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刚在论坛上看到捣浆糊这个说法,不禁一愣。浆糊的主要成分是面粉。其制造方法是用面调成稀汤,然后加热。搅和一下。这个工艺过程并不包含捣么。
但又一想,南方的浆糊可不是这么做的。南方米产区的人粘信,往往是把两个饭粒捻烂。如果是大规模的生产,比如镇上要贴个大字通知,又比如要给全村贴春联,捻饭粒就不行了。得把大米饭放在一个臼里捣烂才行。捣应该就是这么来的。
南方一些地方,每年过年都要做CI2耙。这相当北方的年糕。工艺流程跟捣浆糊一样。不过工具不是杵,而是脚。大木盆倒进蒸好的饭后,光脚上去踩,直到跟浆糊一样。再拿出来包上馅晾干。放几个月都没问题。吃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蒸,也可以切丝,跟肉丝和青菜一起炒。明朝皇帝落难时吃过这个菜,给它起名大救驾。
这个活俺也干过。踩完后,俺惊异地发现整个脚脖子以下跟用肥皂洗过一样。连平日充满了臭泥的脚趾缝都干干净净。别人俺顾不上,但希望珍网友吃过的地方食品中没有这一样。
城里人和富人用浆糊没这么复杂。花点钱买就行了。发明捣浆糊这个词的人必定是南方农村人。在镇上担任月薪四百五的公务员。常常帮助镇长捣浆糊,发告示。每贴一份,没准还真能得五毛补助。
由于记得了这件常任工作,所以自然地用到了网上。到底是不是五毛,在证据曝光之前,可暂按疑罪从无处理。
在论坛上捣浆糊到底是什么意思?浆糊是江湖的谐音。捣浆糊就是捣江湖,网上的江湖。把江湖恩怨搅和一下,让大家忘了世仇,一起把这个年过好了。南方人发音不分浆糊和江湖,跟武打小说一样,一开始还是江湖,日子久了就变浆糊了。
捣浆糊的胜者之一永远是捣者 -- 起码到下次过年都不用再洗脚,可以省下胰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