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美國的“傳感器到射手”作戰模式 |
送交者: 陳萱 王家勝 2005年01月20日10:06:3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解讀美國的“傳感器到射手”作戰模式
解讀美國的“傳感器到射手”作戰模式 陳 萱 王家勝 2003年第11期 當前,世界範圍內正在進行一場新的軍事變革,美、俄、法、英、德、日等國表現尤為積極,其中以美國的軍事革命最具代表性。美國的新軍事革命強調“以能力為基礎”戰勝任何對手,軍隊裝備轉型的重點是導彈防禦、信息作戰、全球信息力量投送、打擊有保護措施的隱匿敵人、空間系統、可操作的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和偵察(C4ISR)系統等六大領域。其核心是利用信息技術建設信息化裝備,其中建設可操作的C4ISR系統是建設其它領域的前提,而建設空間系統又是實現可操作的C4ISR系統的基礎之一。 美國建設國家級和三軍的軍事信息系統已有數十年的歷史。20世紀 90年代以來,美國加緊建設一體化的信息系統,特別是在美國海軍1997年提出網絡中心戰和《2020年聯合構想》出台後,更是飛速發展基於網絡的一體化信息系統。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使人類進入了信息化戰爭時代,而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則使信息時代的信息化戰爭發展到了網絡化作戰的新階段,即基於IP 協議和Web網頁的戰爭,也就是美國軍方和媒體近年刻意鼓譟的“網絡中心戰”或“傳感器到射手”作戰模式。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表現出的精確打擊、快速機動、直取核心和空地一體等特點,實際上無不依賴其信息優勢。 信息化戰爭的新階段——“傳感器到射手”的戰爭 1“傳感器到射手”的戰爭 “傳感器到射手”的能力就是在正確的時間為進攻性武器裝備提供正確的信息。“傳感器到射手”的作戰模式就是基於一個無縫傳輸的一體化C4ISR信息系統 (網絡),將傳感器探測的目標信息迅速通過該網絡傳輸到武器系統,由武器系統的指控系統接收目標信息後迅速指揮和控制武器系統作戰的過程。它利用先進的通信和計算機網絡將疏散配置的不同力量連接成一個高效的協調統一體,通過對傳感器、指揮控制系統、武器平台和作戰人員的聯網,獲得最大限度的火力集中,以前所未有的指揮速度和機動能力,在高速運轉的連續統一體中動用戰鬥力,破壞敵人的作戰步驟,使敵始終處在被動局面而以失敗告終。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作戰速度遠遠超過了伊拉克軍隊的反應能力。美軍採取的打擊方式是集中摧毀一個戰鬥單元,然後迅速移動到下一個目標。由於實行網絡中心戰而獲得的信息優勢是美軍實現快速作戰的關鍵。美軍知道伊軍的位置,而伊軍不知道美軍的位置,也不知道美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因此,可以說美軍運用 “傳感器到射手”的作戰模式贏得了伊拉克戰爭。 2 空間系統是實現“傳感器到射手”作戰模式的基礎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已不再孤立應用空間運行的衛星,而是通過有效鏈路,將其功能有機地整合起來,形成對伊拉克的絕對優勢。正如美國航天司令部司令蘭斯 ·洛德指出的那樣,“儘管第一次海灣戰爭美國的空間能力提供了巨大優勢,但衛星的能力沒有完全結合在一起。如今,我們的空間能力實行了聯合,與陸海空作戰完全結合在一起。它們是我們在最近一次軍事行動中取得勝利的法寶。”由此可見,獲得太空優勢是取得信息優勢的重要保證,空間系統是實現“傳感器到射手”作戰模式的重要基礎。 在情報、偵察和監視領域,衛星偵察和監視具有覆蓋範圍廣(能實現全球覆蓋)、運行時間長以及在平時可以進入敵方領土上空等優點,已成為實施網絡中心戰的前提。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動用了6顆軍用成像衛星(3顆KH-12和3顆“長曲棍球”),每顆衛星一天兩次通過伊拉克上空。