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罗大佑:一个“精神”失落者
送交者: 韩雨亭 2004年06月18日15:31:35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罗大佑的49岁,一个“教父”决定

  如果罗大佑不从医生的行列中走出来,49岁对于他来说可能正是一个“花好月圆”的年龄,一个主治大夫,一个台湾医学界的学术权威或者某家大型医院的院长……,但对于一名艺人来说,尤其是在创造力和年轻都丧失的人来说,可能49,是触动他神经的一个数字。他的成名曲是与那首具有摇滚风格《之乎者也》,也是因为这一首歌,他才奠定了反传统的高大形象,已至于台湾文化管理部门为此还专门去审核他所的歌词。由于反叛,他深受台湾学生的顶礼膜拜,尊封他为“音乐教父”,他特乐意这个称号。特立独行是他的天性,这种天性的展现主要是体现在针对娱乐记者上,他不止一次用“国骂”来回敬采访他的记者,理由是他不喜欢记者这个职业。由于对媒体记者的讨厌,以致于,1984年除夕,在台湾中华体育馆的舞台上,在众多青年朋友的掌声与呼声中宣布退出歌坛,罗的歌迷,伤心之极。有趣的是,四年之后,罗终于耐不住寂寞,又于1988年重返歌坛。依然的一袭黑衣和一架墨镜,带着对社会现象的不平与愤恨,对病态的社会现实进行高密度的抨击。据说他砭时弊的歌,大概有上百首,著名的有《亚细亚的孤儿》、《未来的主人翁》、《盲聋》、《现象七十二变》等。因为这种定位十分符合台湾学生的口味,尤其是大学生。

  其实,有时候听音乐未必是在听音乐本身,可能更多是在利用音乐这个媒介,去寻找一些逝去的年华和曾经的气息。非典期间,买了几张怀旧的CD,其中一盘是罗大佑的,熟悉的音乐将我从一个时空拉回了另外一个时空,甚至,索性一股脑的将过去很多事情全部勾了出来。有时候,“怀旧“也是一种习惯。不经意间,掐算了一下罗大佑的年龄,才发觉那个清瘦并戴着黑边眼镜的“愤青”已经是49岁了。49岁,再过一年就是五十岁……,再过……不能再算了,因为算的本身就是间接的对自己的重新打量,里面还夹杂着对年龄这个数字的恐慌。可能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思考自己年龄和未来之间的微妙关系,罗也在思考,国骂“xxxx”可能就是一个焦灼之后的产物,用“xxxx”来证明自己还拥有年轻和打群架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其实也活得也挺不容易,被事业和情感折磨双重折磨,于是,狠下决心地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永远不结婚,成为一个“高山上的孤独者”。

  娱乐需要精神,但不需要强打精神

  音乐,首先是它的思想,然后才是它的本原。巴尔扎克说:野蛮人与文明人的区别,野蛮人只有情感,而文明人不但有情感,还有思想。罗大佑在“思想家”的称赞声中,开始虚幻的认为自己已经是歌坛的“鲁迅”了。经过他不停的“怀旧”,人们终于忍不住的开始质疑这位所谓华语乐坛“精神领袖”的年龄和 “怀旧”的必要。曾经反传统的新锐,在时代的变幻中成为了保守势力的中坚力量,试图将一拨又一拨的青年引入已经消失在时空隧道中,去体味那本不属于他们的时代的伤感和温情。刘德华在纪念自己从艺二十年的演唱会上说的话,他说:二十年了,为什么我还能保持现在这种状态?那是因为我希望你们的女儿还是喜欢我的。我们在佩服华仔的敬业和精力充沛同时,也开始为他的过度的留念舞台而捏一把汗,尤其是那些挖空心思寻找机会去展露拳脚的艺坛新秀们,内心可能更是叫苦不堪。从这个角度上讲,49岁对于从艺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个不能避讳的保守的势力,尽管他曾经也是一个反叛的核心甚至某种意义上的“领袖”。对于中国两岸三地的来说,这股势力相当的大。正大光明“怀旧”的,以“告别”的名义来怀旧的变相演唱会,充斥着人们的耳目。通常老歌手的资金雄厚,人缘良好,拥有自己的固定的“势力”范围,于是,这帮逐渐消失的势力又重新的纠集一团,进行第N次创业。他们并非江郎才尽,相反在“老歌新唱”方面他们还很有“创意”。在这方面,罗大佑当之无愧,十几年前创作的歌曲在他的嘴里都已成为了“烂棉絮”,但他还是咬住不放。可能,直到自己有一天都恶心得要吐了,他才肯松口。

  在人们传统的思想意识中,娱乐是不能构成一种力量和精神的产物。这从新浪网评选的“20世纪中国十大文化偶像”的活动中,王菲和张国荣的落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如果娱乐算是一种文化,也轮不到他俩头上。)人们从骨子里对娱乐界的鄙视让人心寒,尽管他们对这个社会的贡献不可估量,习惯性思维的顽固不化比什么都可怕。造成这种现状,除了这些传统观念外,可能还有一些娱乐圈自身的原因。娱乐圈,在人们印象中无非就是“诽闻”“性”“财富”“自杀” “他杀”……这些讯息也慢慢地变成了人们理解中的“娱乐精神”。

  罗大佑是文化人吗?他是,但他不巧的走进了娱乐圈,于是,他就成为了娱乐圈的文化人,作为一个真有知识和思想的人在娱乐圈,是很容易就可以混个“领袖”头衔的。罗大佑便是在那个人们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精神玩物,所谓的“精神”也只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娱乐精神”是无法嫁接的,于是,罗大佑成为一个即将被时代和自己抛弃的人,事实上他也感觉到了。无论他多么留念舞台,也无论他采用了多少手段来增强自己“新鲜感”和“热度”,也无论他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甚至是用终身不娶的豪言壮语都不顶事。娱乐界的确需要精神,但不需要强打的精神。因为,娱乐界的真正精神是“娱乐”两个字,而“娱乐”两个字的内涵又是“新鲜”,不新鲜的菜,最终的命运归宿就是垃圾桶。所以,从哪里来再到哪里去,可能是罗大佑最佳的选择,普通人与平凡人的生活,也都只是你内心的一种观念。婚姻还得继续,音乐还得继续,没谁告诉你有了婚姻就会没有音乐。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还有一点感觉(十三)
2003: “生命的火花”读后感
2002: 奥斯卡最佳影片二十年回顾
2002: 非常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