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和社会 |
送交者: Parodos 2004年08月31日17:23:55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后期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和社会 By George J. Buelow Music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Baroque Era 乔治·彪罗(1) / 译者:Parodos 十九世纪初期,“巴洛克”这个词首先被用于艺术评论,随后用在音乐史料编辑方面。并且限于西方文化从1600年左右,到1750年前后时期的名称而使用的。重要的是在音乐上,本书(2)所涉及时代的最后时期,才被使用于法国的一些特殊的音乐评论上的。一些音乐评论家对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1683-1764)音乐批判是发生在1730年前后的事情。拉莫的音乐样式突兀、音响奇异而显得非常不和谐,也就是这样被标上了原本带有贬义的“巴罗克”的标贴了。这个词原本由来于葡萄牙语对表面凹凸不平的珍珠的称呼,“巴罗科(barroco)”。例如,1739年让-巴蒂斯特·卢梭(Jean-Baptiste Rousseau, 1671-1741)有感于拉莫的歌剧[达尔达纽斯]并由此获得灵感,在一封书信上写了一句幽默的诗句:“众多的愚昧者神差鬼使般地成了巴罗克和声的蒸馏器”[1]。1753年卢梭指责说意大利人音乐家们创作那些“奇异的巴洛克”音乐[2],并在当时的[音乐辞典](paris, 1768)中写入了一条著名的定义——“巴洛克”音乐就是那种和声系统混乱、转调和不和谐音频出、旋律不自然和粗野、音程难涩、节奏压制厉害的音乐。 十九世纪初,瑞士著名的美术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 1818-1897)为了批判那种破坏了文艺复兴时代完美的色彩和结构等平衡的艺术,特别是批判那种在建筑艺术上的艺术思潮的时候使用过巴洛克一词。在以后,这个次被广泛的用于艺术风格范围的场合下,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ölfflin,1864-1945)的著作具有更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1888)(3)一书中,彻底的拂去了巴洛克一词否定的含义,而是作为文艺复兴时代之后发展而来的艺术时代的名称而使用的。在二十世纪初,还是作为新兴科目的音乐史料编辑方面,这个词具有一般风格样式的含义。并且被视为作为下面的定义音乐样式特性的。也就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以后出现的,并且在维也纳著名音乐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所代表的,也就是古典派时代之前所存在的诸多音乐样式。巴洛克这个专业词汇,一经德国学者们,特别是曼弗雷德·布科夫策尔(Manfred Friz Bukofzer, 1910-1955)的著作[3]刊载之后,立刻就获得了独自的生命力。在音乐上,作为一个时代的巴洛克也存在着,这就是众人皆知的始于十七世纪初,并结束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Bach, 1685-1750)死的那段时期。这样约150年的时间段,对于弗雷德·布科夫策尔等学者们而言,又可以细分化为早期、中期和后期。而所谓的“后期巴洛克”也就是在1680年到1750年之间创作的音乐,也正好是本书所涉及时代范围。 音乐史上像巴洛克这样过于单纯的概念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巴洛克的时代划分方法也受到了空前的批判[4]。为了表明崭新的音乐风格样式的创意频繁出现的17世纪而使用的早期、中期和后期这一阶段划分法,在音乐从单纯的风格样式向着复杂的风格样式有机的发展的暗示也特别容易招致误解。具有单一性格的“巴洛克”样式的概念自身是没有任何存在理由的,而实际上,17世纪到18世纪初期间音乐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无以归类的多样性。作为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对于音乐样式上崭新表现法的创意、讲究旧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与新内容的融合的改编、民间和个人作曲风格的出现等,哪一个类别的创作获得成功最大的热烈讨论了。既然音乐是一种经过长时期发展的话,那么音乐的一个时代的概念必然会成为某种暧昧的东西。所以试图在如此漫长的音乐发展过程中划分界线的做法也只能够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了。