先進的衛星系統、偵察飛機、地面站和地面偵察人員組成了一個天、空、地(海)一體化的情報、偵察和監視系統。該系統可為部隊提供作戰空間的情況,包括作戰部署、兵力兵器和作戰意圖等方面的情況以及毀傷效果評估;同時也為戰斧巡航導彈和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等精確打擊武器提供目標信息,為愛國者導彈提供預警信息和目標信息。在海灣戰爭中,美軍一般需要兩天時間才能完成對目標的偵察評估和打擊準備,而在伊拉克戰爭中則縮短到幾分鐘。 由於衛星通信具有廣域覆蓋和全球覆蓋、獨特的廣播和多播能力、快速靈活組網、支持不對稱帶寬要求和可以按需分配帶寬等優勢,因此建設戰場信息網絡必須依靠衛星通信。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不僅利用了已在軌的軍用通信衛星系統,而且在戰爭期間發射了1顆國防通信衛星和1顆軍事星通信衛星,並利用了大量的商業衛星,從而大大提高了信息傳輸能力。衛星通信的帶寬比海灣戰爭時大了10倍。在海灣戰爭中信息只能傳到指揮所,現在可以傳到每個士兵。 構建“傳感器到射手”能力的環境——一體化信息系統的建設 1 C4I實現互通、互聯、互操作 (1)國家級C4I平台 美國的C4I系統主要分為戰略指揮控制系統和戰術指揮控制系統。美國建設了以國防信息基礎設施(DII)為核心、以DII公共操作環境(COE)為基礎、以全球指揮控制系統(GCCS)和國防信息系統網(DISN)為公共信息處理和傳輸平台的戰略級C4I系統。 美國企業界與軍方不僅開發建設了國家級和戰區級戰略指揮控制系統,而且開發建設了全球性系統。20世紀90年代美軍開始建設全球指揮控制系統。該系統是美國綜合C4ISR系統及國防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採用開放式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的分布式網絡系統,可以互操作、資源共享、高度機動、無縫連接任何一級C4I系統並具有高生存能力。目前,美國開發建設的國家級和戰區級系統各級已基本實現數據處理全自動化,國家指揮當局可以近實時地通過指揮控制系統向戰區司令部下達作戰命令,數秒內便可接通。 國防信息基礎設施主要供軍方使用,由國防信息系統局主管。它將由國防部的計算機系統、通信系統、軟件、數據庫和應用程序等組成無縫隙網絡,能收集、生成、處理、存儲、傳輸和顯示各種信息,在戰爭的全過程和非戰爭的軍事行動中為全體指戰員和支援人員提供靈活保密的端對端信息業務,滿足他們對信息處理和信息傳輸的要求。它的傳輸靠國防信息系統網來實現。 基於客戶機/服務器的全球指揮控制系統是美軍一體化C4ISR系統的構成核心,也是國防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連接國家、戰區、戰術三個層次的C4I系統。 20世紀90年代末,美軍出台重大舉措,加速開發全球信息網(GIG)。該網以國防信息基礎設施為基礎,目前正在構建之中。它將保密及非保密計算機網絡連接成全球性信息網,可以向各級軍事指戰員提供實時、保密、頑存的無縫通信,可傳送語音、數據、圖像等多媒體信息。其基本概念是使所有的信息交換實現即插即用,就像電力網一樣,用戶只要簡單地插入終端,就會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它最終將使網絡中心戰的概念變成現實,即將天基、空中、海上和陸上的信息收集、中繼和存儲系統聯繫在一起。 (2)三軍C4I平台 戰術指揮控制系統主要由美軍各軍兵種負責開發建設。目前,美國陸軍、海軍、空軍及海軍陸戰隊等均建設了指揮控制系統,並在努力建設從地面作戰車、作戰人員到飛機、艦艇一體化的指揮控制系統。 美陸軍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率先提出了戰場數字化計劃,其目的是把信息技術引入整個陸軍,尤其是要把數字式C4I能力提供給低層戰術部隊、武器平台直到單兵,打造一支信息時代的數字網絡化部隊,在未來的戰爭中憑藉信息優勢而無往不勝。戰場網絡化就是用數字通信系統使大量不同種類的武器進行外部組網,並橫向聯通,使指揮官得以協調戰鬥力諸因素,給敵人以毀滅性的打擊。為此,陸軍建設了戰區級C4I陸軍全球指揮控制系統和戰術級C4I旅及旅以下作戰指揮系統(FBCB2)戰術互聯網。