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飞吧,足球!
送交者: 快人快语 2007年02月12日11:10:41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中国足球恐怕是中国人,尤其是跟我同辈的年轻人心中永远的痛。“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喊了都快两代人了,可始终还只是一个梦想。

至于为什么中国的足球永远只能在家门口徘徊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在这里就不重复了。只在这里说几件我记忆中的事情: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国家足球队,再次冲击世界杯的入场券,让人遗憾的是,再一次应验了“黑色3分钟,黑色5分钟”的恶梦。当时我所在大学校园里失望的球迷们用啤酒瓶的碎片铺满了所有的水泥道路以表达他们的强烈的情绪。随后的不久,中国足球职业化,甲A联赛诞生,似乎让大伙儿看到了一些希望,可惜历经10年,中国国家足球队,虽然几经改头换面,可是命运仍旧在跟国足开着玩笑。

后来又有消息说,国奥小足球队员到足球之乡——巴西取经集训,照理说算是个让人提精神的好消息吧?可惜的是,当我看到央视跟踪拍摄“西天取经”的连续报道以后,我不由大摇其头。因为取经的队伍在一个偏僻的小村落租了一个院子,仍旧由中国教练天天安排训练,每周安排跟当地的小足球队打个友谊赛。天啊,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居然还是在那里闭门造车。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大学里的一个笑话,说某教授去英国作短期访问学者,在伦敦阴暗的公寓里的混浊的空气中朗诵着《英语900句》。如今,这些“取经”回来的小伙子们应该已经成长为国家队的栋梁了吧?当年取来的经文不知还记得几行?

2002年,中国足球终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国人欢呼雀跃了,举国沸腾了。可是我的心里一点没有愉快地感受。因为我强烈的感到“我们的脸丢出亚洲丢向世界”了。果然不出所料,第一场中国队对阵哥斯达黎加(如有错误请纠正)。许多我的同事都是经我煽动去看这场比赛的,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从来没注意过中国队有什么作为。可是,上半场还没结束,就已经有同事向我摇头了“not impressive”。我也目睹了现场残酷的现实,中国队的水平跟10年前没有任何进步:中场传球,球到脚下停不住,在队员之间玩起了弹珠游戏;近身盘抢,被对手虚晃一枪就被甩在身后;带球过人,未过半招,球已经易换主人。看着电视上接受采访的那些半句英语不会的中国球迷,眼睛都包含热情和希望,不知道他们回家时的情绪落差将会有多大?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日韩合办世界杯,作为东道主,日本和韩国默认进入决赛圈,中国队的决赛入场券无疑是waiting list上捡来的便宜货。

自从那场世界杯后,我对中国足球彻底失望,拒绝观看所有国内的甲级联赛,也拒绝了国外的甲级联赛,为我的自尊心留下一片余地。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观看我们家所在社区举行的青少年足球联赛。每周末都有一场少年男足或者女足的比赛。让人惊异的是,所有的比赛都是在标准场地进行。所有的小队员的表现也不会因为年龄小而幼稚,每个长传,都能够稳稳地停在脚下,举手投足都是一板一眼,可是所有的队员都是业余选手。

中国人对足球的感情那个叫深。从60年代拍的一部喜剧片(片名忘了)开始,80年的《飞吧足球》,到前两年的《功夫足球》,每一代人都表达了自己对足球的美好愿望。60年代的那部电影里讲述了本来不爱看足球的老婆,偶尔的机会得到了一张足球票,阴差阳错来到了现场,被那里的气氛感动了,不自觉地反复踢着前排秃子的脑袋。《飞吧,足球》里点出了当年足球队员们的两大病症“老爷球和姑娘球”,对照现在,恐怕这病是遗传的。《功夫足球》在去年上了我家所在的社区一家电影杂志列出的世界10大足球电影中,居然排在了第一名,颇让人倍感意外。

中国足球到底缺了什么?有人说要跟国际接轨。前些日子看到某足球运动员抱怨说“中国球员收入还不如农民工、中国球员百万收入太少”。这句话是否可以理解为等中国的民工的收入都能够达到百万的时候,中国足球就有希望了?飞吧,足球!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想念“手工”棉被
2006: 我的偷鸡摸狗生涯(一)~~~~建外钓鱼文
2005: 海洋生物(下)
2005: 二首不可不听的名曲杂谈
2004: 祝 福
2004: 试作叠字诗一首:暮秋情逝
2003: 《英雄》白忙一场
2003: 亲美、亲共、天下的战略
2002: 格调人生
2002: 选美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