝削”行為。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把“資本”看做從頭到腳滴着勞動者血和骯髒的東西。同時馬克思也把“資本”等同於資本主義。資本或資本主義就意味着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階級對立,意味着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受剝削壓迫的地位,意味着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的反抗鬥爭。這種階級鬥爭歸根結底是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性與生產社會性的矛盾,是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發展的結果就是資本主義的滅亡和為社會主義代替的歷史必然性。

整個《資本論》中一二再再而三地反覆強調,資本的本質不是物,是生產關係,資本是無償占有工人剩餘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資本意味着剝削、壓迫。資本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最大阻力和桎梏。但是某些號稱馬克思主義的學者和官員中,卻聲嘶力竭地鼓吹社會主義要促進資本的發展,要對資本繼續所謂“辯證”分析,抑制和消除“資本”的消極作用,挖掘和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因為在他們看來,資本已經不是社會關係,更不是資本主義關係,而是社會主義生產的“基本要素”,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支持和引導資本規範健康發展。”這實質上是要在社會主義的中國鼓勵和促進少數人對多數人的剝削行為,是要“吃人肉、喝人血”,是要拉大貧富差距,是對《資本論》的倒退和背叛,對馬克思關於“資本”本性的背叛,是對《共產黨宣言》“消滅私有制”的背叛,是混淆和抹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是對無數革命前輩、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換來的革命成果的背叛,是要勞動人民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是對共產黨人根本宗旨的背叛,是打着社會主義旗號,行走資本主義道路、復辟資本主義之實。

4、有助於認識帝國主義的本性就是資本本性的延續

馬克思恩格斯去世後,資本主義發展出現了與自由資本主義許多不同的特徵。那麼“資本”、“資本主義”的本性改變了沒有?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斷定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過時了,“資本”的本性改變了,帝國主義的本性改變了。列寧依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及占有資本主義發展的大量新的事實和材料,指出“資本”的本性和資本主義對內對外的剝削本質並沒有根本改變。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壟斷性、腐朽性、寄生性、垂死性等就是“資本”的本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表現。如列寧說,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以‘剪息票’為生、根本不參與任何企業管理,終日遊手好閒的食利者階層,就大大地增加起來。帝國主義最重要的經濟基礎之一—資本輸出,就更加使食利者階層完完全全脫離了生產,給那些靠剝削幾個海外國家和殖民地的勞動為生的整個國家打上了寄生的烙印。”(同上,第661頁)帝國主義“已成為極少數‘先進’國對世界上絕大多數居民實行殖民壓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體系。”(同上,第578—579頁)這也就是典型資本主義國家較比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較快的深層次的經濟根源。

列寧所處的資本主義時代又過去了100年。當代資本主義較比列寧時代發展變化更大、更快,新情況、新特徵更多。如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所有權與經營管理的分離、後福特主義的出現、勞動者福利比重的增大、發達國家強化國家對經濟的計劃和調控、借鑑社會主義國家的某些做法、整個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增強。資本主義也從資本輸出向美元霸權發展等等。這些新情況、新變化同樣不能說明當代“資本”的本性、資本主義的剝削壓迫的本質根本改變,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對立沒有改變。當前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雖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對立,但它是原作為社會主義的蘇聯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冷戰”的繼續。原蘇聯在美國的和平演變等政策多種原因作用解體了,但美國對俄羅斯及世界各國人民包含對中國的打壓政策始終沒有改變。俄蘇戰爭的根源不是俄羅斯,而是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的侵略、擴張和剝削壓迫的本性所致。近幾年發生的新冠病毒在全世界的泛濫本質上不是人與自然的矛盾,而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發動的生物世界大戰的產物,是帝國主義本性的表現。

《國際歌》中唱道,“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一切歸勞動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蟲?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一旦它們消滅乾淨,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資本的本性,就是占有工人的“勞動”,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本性就是資本本性的延續。它們就是“寄生蟲”,就是“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社會主義就是消滅“私有制”,消滅“資本”、“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就是消滅“寄生蟲和毒蛇猛獸,”“一旦它們消滅乾淨,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任何企圖促進“資本”發展,阻撓“消滅資本”,就是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的最大背叛!就是對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背叛!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毛選四卷,一時之文,通卷只有倆字:騙
2022: 蒙古人、波蘭人、瑞典人、法國人、德國
2021: 最美屁股大賽!劍橋男女學霸們又開始摩
2021: 請看新野的平均死亡年齡計算的結果,以
2020: 電影"德黑蘭43"插曲,愛的一
2020: 習皇頑抗,人民遭殃。
2019: 文淵:“兩個三十年不可互相否定”的要
2019: 世界上應該再多幾個華人國家
2018: 全球最大的芯片霸主企業就在台灣
2018: [轉帖]北大理科一號樓里的芯片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