美國海軍主要以其網絡中心戰的21世紀信息技術(IT-21)和海軍陸戰隊局域網(NMCI)構建海軍的戰區和戰術C4I。美國空軍採用各種數據鏈已經將預警機、偵察機、電子戰機、戰鬥機和無人機鏈接起來。 (4)集成的C4I平台 由於三軍以往建設的是不能互通、互聯和互操作的C4I,因此美國國防部於1992年6月提出了武士C4I計劃。武士C4I計劃是實現各軍種重要C4I系統互通到全球範圍內從而構建一個無縫隙聯通的、保密的和高性能的全球信息網的必要手段。武士計劃是在國家級C4I戰略系統的基礎上,通過各種網關和協議聯通各軍種的戰區和戰術C4I。戰術C4I依靠各種單一功能或集成功能的戰術數據信息鏈聯接。戰術數據信息鏈是一種在各個用戶間,依據共同的通信協定,使用自動化的無線或有線收發設備傳遞、交換負載數據信息的通信鏈路,其硬件部分由通信、數據處理、顯示與控制等4個子系統組成。先由數據處理系統將台站欲傳輸的戰術資料依照數據鏈協定的規範編成標準的信息格式,再交由通信系統將信息發送到接收台站。接收台站的無線終端接收到信息後,由數據處理系統將信息還原為原來的戰術資料。未來通過全球信息網的建設可形成只有一個網的戰略、戰區和戰術共用C4I。 2 從C4I到C4ISR再到C4IKSR 擁有C4IKSR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過信息基礎設施將指揮(C)、控制(C)、通信(C)、計算機(C)、情報(I)、監視(S)與偵察 (R)以及殺傷(K)能力集成在一起。這個過程是一個漸進與並行的過程。美國從30年前開始研製全球軍事指揮控制系統(WWMCCS)到現在,一直在不停地構築能夠全球作戰的網絡化體系。特別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之後,美軍認識到未來的戰爭(即使是一場小規模的地區衝突)都將是多軍種或多國部隊的聯合作戰,因此加快了該體系的建設步伐。美軍的網絡化體系按三個環節進行建設:第一,構建信息傳輸網,聯通各種C4I網絡;第二,集成C4ISR網絡,實現從獲取信息到最後有序地分發信息;第三,最終將武器系統與C4ISR一體化。美軍同步實施的這三個環節現已具備相當規模,並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得到了初步驗證。 “傳感器到射手”的戰爭要求指揮控制系統(即C4I)要從傳統的層級結構向扁平網絡結構過渡,實現作戰指揮網絡化。扁平網絡狀指揮結構的特徵是:外形扁平,橫向聯通,縱橫一體。外形扁平要求減少指揮層次,縮短信息流程,充分發揮橫向網絡的作用,使儘量多的作戰單元同處於一個信息流動層次。橫向聯通使各平級單位之間能夠直接溝通聯繫,各作戰平台之間能實時交換信息。縱橫一體要求整個作戰系統實現信息採集、傳遞、處理、存儲和使用一體化。由於以往的C4I系統都是各軍種自行構建,聯通能力差,因此美軍目前正下大氣力集成各軍種自成體系的網絡信息系統,最終將各軍種所屬的子系統從十幾個集成為幾個,最後到一個,全面實現互通、互聯和互操作。 一體化的C4ISR將保留原有的以縱向連通為主的金字塔形結構,但其底部將進一步擴大,形成一個橫向無縫聯通環形網絡。其監視偵察設備像觸角一樣伸向世界各地,伸向外層空間和海洋,夜以繼日地收集情報,並用星羅棋布的通信系統實時或近實時地把情況傳給指揮中心,直至C4I網絡的核心,即國家最高指揮當局。同時,經過處理的情報也將實時或近實時傳給整個戰場空間所有的部隊、武器平台和單兵,實現實時或近實時信息共享。 “傳感器到射手”能力強調的是信息系統和武器系統的集成,即實現 C4IKSR強調的從傳感器到武器系統的一體化,實現從傳感器到射手的實時響應,甚至對單個武器平台和單兵也能做到信息共享,戰場可視,從而最終形成一個覆蓋全球的,由傳感器網絡、信息網絡和交戰網絡組成的無縫單一網絡。□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4: | 要獲得日本的尊重,必須讓他受到徹底的 | |
2004: | 2003年,中共對台策略一敗再敗(2003年 | |
2003: | 論馬歇爾計劃的戰略眼光 | |
2003: |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錯誤 | |
2002: | 中國需要一個“新道統”嗎? | |
2002: | 再說說英勇無敵的台灣導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