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ps:改正版:小屋回回国化险为夷记(六) |
送交者: oops 2010年05月22日08:23:13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小屋回回国化险为夷记(六)话说火车开过一内陆小站,小屋因为不识站名,即召胡子哥列车员来询问。那胡子哥进得车来,和小屋交谈几句,忽然就把门反锁上了。 然后,自然而然的,他就在我的铺位上坐下了。 小屋这时的脑子里,好像以前的电影院里,突然跑片断了,白屏一秒后,一阵花片乱飞、观众怪叫吹哨,然后沉淀下来的镜头,竟是央视电视剧《水浒传》里后期梁山好汉招安剿方腊、矮脚虎王英和扈三娘夫妇在方腊哥哥的乱石阵中博命翻打,最后王英被大石击中、口吐鲜血暴毙前一句“打中了”。。。然后是报纸的头条。。。我系里的仿英老处女嘬着红嘴儿捶胸顿足的说:What a shame! 然后屏幕又是花掉。。。 整个绝望的胡思乱想也就五秒钟吧,小屋的理智跑片又跑回来了。嘿嘿。 这回回国的男女楚河汉界,那可是比孔夫子当年还要从上至下划的清晰和彻底的多。我们形而下的举例来说,就好像交通法规里的双直线,总则上谁也不能过界,但有时男方过界了就会说:咦,你没看到吗?我这边临时改虚线哎。。。嘿嘿。因为警察是他娘舅。 在这样的社会里,女性的处境确实是外界很难想象的。但我作为一个女性深入到他们的内院社会里,却发现那里的女性其快乐满足的程度起码不亚于我们的社会,甚至于还满高的。这个我不打算在这里详谈和争论,我只能又形而下的作点比较:一个人自己的大脑也只能利用到十分之一,一个人的双脚跑不遍世界、看不完世界上的书,世界上所有的生活方式、快乐和满足的方法你也不可能都一一去亲身体验。就这件事比较实用的解释,可能就是一个稳定的社会自有其一套可行的社会体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有他们自己的行为规范和文化默契。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又联想到前几日这斋里的女权讨论。。。这么看着在古今中外所有的男权主导的社会里,这条改线权始终都还捏在男权的警察娘舅/舅妈们手里,那这和回回国相比也只是个程度问题,谁又比谁可怜多少呢。反正在世界范围内,女权还需努力。) 话说当时小屋的理智一回来,就有两件事几乎同时的在脑海里浮出水面。 一是我的当地同学特别说起过,也是刚才在我亲叔亲婶儿的包厢里他们也谈过的回回国人的家庭至上的价值观。 第二件就是关于当地传统女性服装三件套里的披巾。如果胸前没有搭个披巾就感觉仿佛敞胸露怀似的没法出门——这个毛病后来我离开回回国后好久才扳回来。披巾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遮发。在大城市里多数女性不遮发,但是遮发是女性自表虔诚的符号。城里即使西化的利害的女性,在听到清真寺宣礼声起时也会把披巾拉到头上以示对主的尊重。而行夜路时遮发则是良家妇女的宣示,那样就没有人会来招惹你。 胡子哥自顾自坐下来,离开小屋大约3个人的距离。大黑眼睛看着小屋。 小屋抬起头,眼神穿过他的脸,表情扑克。。。胡子哥的嘴动了动,好象说了点什么,但是小屋脑子里自顾放完自己的跑片,完全听不到。 小屋又低头看到自己,那时冬季已过,身上的衣衫比较单薄。肩上随意搭着的,是房东大姨妈送的,很漂亮的真丝手绣的披肩——我看颜色一直以为绣的是荷花,写到这里又去找出来开一看,才知道是葵花。门幅也是照例很宽很长的。 胡子哥又开口了,这次小屋听到了。他有些夸张的拍拍自己身边说:来,你坐过来。别怕阿。 小屋这时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动作:伸手把披巾拉到头顶。就这样默默的坐着。 车轨前行的声音,轰隆隆的回荡在仿佛空无一人的车厢里。两人都小心的不再发声,连呼吸都听不到。 大约一分钟左右,他起身,走到门口,开门。 我不打扰你了。请把门关好。他如常轻轻的说完,就轻轻的出去了。 小屋等他完全走掉,才过去把门锁上。 这时是将近中午时分,车厢里光线很好,世界真美。小屋珍惜的环顾四周简洁的陈设,没有哭。赞美真主。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在又一个小站,胡子哥在月台上走到我窗口示意:下一站。 我下车的时候,回头看到胡子哥也在看我。我坦然的对他笑笑说,哥哥,谢谢你。他说,请保重。 。。。我背着包在阳光灿烂的车站里走去。。。走了几步,突然感觉有点不对:我的周围好像有个直径 我这才想到了我在干什么——我的出租车呢?不是说有司机来接站?人在哪儿?这么多白衣白裤,脸都差不多,我怎么找? 。。。待续。嘿嘿。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9: | 再贴张照片,嘿嘿 | |
2009: | EmitEht: 要求法律理性还是要求民众理 | |
2008: | 国内企业还需提高社会形象 | |
2008: | ZT穿墙屁:在忠信仁义的旗帜下 | |
2007: | 《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 | |
2007: | 《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 | |
2006: | 撸子的偏见 | |
2006: | 韦和慧的故事 | |
2005: | 告白:不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 |
2005: | 五味斋的无味论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