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福贵的十信十不信,很喜欢,对十信深以为然,但对十不信则不以为然。概由
起信因缘,易于归类,佛法无边,只要缘遇到一个切入点,便能契入信海;而不能
生信的因由,则类类不同,千差万别,似乎不宜依职业论,比如元音老人是佛门大
德,但出身却是公务员。林林总总来讲,不能信佛无非过去生中未种善根因缘或因缘
未熟,以及今生业障习性的屏蔽这两端而已,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当然我说的信仰,
具有一种普适的意义,既指信佛,亦指信仰其它宗教、以及一切人间善法。
记得有一段佛门的故事,讲到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位老人曾找到佛陀修行的处所,
要求出家。刚好佛陀外出不在,已证阿罗汉的诸弟子,便为老人入定观,以察其前
世因果。弟子们出定后告知老人,他在过去生中八大劫之内都未曾修过一件善事,
所以不能出家。老人恳求不允,只能悲伤失望而回。这时佛陀从远处归来,半途遇见
这位老者,见他悲伤恍惚不能自已,便上前关怀和宽慰他。老者随即讲出渴望出家
所求不能如愿的经过,并伤心地说自己心无所归,生不如死。佛陀无时不在定中,
听完老人的倾诉后便对老人说,你跟我来,我现在就度你出家。于是佛陀把这位老者
带回住处,老人家眉开眼笑,说佛陀要度我出家了。几位大弟子见此情形,便上前
与佛陀据理立争,佛陀告知众弟子,他们所观属实,但只是八大劫之内的生死因果。
而这位老人于久远劫前,曾在山中遇虎,老人避之不及,爬到树上,老虎前后翻扑,
又想把树干咬断,老人情急之下,便喊了一句“南无佛”!从那以后,他又经历了点
尘劫数的生生死死,直到今生,他一句佛号的善根种子缘至果熟,所以他可以出家。
这个故事寓意很深,大家可以随缘随份慢慢去体会。
福贵十信论也是大致的归类,以此类归好象还少去很重要的一类人,虽然他们为数
甚少,却非常典型。比如有清的顺治皇帝、民国的弘一大师以及当代的歌星李娜。
虽然一为国主、一为才子、一为艺人,但形异质同,都是名满天下,都是阅尽人间
春色,都是名闻利养,登峰造极。这种境况,大概可以称之为生命体验中的一种边缘
阶段或边缘状态,心灵自然要向更高处寻找寄托和归依。丰子恺曾以“人生三层楼”
来阐释他的恩师弘一大师的出家因缘,他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曰物质生
活,二曰精神生活,三曰灵魂生活。按丰子恺的说法,“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
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
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
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
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
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
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
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
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
的究竟。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
他们的‘人生欲’。”李娜自述心声,也说到人有四种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
是人的原始阶段;二是职业、仕途、名誉、地位;三是文化、艺术、哲学;四是宗教。
只有进入第四种境界,人生才闪出亮点。”另外顺治皇帝的出家诗偈,有兴趣的朋
友也可以从网上找来读读,开卷有益。当代西人马斯洛,也提出人生需求层次论,
虽为后来且不究竟,但也大致理出人生追求的本末与始终,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
中外古今,心同理同。
小时候曾听母亲讲过一个家乡的笑话,说是一个农人在回答如果他当皇帝最想要什
么时说道,他最想在床头支一个炸麻花的大油锅,天天都能炸麻花吃。想想我们在
人生一层楼、二层楼的种种追求,本质上和这位农人的“远大理想”其实并无二致。
不过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也并不一定都尊从三层楼、四境界、五层次的先后次弟,
譬如颜回一箪食,一 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中国古代总有穷且
弥坚,不堕青云之志的一类君子。当然究竟来讲,这也只能透过三世因果,才能洞
见事实真相的本来面目。
狮子有位信佛的老母亲,这是老人家的福报,更是狮子的福报。佛门中讲“人身难
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净土难信。”南来北往的五味客,信不信佛,慢慢在自
己的人生中体味吧,只可怜大家的父母,有不少都已是风烛残年了,我没有能力也
没有因缘来度老人们,心里便总不是滋味。
很久没来,来了就犯唠叨,很对不起大家。老五有消息吗?问号高和勤劳也很久没
有归队了吧?整天就看到问题多在此地烦人,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