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重繪世界經濟地圖 “新興市場”已裝不下中國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5年08月06日23:38:2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2015年08月06日 06:50 AM

重繪世界經濟地圖


(照片說明:以上四個圖片分別為四個所謂的“新興市場國家”,從上左開始,按順時針順序,這四個國家分別為巴西、土耳其、中國和印度尼西亞)

16世紀時,意大利的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前往中國發展信徒,他當時發現,他所使用的歐洲地圖使他無法博得東道主的歡心,因為這些地圖上中國居於邊緣位置。於是他重新繪製了地圖。在1602年版的世界地圖上,中國處於正中央。據說,此舉使得他在“中央王國”(Middle Kingdom)的上層階級中頗有影響力。

利瑪竇的修訂版地圖是在木頭材質及紙上繪製的。如今,評論人士稱,世界的心理地圖也亟需修訂,特別是在把不同國家歸類為“新興市場”和“發達市場”方面。

在全球事務中將新興國家置於外圍、而把發達市場置於核心的現行經濟等級體系已不能準確反映當今世界。以購買力平價(PPP)衡量,新興國家在全球GDP中貢獻的份額已經超出了發達國家。這種籠統的分類方法,將經濟實力迥異的國家如中國和捷克混為一談,也無法體現這些國家之間天壤地別的現實差異。

“新興市場這個詞已經失去了它的作用,”基金管理公司Investec的策略師邁克爾•鮑爾(Michael Power)稱,“如今這個詞涵蓋的國家有大有小、有發達國家也有欠發達國家、有工業國家也有農業國家、有製造業國家也有大宗商品生產國、有窮國有富國、有赤字國家也有盈餘國家……我還能舉出更多例子。”問題不只在於相稱、秩序這類細節。新興市場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概念之一,據估計有10.3萬億美元資金通過各類相關股票和債券指數投資於新興金融市場。但是這些指數中包含了許多相互間差異很大的資產,它們會誤導投資者,並可能降低養老基金、保險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投資收益。

這個詞還成了全球數據庫的構建原則之一。對於試圖探索經濟、環境、社會及其他領域中影響世界的發展趨勢的人來說,新興市場也是他們進行分析的一個出發點。評論人士稱,這造成了有缺陷的觀點和含糊不清的論點,影響全球治理的效率。

“作為一個資產類別,新興市場股票差不多沒戲了,”投資諮詢機構Ecstrat的約翰-保羅•史密斯(John-Paul Smith)稱,“舊範式已經消亡。”

一些評論人士正嘗試提出可以替代新興市場的概念,以把握髮展中國家不同集群的分類原則以及共同的動態特點。他們希望,新概念將使機構、企業和多邊組織能夠更準確地評估全球很大一部分地區的風險與機遇。

一個詞語的涵義

創造“新興市場”一詞的初衷,並不是把它作為具有某種特定標準的概念。上世紀80年代,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下屬私營機構國際金融公司(IFC)任經濟學家的安東尼•范阿格塔米爾(Antoine van Agtmael)發明了這個詞,將之作為一個營銷用語。

這個詞顯然富有吸引力:它聽起來令人嚮往,之前被貼以“欠發達”或“第三世界”標籤的國家,突然間充滿了希望,似乎正在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自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個詞大獲成功,許多人為此嘗試歸納出它所具有的一些公認特點。結果令人意想不到: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聯合國(UN)以及MSCI明晟、摩根大通(JPMorgan)和富時集團(FTSE)等金融指數提供商在內,許多組織使用相互矛盾的標準對新興市場進行了歸類。

使情況更加混亂的是,這個詞有時還被用來指代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債券或外匯市場,有時也指代這些國家本身。不同的標準使世界變得不同。MSCI股票指數劃分出了23個新興市場國家,並把28個國家歸入“前沿新興市場”。IMF則把152個國家歸為“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

即使是接受了普遍的分類標準,關於一個國家為何被歸為新興國家,而另一個國家卻被貼上發達標籤,其中原因往往也莫名其妙。與葡萄牙相比,智利的經濟規模更大、人口更多、債務負擔更小而失業率更低,但卻被歸為新興國家,而葡萄牙卻是發達國家。同樣,以人均收入來看,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韓國都比某些發達國家富有,但卻仍然隸屬於新興陣營。