由此,“后期巴洛克”的这种称呼的确切含义和明确的时代划分上是一种含糊的词汇。尽管如此,为了表示17世纪的最后十年和18世纪最初的十年间里,音乐创新上所产生的丰硕果实,这也是一个非常方便的称呼,并且时至今日依然有效。如果试图寻找更严密的称呼方法的话,我们可能会对那个时期音乐的一些征兆产生误解。一旦忽视了18世纪初所出现的各种概念和征兆的话,那就将导致对当时十数年年时间内音乐和社会所发生各种事件的误解[5]。 可以说17世纪的最后十年和18世纪的最初十年间的音乐在发展上没有任何创新的内容。作为本书所论及的内容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上有什么变化,那样的变化又和当时的音乐社会有怎样的关系。如果涉及1670年到1680年前后时期音乐的话,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注意到更久远之前便开始了的音乐成果,而那些的话至少是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音乐的变化,并由此带来的影响。也正是这个原因,本书的内容始于中间点(in medias res),并且借用巴洛克最重要业绩的的歌剧概念,也就是观看一下最后的一幕。同时,关联到以后时代的各种音乐新样式的帷幕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拉开的。为了明确这样的前后关系,有必要简要的回顾一下17世纪(也是历史上在作曲概念上发生了未曾有过的变化的世纪)一些重要的音乐革新。 在17世纪,音乐的形式和样式上的新理念和音乐表现的目的突然喷发了起来。而这样的理念曾经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和法国的人文主义的小圈子内表现出来,并实验着。这样的新理念逐渐的成为了将连贯发展的西洋音乐风格传统一切为二的动力基础了。日后能够与当时与过去音乐传统断裂的重要事件相提并论的事情,也只有20世纪初音乐节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了。重要的是,巴洛克时代音乐的变化和革新的结果,其影响还延续到了今天。简单的说,巴洛克音乐应该是从以下的两个原理发展而来的。 (1) 根据16世纪后期北方意大利(特别是威尼斯)的宗教音乐的音响性和对比等发展起来的作曲方法。所谓的对比包括了各音域间的、独唱与合唱的、器乐与声乐的、各种各样乐器的交替等产生出的。而着这样的结构也正是从文艺复兴时代多声部音乐的演奏发展而来的。其结果就是协奏样式(4)(特别是以安德烈·加布里埃利(Andrea Gabrieli,c. 1510-1586)和乔万尼·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C.1553 - 1612)为代表的威尼斯乐派音乐)的诞生。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也导致了内容丰富的协奏曲的发展。 (2) 特别是意大利和其他的如法国等地各种(由贵族和职业音乐家构成的)各种知识小团体的特有观念。这种观念就是作为音乐的首要目的,也就是通过歌词让听众为之动情(Afect)的表现力已丧尽。佛罗伦萨非常封闭的知识团体(camerata)等一些先锋团体开始着眼于古希腊、罗马的原文,并狂热地和广泛地开始进行了研究。随着16世纪人文主义观念的普及、发展,他们非常固执的将当时音乐的困境原因归结到了多声部音乐做法上了。并且当时对新音乐风格探索的过程中,他们确信古希腊戏剧整体的演出具有煽动观众情感特殊的力量。并且确信古希腊音乐是不存在任何复杂对位法的单旋律音乐,进而朝着反对多声部音乐的方向而行动了。其结果就是产生了两种崭新的音乐样式。一个是制作出具有感动效果的独唱和独唱歌曲的魅力;另一个则是从这个时代发展而去的歌剧了。 17世纪初叶展开的音乐思考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是作曲家们首先因该是以其音乐成为雄辩的辩论家才行。必须用他们的音乐让听众们在瞬间理解,并唤起他们的情感使之动情,这也是一种强迫的观念性的概念,是一种视音乐为最好的词句观念的一种复活。不但如此,在整个17世纪和进入了18世纪之后一段时期内,作为音乐创作的基本信念的美学信条(也就是音乐的巴洛克风格),就是对语言所具有的煽动情感的音乐表现力的诚信。也就是说,通过音乐艺术和技术朝着歌词所具有的表现力转换的过程引发重要的音乐革命,并且由此产生出一连串新的音乐形式,特别是诞生了歌剧。至少在意大利,即便是短时期内造成了不得不放弃复调音乐的状态,并作为所有作品的基本要素而进一步发展了通奏低音做法。这又导致了旋律和低音声部被强化的结果。就这样,一旦音乐以情感表现为目的,并以使听众难以自制的沉陷于其中的为目的的同时,音乐便开始不可逆转的发展了下去了。起初这种变化也仅仅局限于世俗音乐领域,最终长时期以来被完好的保持着的圣与俗的音乐样式分界线也被侵蚀乃至被打破了。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