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終於“抄襲”了蘇聯40年前的技術? |
送交者: 三把刀 2025年04月05日14:38:5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波音在一份小冊子上,悄悄地展示了F-15E(很可能是最新的EX,但波音沒有確認,圖片上也看不清楚)上加裝了IRST泡罩。 IRST全稱是紅外搜索與跟蹤,最先在米格-29和蘇-27上出現。 美國其實從鐵幕降落開始,就暗暗地讚賞米格-29和蘇-27的IRST,但一直沒有跟進。歐洲倒是沒有這個負擔,“颱風”和“陣風”都有IRST。 “颱風”的IRST “陣風”也有IRST 美國空軍一直用傳感器吊艙彌補,從F-15E的LANTIRN吊艙就開始了。這是一對吊艙,一側是搜索和低空飛行用的,另一側是跟蹤和目標指示用的。在海灣戰爭中就顯示威力,但要占用外掛點,降低彈藥的攜帶量。 有些外銷F-15E(如這裡的F-15SG,新加坡版)在進氣口下的掛架里整合了“虎眼”IRST,但和吊艙IRST一樣,上方視界受到阻擋。戰鬥機的上方視界很重要。一方面高空溫度低,有利於紅外裝置工作,而且視距搜索距離大,看不到高空是個問題;另一方面在盤旋機動時,飛機壓坡度拉g,敵機在前上方,看不到前上方更要命。 美國空軍F-15C的“軍團吊艙”也用作IRST,性能不錯,但是掛在機腹中線的,占用了副油箱的位置,更加要命。 好處是“軍團吊艙”很容易和現有戰鬥機整合 F-16有一樣的問題,但外銷的F-16E/F大幅度重新設計,倒是整合進了IRST泡罩。F-16沒有F-15E那麼多外掛點,也必須用機內IRST。 F-35A在設計的時候就整合了紅外光電系統,但這是FLIR,用於低空飛行和對地攻擊的,對空戰的作用較小。 在隱身時代,IRST越來越重要。IRST不受電磁干擾的影響,也不輻射電磁波,既反隱身,本身又隱身。隨着紅外技術的發展,幾十公里的探測距離不成問題,很實用了。單純的被動紅外還是有測距問題,但輔以激光測距或者多機互聯後三角定位,測距問題也可以解決。 美國戰鬥機終於“趕上”蘇聯戰鬥機在40年前就採用的技術了。 |
|
|
![]() |
![]() |
實用資訊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一周回復熱帖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搞情報:智慧出有大偽 | |
2023: | 5042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鏖戰幕府山 1 | |
2022: | 【俄烏戰爭:普廷的戰略主攻是什麼?20 | |
2022: | 二戰時期,蘇聯女子戰鬥飛行團,駕駛木 | |
2021: | 印媒:梟龍戰機性能優於蘇30 能在100公 | |
2021: | 德媒:中美芯片之爭 中國絕非美國想象 | |
2020: | 防禦幾乎不值一提 我軍為何仍大量裝備 | |
2020: | 中國海軍雖已服役雙航母 但仍急需這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