此類判斷通常取決於分類者。金融指數提供商考量的是諸如國際投資者進入一國股市及債市自由程度等問題。IMF等其他組織考量的是一國經濟多元化問題,關注產品進出口總量。新興國家在全球事務中逐漸給人以領先所謂發達國家的感覺,關於這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多。在某些方面,新興經濟體已經開始行使權力。以購買力平價計算(考慮匯率變化),發達國家占全球GDP的比重從2004年的54%下滑到了43%。

在外匯儲備規模方面,總體而言,發達市場也處於弱勢。外匯儲備是一國在實現貿易盈餘和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過程中積累起來的。IMF數據顯示,發達市場擁有3.97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發展中國家擁有7.52萬億美元。

這造成了一種怪現象:新興國家需要將外匯儲備投資到擁有良好流動性的大型債券市場,結果卻為多年來過度進行赤字融資的大型發達國家提供資金。例如,在直到2015年初的6年內,中國是美國國債最大的外國買方。

暫且不談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之間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籠統地將幾十個國家歸為一類,掩蓋了新興國家之間的關鍵區別,誤導觀察人士去解讀本不存在的均衡。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斯里•拉馬斯瓦米(Sree Ramaswamy)表示,一國的經濟活力和彈性的主要決定因素往往歸結於“經濟結構、行業活力、企業概況,以及政府角色或者社會和政治體制”。

“在這些指標上,新興市場之間的差異超過了它們的相似之處,”拉馬斯瓦米表示。

“比如,資本投資占墨西哥GDP的20%,但在中國為45%。家庭消費占韓國GDP的50%,但在土耳其為70%,”他補充道:“中國和印度的人口規模相近,但兩國的人口發展趨勢大相徑庭。企業的情況也是如此,拉美60%的企業收入由家族企業所有,但在印度這個比例為50%,在中國為30%。”

中國:應獨屬一類

對很多人來說,如何歸類中國的難題凸顯了新興市場的窘境。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然而中國依然被列為新興市場。中國識字率達到96%,高速鐵路總里程超過其他所有國家總和,大學生的數量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多。

中國股票市場總市值接近8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國內債券市場總規模5.5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三。然而,中國國內股票(不算那些在香港上市的)及債券在世界主要股票和債券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摩根大通(JPMorgan)新興市場債券指數“EMBI+”中被邊緣化。

因此,全球投資者基本上被隔絕於中國資產所蘊含的投資機會和風險之外。今年6月,出於對治理問題的擔憂,MSCI決定不將中國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中。

納入一項指數聽起來好像是不太重要的事情,但事實上,這些指數擁有巨大的金融影響力。評估基金經理能力的依據,是他們取得的回報是否能超過與其所配置資產類別相關的主要指數。這催生了一種行業趨勢——購買包含在一項指數中的股票或債券,以減少業績表現過分遜於指數的風險。

即使只將中國龐大的股市和債市的一部分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也會造成一場金融地震,實際上這將迫使希望表現不遜於某一指數的基金經理買入中國資產。

Loomis Sayles基金經理彼德•馬伯爾(Peter Marber)談到了一個普遍持有的觀點:中國的巨大規模可能打破了新興市場這個模子。

“中國太龐大了,如果它(完全)進入新興市場指數,會使其他一切相形見絀,因此需要將中國視為一個單獨的類別,”馬伯爾說。但如果將中國置於這些指數之外,或許也會加強將印度視為單獨類別的理由,進而加速新興市場指數的瓦解。

事實上,據馬伯爾表示,新興市場指數包含了從“垃圾”到優質的多種投資資產,使投資者無法正確評估風險,因而降低了投資意願。

這些矛盾可能會使新興市場這個詞被扔進垃圾桶。但如果該詞步“第三世界”之類詞語的後塵,變得名存實亡,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有沒有一個詞能夠代替它?

譯者/何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各位軍迷們。風浪不大這天朝航母怎麼象
2014: 鳳凰獨家:中國96A坦克是彈無虛發還是
2013: 報紙過時論,不等於現在的報紙都關門了
2013: 鷂式戰機:F35B的前身 美軍的噩夢
2012: 抗日戰爭時的延安保衛戰 日軍全敗
2012: 被美國孤立其實沒啥了不起!
2011: Breaking News:中高鐵控制系統被美日放
2011: 俄國軍工徹底嘆服:殲20居然這樣解決發
2010: 共產黨中唯一不能以弱勝強的元帥林彪
2010: 中國或已全面改變軍事經濟戰略