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与“高枝儿”擦肩而过(2)
送交者: 铁狮子胡同 2007年06月29日12:46:57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和一位朋友走到隆福寺时已是傍晚,他于是请我去砂锅居吃晚饭,并说那里的砂锅豆腐很好。

砂锅居在北京东四十字路口东北角隆福寺大街的东口北边,紧挨着明星电影院。我们走到明星电影院前面空场时朋友遇见一个熟人,他们好像有段时间没见了,巧遇后两人握手寒暄。那位熟人尤其热情,眯着笑眼甩着满口的京腔对朋友说:好久不见了,您够精神的,近来又演啥电影没有?我一听到这句问话抬眼望了下朋友,他冲我笑了下后答道:没有没有,近来没有空。朋友个子高大挺拔,长相不算英俊,但是挺帅,那股子潇洒劲儿拿北京话说是挺狂的。朋友接着说:我们要去砂锅居吃饭,你要是没事就和我们一起吃吧。熟人欣然同意。

进去落座后,他们开聊,因为说的人和事我基本都不知道,故只有听的份。我越看朋友这位熟人越觉得眼熟,再加上他那一口地道的京片子,渐渐地就觉得活脱脱像半个侯宝林。说像半个是因为他的身材与侯宝林和侯耀文比较瘦小,同时那二位都是大四方长脸,而他脸型是小而尖瘦,且下巴比较短,所以我不能确认他也是侯家人。虽然满腹狐疑,但是我一直没好意思开口问。待饭后出来才被朋友点头确认他就是侯宝林的儿子侯耀华。

他们聊天期间我也插过一句嘴,问了下朋友演电影的事。原来一年多前他演过一个电影,好像还是男主角。不过那时候我几乎不看国产电影,认为都拍得太臭。例如《小花》我就没看过,所以唐国强、刘晓庆和陈冲都火起来了我还不知道他们谁是谁呢。朋友拍的那部电影我当然就更没看过了,连名字都没听说过。不过他也说了,那部电影没火起来,所以也就没放几场,不光我,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那时拍电影就是想玩玩,仗着关系硬人缘好还真让他混上了个角。拍过后他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过了瘾也就罢手了。那时候的国产电影质量由此也可见一斑。

饭吃到尾声时话题往我能搭上话儿的方向转了转,当熟人知道了我的工作性质后一点儿没含糊就说:给我留个电话、地址,回头我有事儿找你。我奇怪地问他找我有何事?他倒是不把自己当外人儿,笑眯眯地说:现在说不清,到时候我给你打电话。我告诉他地址时他惊讶地说:啊?那就是你们单位呵?!一天到晚神神秘秘的,也不见个人影儿进出;大门儿把得倍儿严,大白天还所有窗子上都拉着窗帘。

他观察得够细致,我们单位确实那样。一座七十年代初建的七层高新楼,杵在了一段比较繁华的街面上。大楼沿街没有前院儿,只有一道距楼很近两米来高的铁栅栏。栅栏前种了排松树,那时已有三四米高,成了树墙。楼的大门没开在正中,偏在一侧,并且是四扇不算大挂着白纱帘的玻璃门。楼上的窗子是一溜一溜的,就是说站在街上看,楼的外墙是一段水泥墙一段玻璃,这些玻璃上还都终日拉着蓝窗帘(偶尔某段也有拉开时)。

因此,这楼的外观给人印象是宾馆不像宾馆,机关不像机关。特别是我们单位人不是很多,就百十来人,骑车和坐班车上下班的都走胡同里的旁门,只有少数乘公车的才走正门,而他们也是进来后就不动窝儿了,直到下班才鱼贯而出。这就有给人个印象是大门终日紧闭,没有闲杂人等,神神秘秘跟国安机关似的(我的朋友们也有此感觉)。其实正门旁也是有块方牌子的,还是块铜的,不过牌子不大,比纽约帝国大厦大门旁那块还小,也没那么铮亮。牌子在屋檐下黑乎乎的一般街上的人看不清,想看的走到跟前才发现还是英文的,上书“国际经济信息中心”。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

两个多星期后的一个下午,楼下来电话说有位朋友来访,让我下去接人。因为侯耀华来之前没有打电话,见到他坐在门厅时我还真觉得挺出乎意外。

带他进了办公室,坐下随便聊了几句后他就开始说正题,原来他正在倒腾单板机,想看看我或我们单位与他是否有合作的机会?我听他说完后马上对他说,对于单板机我只听说过,但是既没用过也没见过,一点都不懂。他说你不是搞计算机的嘛,和你们用的该差不多吧?我说那可差远了,我们这都是用大型机,我们主楼里有四层楼都是机房。我还说,不过听说这单板机和Z80有些相关,对于Z80我倒是知道点,要不你说说它具体是怎么回事?他说他对于机器一窍不通,只是买卖而已。我说那我可就爱莫能助了。他说别急,要不问问你们屋里别的人,看看他们是不是知道点儿?我说那好吧。

我在的那个室是计划统计室,我们那个办公室里基本都是77、78级毕业的新人。其中有两个是北京经济学院的、两个北大数学系的、一个清华统计专业的研究生、计算机专业的只有我和我一同学。再有就是单位一组建就来了的两个“老人儿”,“老人儿”也都还很年轻,也就二三十岁(我们单位七几年组建时闻风挤进了一帮干部子弟)。

当时办公室里除了去上机的大概还有五六个人,当我扭头要招呼大家时,就见他们正都侧目窥视呢。也难怪,就侯耀华那一嘴地道的京腔,那腔调,开口就跟说单口相声似的。他那种京腔还真不是谁都能说的,比如我和我朋友,我们都是大院儿里长大的,也就能说带儿音的普通话,外带着好玩捎上点儿学来的京片子,蒙外地人还行,可和这三代住胡同的老北京真没法比。这就是王朔说的,他那个新北京话和老舍那个老北京话是两码子事儿。

我跟大家说了侯耀华的来意后,大家纷纷都说不懂单板机,然后就将话头儿转向了侯耀华。大家的兴趣点无非就是打听他们家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儿。侯耀华也建谈,反正是不管他说什么,大家都跟着笑。

记得办公室老H问他,你怎么没象你弟弟一样和你爸学说相声呢?他说没有兴趣,一家子都说相声多没劲呀。又问,那你怎么没搞点儿其他的文艺曲艺呢,靠着你爸学着多方便啊?他说,不喜欢在文艺圈子里混,外人看着热闹,其实里面乱哄哄的没劲。

当时我就心想,话是这么说,可能是没有天分吧,这玩意儿也不遗传,再说他的相貌搞文艺也是惨了点儿。可是一些年后他却使我大跌眼镜,特别是《编辑部的故事》里的余得利让他给演活了,从扮相到表演那叫一个绝,他也因此一举成名。今天我google了一下,他成表演艺术家了。


(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墩子遇仙记
2006: 依然感动
2005: 谐和:俄国旅游----寻找托尔斯泰
2005: 九世寻仇
2004: 我所进行的辉煌的IT革命(一)
2004: 我所进行的辉煌的IT革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